作者补充:我虽然不是文盲,却是一个科盲,对于有些高校学科的划分往往一知半解 ,甚至混为一谈。初识刘辉志教授,得知他是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的高才生,便天真地认为他与我曾经撰写过的 1993届校友王晓锋是同属一个专业,但不是同一所大学毕业。王晓锋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本硕博”连读,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物理系进行博士后学习,先后进入法国、美国当访问学者。2010年6 月到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2013年12月晋升终身教授,他从事的是超新星宇宙学研究。通过刘辉志教授科普知识讲座,得知天文与大气看似专业相似,却是风马牛不相及。比较抽象的解释应该是这样划分:刘教授研究范围限定在大气层以下的天气变化,而王教授探索领域为大气层以上的宇宙星空。由此联想到,刘教授研究的课题可能与武穴中学老校友陈连云的气象学有同工异曲之处。1954年春,陈连云以优异成绩考入成都气象学校读书,当时广济县一中(武穴中学)53届初中毕业同学中,竟有11人考进成都气象学校。是年初冬 ,陈连云被分配到内蒙古气象局,探测西伯利亚冷气团入侵中国的前沿信息,用电台电报联通首都北京气象通信中心。他骑马踏遍了20万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从23岁起,在科级的位置上调遣频繁,直到退休。在岗41年,他从内蒙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退休。2015年陈连云接受国家气象局下达的巜气象史料抢救与挖掘工程》项目,在有关人员协助下,于2016年8月完成了三万多字的《陈连云研究报告》,由内蒙古气象局呈报国家气象局存档。
回复中科院首席天文学家刘煜:您是专业,我是外行,受教了,虚心学!
回复置身美国纽约的气象专家陈连云:正是因为你们几代气象学家不懈努力,其研究成果已经造福人类,使我们能够随时随地知晓天地,洞察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