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军
得知兆康脑梗,同学们都非常着急,杨峰、喜民、都管、秦晋、正兴、任科我们几个就商议去沈阳看望。但恐兆康一时激动,影响病情,故而皆曰缓些时日。
八月中旬,就要出发,刘老师突然离世。待含泪送走刘老师,再次启程,都管和宋志远等人却因有事不能同行。十八座的中巴,少了八人。我们如何去?是坐高铁?还是乘飞机?无法确定。幸杨峰又约了几位,虽不满员,费用大些,但方便。毕竟我们腿脚都不那么灵便了。
不料启程前一天,兆康大嫂去世,他要回来。我们还去吗?杨峰说:这事说了两个多月,司机和车已退过两次,事不过三,再退,怎么说?现在就权当组团旅游吧。
九月十九终于启程。没想到在承德,正兴老伴不慎跌倒,腰椎骨折,不得不返回。这让我们既惋惜又同情。
真是一波三折!不过后面还算顺畅,我们穿越三省两市,从承德到沈阳,然后沿渤海湾葫芦岛,秦皇岛,北戴河,折转西行经清东陵,雄安,白洋淀,正定,娘子关和大寨,再一路南下,于九月二十九到家。
十天行程八千余里,参观游览了二十多个景点,其中有几处,感触颇深。
避暑山庄的感慨
由于在北京绕城时从六环误入四环,虽览首都繁华,却遭严重拥堵,车像蜗牛一样爬行,两个多小时才爬上京承高速,下午快五点了才到承德,我们是在景区关闭前十分钟进去的。
导游让我们仔细看,康熙书写的“避暑山庄”,说:避字是不是多了一横,这是康熙认为“避”有逃避之意,所以在“避”的“辛”下多加了一横。若不说,谁会注意。皇上就是皇上,不但任意指点江山,还要随意改字,错了,有几人敢说,有几人止过,而且还都阿谀奉迎,曰:对对对,好好好。
康熙万万不会想到,当年的忌讳成真,用心良苦地改字,却改变不了后人逃亡。
导游普通话很标准,很好听,我们边看边走边听:康熙为了安抚、团结,巩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在蒙古草原建立木兰围场。每年秋季,都会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后宫妃嫔、皇族子孙,数万人到这里行围狩猎,训练军队。为解决沿途吃、住,从北京到木兰围场相继建了二十一座行宫,避暑山庄原名为热河行宫就是其中之一。
避暑山庄自康熙四十二年动工,历经三代八十九年,于乾隆五十七年建成。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因山就水,顺其自然集园林和建筑艺术于一体,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现为AAAAA景区。
说话间来到见证清诸帝纸醉金迷生活,及王朝辉煌与衰落的寝宫——烟波致爽殿。
殿门两侧对联为乾隆所书,一曰“乌语花香转清淑,云乔水态向暄妍”,一曰“雨润平皋桑麻千顷绿,晴开远峤草树一川明”。
虽经岁月的侵蚀,烟波致爽殿在周围建筑的衬托下仍然显得那么威严显赫,富丽堂皇。
我们隔着门窗的玻璃观看殿内的陈设,走到西边,导游让看西暖阁的土炕,说:咸丰当年就是盘盘腿坐在这个炕上,在紫檀炕几上写了个“准”字,乌苏里江以东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没了,再一个“准”字,香港九龙割给了英国,……。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听得人满腔怒火!
为了不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承德市委、市政府在此处挂起“勿忘国耻”铜匾,以警后人。
我们继续前行,导游指着烟波致爽殿西山墙下的一个小木门说,这个门后有一道夹璧墙,直通西暖阁皇帝睡觉的床,佳丽们就是通过这个门进去侍寝的。天下美女任其选,三千佳丽待宠幸,皇帝也是够忙够累的,年纪轻轻的咸丰就是“累”死在这张床上的。
走出宫殿区来到苑景区,暮色之中,目之所及,山峦环绕,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归鸟唱晚。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半隐半显,秀丽多姿。朦朦胧胧,宛如仙境。
杨峰说:景区里有条不足百米的小河叫热河,别看短小,却闻名遐迩,备受瞩目。民国时期热河省的省名就源于此。热河是条天然的温泉河,水从地下流出,碧绿清澈,既使数九寒天,白雪皑皑,也不结冰。河水的热气与外界的寒气相遇,河道便会笼罩在朦胧的水汽之中,远远望去两岸的楼阁仿佛处于云雾之中,犹如一幅玄幻飘渺的画卷,令人陶醉。
出于好奇,我们则置诸多美景于不顾,急盼一睹。天快黑了,游览车已停运,若步行要走十里路,肯定来不及。水路近些,但每人得花七十元船票钱。此时此刻,我们那顾这些,立刻买票上船。
热河看上去无异于其它河流,静静地在那流淌着,大概是天气还不太冷的缘故, 我们没有看到朦胧的河道和云雾中的楼阁,也不觉得怎么神秘,当然也就没被陶醉,真是看景不如听景。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看到闻名遐迩,备受瞩目的热河了。
弯下腰轻轻地抚摸着热河的水,它没有想象中那么热,却也不怎么冰。
我们急忙轮流在刻有“热河”二字的巨石旁拍照留念,像照得不是那么清晰,因为天已完全黑了下来。
出园小道的路灯在两边大树的遮掩下不是那么明亮,昏暗地前行中,感慨多多。山庄的美景没能感到愉悦,心情却如热河旁的巨石一样沉重,同出园的小道一样暗淡。八千多亩的景区,虽仅览一角,但确能感受到山庄的恢弘,建筑的精美,皇家的威严,昔日的奢华。皇帝在这里,吃尽人间美味,极尽人间享乐。皇上嘛,如此这样可以理解。但总不能整日莺歌燕舞,挥霍民脂民膏 ,却无视列强虎视眈眈,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签署丧权辱国条约吧!难怪清之大厦轰然倒塌!
游览避暑山庄,激起爱国热情,要想不受欺辱,国家必须强大!
九·一八的愤怒
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翻开着的弹痕累累的花岗岩台历,台历右页上的时间凝固在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左页上镌刻着书法家杨仁恺题写的“九·一八”事变史实:“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进攻北大营,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
看着台历,耳边响起警报,心中阵阵刺痛。我们当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我们中华民族当如这花岗岩台历,尽管弹痕累累,但永远顶天立地坚不可摧!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于一九九一年,“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之际,占地三万五千平方米,设有序厅和六个展厅,收藏了大量的照片、实物、文献、档案、资料、油画、国画和雕塑。内有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地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残杀奴役中国人民的罪行。展现了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卓绝,抛头颅,洒热血与日寇进行坚决斗争感天动地的英勇事迹。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迈入展馆序厅,映入眼帘的,一是:美丽富饶东北的大地和连绵不断的白山黑水浮雕。二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父老乡亲,背井离乡,过着苦难流亡生活,题为“流亡恨”的雕塑。两组画面让人潸然泪下,心如刀割。
我们随着拥挤的人群,从一号厅向六号厅慢慢移动。
张张照片,件件实物,无声地控诉着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
日寇杀人放火,奸淫抢掠,残酷地奴役强迫东北父老挖煤,伐木——疯狂掠夺我们的宝贵资源,令人发指!
圆柱形滚地笼刑具,内壁镶满锋利尖锐的铁钉,令人毛骨悚然。日寇不知用这惨无人道的刑具杀害了多少抗日英雄,反满志士和无辜群众,令人无比愤怒!
灭绝人性的日寇研究细菌武器,在人体上进行实验并无数次投放残害人民。真是惨不忍睹!
冰天雪地,白桦林里的抗日战士风餐露宿。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魏拯民、赵一曼等无数先烈,英勇无畏,坚贞不屈的光辉形象,令人无比敬佩!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日烽火遍地燃烧。抗日志士,热血青年发出悲壮的呐喊:“留着头颅有何用,拿起刀枪向前冲!”,纷纷走向战场,与日寇殊死相搏,令人热血沸腾!若生逢此时,亦定不惜此头!
中华民族到了危难时刻,总能团结一致!中华民族到了危难时刻,永远不乏慷慨悲歌之士!
日寇无条件投降,罪大恶极的战犯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受到正义的审判。令人欢欣鼓舞!
走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日本鬼子的滔天罪行,中华民族的悲惨岁月。浴血奋战的无数英雄,抗战胜利的无比喜悦,将永驻心间,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心情尚未平复,来到张学良旧居,也就是“大帅府”。帅府的豪华,昔日的威严,青楼的别致,赵四的故居,没能使我产生兴趣,反而使我陷入深思:
九·一八枪声响起,手握重兵执掌东北生杀大权的张少帅,怎么就不顾国恨家仇,怎么就能丢下豪华的帅府,怎么就能丢下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地,怎么就能丢下家乡父老,执行所谓的不抵抗命令,把东三省拱手送给强盗日本。难道就不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真不知张少帅当时是怎么想的!,
河南人杨靖宇,云南人周保中,四川人赵一曼,江苏人冯仲云,山西人魏拯民等无数中华儿女,千里迢迢奔赴东北,在异常恶劣艰苦的环境下,与日寇殊死拼杀。张学良却从东北来到没有日本鬼子的西北,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乞求老蒋,让他打回东北去,以至兵谏被囚。早干嘛去啦!难怪无颜东北父老,虽至死也不肯回东北,然却不似西楚霸王那么悲壮!
但回头一想,假如张少帅抗旨不遵,与日本鬼子对着干,那么也就不会有张杨兵谏,逼蒋抗日,促成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就此而言,张少帅是有功的,而且是盖世之功!
历史没有假如,历史不会重演。
万物皆有灵,帅府前,张学良将军戎装塑像高大威武,但不知他站在上面想着什么。此处游客很多,但拍照留影的却很少。
一介草民,是无法知道当时真实情况的,更无资格评论张将军的功过是非,以上不过是参观游览两处之后有感所发而已。
怪坡的不解
早就听说沈阳有个怪坡,骑自行车下坡时要用力使劲地蹬,上坡时却要捏闸。大家非常好奇,从张学良旧居出来后,就急忙前往。
怪坡景区位于沈阳以北三十多公里的帽山西麓,沈阳天黑得早,待赶到时,虽才下午四点半,景区却关闭。我们不甘心,第二天一大早就又赶去。
怪坡长八十宽二十五米,有二十多辆自行车放在那供游客骑行体验。但景区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儿童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的骑行。
我们一行中只有芳芳一人符合规定,看她骑车的样子,确实是下坡费劲,上坡轻松。
我和喜民把一瓶矿泉水放在怪坡的路面上,但见矿泉水瓶咕噜咕噜地向上滚动。我们都傻了眼,直呼:“神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谁也说不清,大家带着疑惑上车返回时,却不见秦晋,回头一看,他还在哪里半蹲着,眯着一只眼观测。我相信搞了一辈子城建,勘测过无数地形,爱动脑子的秦晋,是一定会弄清其中的奥妙。
据说怪坡是一九九四年,被一位司机发现的。当时他在这里停车时,发现车熄火后,竟然还自动向“上坡”的方向滑动,非常惊讶,以为是车出了问题。再次尝试,结果还是一样,感觉很奇怪,于是报告给相关部门。
这一神奇现象,引起科学工作者的浓厚兴趣,先后提出了重力异常、磁场效应、四维交错、失重现象,以及周围地形地貌和参照物误导产生的视觉误差等说法。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管什么原因,不管怎么解释,反正怪坡开发成了景区,成了人们竞相前往观看探奇的谜地,成了摇钱树。
清东陵的沉思
我们来到清东陵入口停车场,马上就围上来几个女的说,这儿离景区还有十多公里,她们可以带我们进去,不需要再花钱坐景区的摆渡车,而且停车可以免费,吃住保证满意,总之好话说了一大堆。已是黄昏时刻了,我们也就不作考虑,让她们上来一个带路。
穿过一个高大的石牌坊,眼前出现两行石柱,石人,石兽,大概这就是人们说的通往墓地的神道吧,心里不由一紧,东陵不就是坟地吗。呀,我们到坟地啦!寂静昏暗的四野,看不到一个人,只有一闪而过的树叶在风中摇曳作响,这一切交织在一起,阴森森的。车内静悄悄,沉闷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看,慈禧来啦!”大家才活跃起来。
眼前出现了亮光,我们来到裕大村宾馆,服务员说景区周围有十八个村,只有他们村离景区最近。暗想这里的人大概是守陵人的后代吧。
清东陵,位于河北唐山市遵化、密云、兴隆和蓟县境内。南北一百二十五东西二十公里,方圆约二千五百平方公里。
清东陵以昌瑞山中轴线上清世祖顺治清孝陵为中心,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依次埋葬着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及皇后、妃嫔、阿哥,公主一百六十一人,建有二百一十七座宫殿牌楼,是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备、布局最规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AAAAA级景区。目前只有乾隆、慈禧陵对外开放。
我们先去慈禧陵,因位于咸丰定陵东侧的菩陀峪,故慈禧陵称作菩陀峪定东陵。
陵园之内,松柏苍苍,阴森幽暗,神道直通巍峨的碑楼,碑楼里的乌龟碑座约有一七八米高,碑座驮着的碑身不知有多高,反正仰着头,都看不清碑上慈禧太后谥号最高处的几个字。这么高大的石碑,也不知当时是怎么立起来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和智慧。
碑楼后是隆恩殿,隆恩殿月台上铜铸的鼎、鹿、鹤凝重神气。周围石栏杆,抱鼓石都浮雕着龙凤呈祥、海水山崖图案。墙上的雕刻寓意着万福万寿、福寿绵长。隆恩殿及东西配殿里里外外彩绘贴金,所用木材全是名贵的黄花梨,所有柱子全都盘绕着立体的金龙。
隆恩殿后方城下的坡斜四十多度,向下三十多米就是地宫,地宫有两道石门,门扇高三米宽一米厚二十多公分,实在想不明白那么重,当时是怎么安装的。地宫是青石砌的酷似窑洞,高宽长各约十,六,十五米。地宫正在中放在慈禧的棺椁,也不知慈禧的遗体还在不在里面。
地宫上是高大的明楼,明楼后是慈禧墓的宝顶。宝顶不就是坟头吗!噯!她的坟头就成宝顶啦。
慈禧的坟头光秃秃的,一百多年来寸草不生。说是慈禧当年视察她的万年吉祥地,也就是建造中的墓地时,看到宝顶上长满杂草,大为不满,认为不吉利。于是工匠们将宝顶上的黄土加入硫磺用铁锅炒了一番,才解决了不长草的难题。
慈禧陵的修建历时四十二年,融诸后陵之所长,集诸后陵之大成,规模与豪华,堪比帝陵,耗银二百二十多万两。光绪年间重修,又花掉黄金四千五百多两。陪葬品更是奢侈异常,据说价值白银约一亿两。
慈禧之陵,如此坚固,仅二十年就被孙殿英所盗,为摘取衣服上的珠宝身子被扒光,为取出口中所含价值连城的夜明珠腮帮子被匕首撬开,所有陪葬品被洗劫一空,尸体扔在冷冰冰的地上,长满了白毛。当初为讨吉利,煞费心机,不让坟头长草,草是不长了,但还是不吉利,落了个惨象,震惊了朝野。
乾隆的裕陵在慈禧陵的东北方向,相距并不太远,营建之时,清正兴盛,因此规模与选材均居诸陵之首。尤其地宫三百七十多平方,大而豪华,四道石门,宽大高厚,四面墙壁,雕满菩萨,俨然一座精美佛堂。
地宫之内石制的棺床高于地面,正中安放着乾隆梓宫,左右为孝贤、孝仪两位皇后以及慧贤、哲悯、淑嘉皇贵妃的棺椁。因其与慈禧陵于一九二八年七月同时被孙殿英所盗。估计棺椁就是个空壳,摆在哪里做个样子,供游人参观而已。
据说继孙殿英之后,日伪汉奸冀东情报队队长张尽忠伙同王绍义,穆树轩等于一九四五年九月,又对清东陵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洗劫,一百六十一座陵寝几乎无一幸免。
走出清东陵,心情沉甸甸。封建帝王在世享尽荣华富贵,死后豪葬。咸丰时期,尽管内忧外患,国力衰败,依然大肆营建陵寝,耗银三百多万两。试想清之诸陵的建造要花去多少真金白银,再加上灵柩的移送,阔绰的陪葬,铺张的葬礼,每年的祭扫和守陵的费用,这是一项多么巨大的开支啊!简直不敢想象。
假如殡葬的规格低点,省出点银子,用于国防建设,多造点多买点坚船利炮,说不定八国联军就进不了北京 !说不定甲午海战就能胜利!
假如殡葬的规格低点,省出点银子,早点公派精英出国,学习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工业,开办工厂,也不至于受欺挨打,割地赔款。
假如殡葬的规格低点,省出点银子,用于民生,就不知会改变多少家庭的命运。
假如,假如,假如能这样能那样,大清帝国或许能多延续几年。
可惜历史没有假如!
看来这些封建帝王基本上都是只顾个人享受,那顾国家和百姓。
东陵陵寝,威严奢华,有史以来四百多个封建皇帝,又有几个不是如此。
东陵被盗,一片狼藉。有史以来四百多个封建皇帝的陵寝,又有几个不是如此。
有史以来四百多个封建皇帝,又有几个不建陵,不立碑。又有几个的陵和碑能保存到现在。相比之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非常伟大,无墓地,不立碑,骨灰撒向大地,但他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的碑永远永远耸立在人民心中。
大寨的敬佩
大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红遍全国,前去参观学习的人无计其数,但我们之中只有杨峰去过。于是返回途中特意绕道前去。
我们是黄昏时刻到达大寨的,因为天色已晚,大巴就没进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直奔虎头山,谁知大寨现在已是AAAA级景区了,得购票才能进入。
虎头山因山势峥嵘似虎头而得名,我们由南麓而攀,路边巨石上镌刻着叶剑英元帅所书的苍劲有力的“虎头山”三个大字。山路上建有周总理登山纪念亭、郭沫若纪念碑,军民池、支农池。举目眺望,山峦起伏,千姿百态。松柏青翠,景色迷人。
夜幕降临,我们登上山顶,苍松翠柏中的陈永贵墓座西向东,二百二十八个台阶分别寓意着陈永贵的年龄、党龄和在中央工作的时间。台阶前,陈永贵的半身大理石雕像特别逼真,炯炯有神的双眸凝注着山下——他的大寨。
大寨纪念馆的讲解员领着我们参观了纪念馆,并让我们住在大寨新村她家办的民宿。新村下面是老村,依山而建的一层层窑洞灯光闪闪,远远望去好像布达拉宫。
晚饭还没做好,讲解员让她儿子趁这个时候,带我们去山下老村看看。
老村的门面房全是商铺,我们直接去看陈永贵故居,遗憾的是晚上没人接待,非常窄小的院门挂着锁。没有想到国家付总理的院门竟然如此简陋。
已故的大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老英雄贾进才和陈永贵是邻居,老伴是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和当年的大队妇女主任宋立英,得知我们看望她,显得很激动。虽九十有五,但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背不驼。她亲切地问吃,问喝。不知为什么老模范对我们这么地亲。顷刻间我们没有一点陌生感,一起围在老模范身边照了张非常亲热的像。杨峰愈显敬仰和激动,又握着老模范的手,满脸笑容地合照了一张。杨峰老伴在一旁小声地说:”你看我“喔”(方言,意:那个)人,和见了他妈一样。”,逗得大家笑声连连。不过七十多岁的我们,还能有这样一位老妈,真是我们的福气。
晚饭后,房主在我们恳切地请求和热烈地掌声中,先唱了首“学习大寨呀赶大寨”上个世纪人人都会唱的歌,把我们的思绪一下子带回到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然后讲起了陈永贵和大寨。她不愧是位有着二十多年工作经历的资深讲解员,如同在大寨纪念馆里讲解,口若悬河,声情并茂,脉络清晰,感人至深:
相传大寨村名源于北宋,当时为抵御金兵,在此驻扎了两个营寨,大的叫大寨,小的叫小寨,此后演变为村庄,小寨村由于住户少,于上世纪初慢慢消失。难怪大寨人那么坚强,那么能吃苦,原来他们很有可能是军人的后裔。
大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七沟八梁一面坡,十年就有九年旱,是个典型的穷山村。解放后,陈永贵带领村民埋头苦干,开沟造地,蓄水抗旱,改良土壤,粮食产量,逐年上升,成为了昔阳县的先进村。
一九六三年,大寨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洪涝灾害,梯田冲毁、房倒窑塌,十年心血,付之东流。面对灾情,陈永贵不畏困难 坚定地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并坚决不接收上级领导送来的钱、粮和救灾物资。还地提出三不:不少国家的公粮、不少群众的分红、不少社员的口粮。
陈永贵和大寨人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谱写出了撼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著名作家赵树理得知陈永贵和大寨的事迹后非常感动,找到时任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说:“陶书记,我发现了一个人才,陈永贵。他讲话没有一处讲到毛主席,却处处都是毛主席思想,没有一处提到哲学,却处处都是辩证法。这个人真了不起啊!”。据说向陶鲁笳书记反映陈永贵和大寨的还有时任昔阳县县委书记张怀英。
毛主席视察途经邯郸时,陶鲁笳专门向毛主席汇报了陈永贵和大寨的事迹,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
不久之后,陈永贵应邀到人民大会堂,给一万多名党政军干部作报告。会前陈永贵嘴里噙个旱烟袋,一锅接着一锅地抽,大会负责人见况很着急,不停地提醒陈永贵要准备个讲话稿,但陈永贵不搭理,仍然是一个劲地抽烟,大会负责人提醒的次数多了,陈永贵大声地说:“我就是个文盲,字认识我,我不认识字。”
没有想到,这个头上裹着白毛巾,一口山西话的农村支部书记,走上讲台,毫不怯场,展现了极强的演讲能力和个人魅力:“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揭不得了。”,“大梁不正二梁歪,三梁不正倒塌台。”,“说人道人不如人,没有资格教育人。”,“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温室里培养不出参天大树,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嘴上喊得凶,实际没行动,等于鸡毛撞钟。”,“干部的威信是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不是护丑护出来的。”……。三个多小时没有演讲稿的演讲,精彩的顺口溜和朴素无华充满哲理的话语,赢得了阵阵掌声,产生了巨大震动。会议结束,大寨上了《人民日报》,即而红遍全国。
讲解员深情地说:“我们老书记的辉煌和以后,全国人民都知道。就不多说啦。”看得出讲解员对他们的老书记是非常敬佩的。
夜深了,我们也累了,但都还想再听听。
第二天一早,我们踏上归程,尽管在大寨停留的时间很短,尽管没有看到七沟八梁一面坡和层层梯田。但陈永贵和大寨的精神和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使我们对陈永贵和大寨充满敬意。
大寨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我们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成功造出原子弹和导弹
我们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能够上天揽月,下海捉鳖。
我们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从胜利走向胜利,一天一天强大起来。
我们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东方。
我们还要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突破美帝及西方势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层层封锁,努力拼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建设伟大祖国。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毛主席大力提倡的精神。这种顽强的精神是建国初期苏修卡我们脖子,美帝封锁我们之时需要的精神。这种顽强的精神无论当时,现在,还是将来,永远都是我们需要坚持和发扬的精神!
人才莫问出处,陈永贵再次印证了这句话。三个多小时赢得阵阵掌声的没有演讲稿的演讲,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有多少大学生能够做到。学历固然重要,但学历不高并不代表没有能力。从古到今不认识字的,学历不高的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是大有人在的!陈永贵如果没有两下子,能引起毛主席的重视吗!作为一个不识几个字的农民能走进中南海,成为副总理,不论怎么讲都是个奇迹,都令人敬佩。
大巴一路南下,弹指间到了运城,我们首先看望几天来一直惦念着的正兴老伴。当看到手术后的她气色很好,腰背虽戴着黑色护具,但能在房间来回走动,我们悬着心总算放下了。不知谁说了句:“哎呀,正兴,你夫人戴个护具,真像个特种兵。”把同学们逗得大笑。至此一波三折沈阳行画上了个句号。
沈阳之行,观山览水,心情愉悦,收获满满,感慨多多。
沈阳之行,走近历史,穿越时空,窃以今之思维,妄评帝王将相。此岂草民所能评之,实乃不知天高地厚。知不应评而评之,性格使然。
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