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寺 村 赋
灞桥新筑之畔,南依谢一,北连南吴,东挨陆旗营,西是兰家村,新寺古村立焉。其源渊薮,邈然难溯,唯岁月遗痕,历历可鉴。七队相傍,若星灿烂;三庄一村同脉,共秉一魂。昔时俗谚相传:“一队枪凛凛,二队炮沉沉,三队棉如锦,四队步若奔,五队言犹暖,六队志弥勤,七队粉且醇。”遥想当年,村民勤劳,田畴躬耕,田园盛景如画,鸡犬相闻,炊烟袅袅,尽显质朴勤奋之风。
大队贤吏,曹志荣、李森茂、王生杰、李平喜、赵英轩,一队高德义、三队李学文等诸公者,堪称卓异。率村里之众,务稼穑之事,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亲历亲为,导农耕之新法;精思妙策,辟康庄于僻壤。由是仓廪渐盈,家给人足,其德也馨,口碑传颂,功绩深镌民心,风范长耀梓乡。
文韵悠长,古村耕读传家遗风不绝如缕。崇教尚文之念,深入骨髓;贤才俊彦之辈,辈出不穷。电影《雪海银山》,拍摄地就在北村留荣耀。马景华以电波为媒,播华章于千里,才情横溢,思接风云;李彦西于乱世之中,巧避敌弹,勇略非凡。张新禄赴朝鲜之境,扬国威于异域,赤胆忠心,挥动扁担斗倭寇;高志忠、李学武怀岐黄之术,施妙手以回春,仁心济世,悬壶高义济苍生。李国祯、尚毅华、黄俊清、樊寿彦等诸先生,执教杏坛,春风化雨,育李培桃,莘莘学子遍天下;作家李胜利,笔耕不辍,述论古今,佳作琳琅若繁星,著作五六部,声誉扬三秦。王刚昌勤奋好学做文章,风华正茂,一路高歌长虹。笔者出版的《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深情写家乡,回报生于斯长于斯与乡党,让后代知道祖辈们如何的奋斗、向善和向上。三义庄王磊身残志坚,在全运、省运会夺金摘银数枚,彰显后生可畏。
村中匠者济济,若繁星耀空。木工瓦匠,技艺精湛,赴城邑以逐梦,展奇能而筑乾坤。斧锯和鸣,奏响华堂之序曲;瓦刀挥舞,铸就广厦之巍峨。时人戏言,落叶飘坠,触首者多匠者,足见其盛。村贤各逞其能,捐款济学,一呼百应,出村后生或临猫耳洞之险,或守囹圄之地,或贩夫走卒,或经商跑车,皆已努力,成绩赫赫,铭刻村史,永志不忘。
至于珍馐美馔,亦为新寺一绝。长面宽面,嚼劲十足,热油泼辣,香韵四溢;臊子面汤浓,肉臊鲜美,芡汁醇厚,回味悠长,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之必须。甑糕软糯,红枣甜香,入口即化,蜜意满心;浆水鱼鱼,酸冽清凉,消暑佳品,口齿噙芳。油饼锅盔菜卷卷,包子饺子麻食子诸般美食,源承古制,情味交融,味蕾所触,记忆深刻,虽岁月流转,而风味永驻。
文墨雅事,亦颇可观。韦云锋、赵义亭、韦参军、李新让、高荣刚、黄顺娃之属,擅笔墨,精文辞。每遇红白嘉礼,濡毫染翰,撰联作对。其联也,对仗工稳,辞藻精妙;墨香氤氲之处,尽书人间喜乐悲欢,传扬乡风和睦之韵,使村俗文化,得以绵延赓续。
庙会良辰,忙罢佳节,尤为盛事。正月廿四,南北村两座庙中香烟缭绕,钟磬和鸣,祈祥纳福之声,悠悠扬扬;马王的角高文堂,骊山娘娘庙求雨名声扬。七月初九,村内过“忙罢”,笑语欢腾,滿村酒菜飘香,村民康泰之象,熙熙攘攘。村庙威灵,庇佑桑梓;新陸小学,育德培贤。红事请,白事到,优良村风四方传扬。
稽考村史,岁月沧桑,变迁无常。古有遗址,承载千年之厚重,岁月遗珠,闪耀历史之光辉。先辈披荆斩棘,垦荒拓土,于荒野之中,肇建村落。历经风雨洗礼,岁月更迭,时代浪潮汹涌,而新寺村亦随之起伏。虽值拆迁之变,然旧忆如新,根深植人心,难以磨灭。新寺遗址公园,如时光之鉴,见证往昔繁华,铭刻岁月轮痕。屋去村空,老址赋予新的使命。地铁方对吾叟器重,通过区街村干部联系至我,征询14号线站取何名,我力述新寺村历史文脉厚重,属汉代古村,后终成正果站取村名。能为故乡效力,自是诚悦高兴。
新寺之地,实乃地杰人灵,桑梓情暖。往昔功绩,卓著辉煌,后世敬仰,奉为楷模。春秋代序,风华入赋,雅颂之声,永传不息;岁月如诗,村风似画,长吟不辍,韵味无穷也。
作者介绍
高五幸,笔名高五星,初中文化,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自幼酷爱文学,20岁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曾在省市主流媒体发表新闻稿数百篇,曾经是中共灞桥区委中心通讯组成员,西安晚报通讯员,被评为优秀通讯员。现为头条达人,荣耀西安网“大学士”,《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会员,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著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三部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