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千年文化甘肃系列,张掖(7)
丝绸之路,七彩丹霞
甘肃,甘肃,不知省名的由来,本埠人大概属于低级扫盲。对外乡人来说知道的少。甘肃的灵魂原来就在河西走廊。古张掖叫甘州。一个甘字儿撑着锅底。张掖市政府的所在地就叫甘州区。酒泉的主城区是肃州区。甘肃二州抽象出一个省域的冠名。囯内象此类的有安徽省,古来安庆府与徽州二地的合名。既有地理的抽象,又有历史文化的浓缩。有嚼头吧。
不到甘肃不知道什么叫戈壁滩。过了兰州,武威,火车西行往嘉峪关方向。时而是丘陵山区,时而是河谷平原。土地稀少空旷,植被覆盖差,人烟不多。聚集人群的地方,一定是能种粮食,山水可依。戈壁滩是一马平川,连绵数公里。越往西行,面积越大。戈壁滩的特色是细小的乱石横飞,呈白色的泥土。有的寸草不生,有的地皮上只能附着些耐生的草蓬之类矮小的绿植。
武威往西张掖,戈壁滩多了去。
张掖,故名思义,张开臂膊,掖,掖下话。俗话常说藏着掖着。可以理解为大张开双臂,把巨大的空间搂到自己怀里。张掖搞描写了当年汉武帝的大胸怀,"张中国之掖,断匈奴之臂,以通西域。"一面派使节张骞岀使西域各国,打通地理贸易路径。同时派霍去病征服河西走廊各部落及其吐番等地,就是为了扩张国土。打败匈奴后的战利品,所以一座城市诞生了。
张掖是河西走廊上的明星城市,也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这里北可以过金昌,直达中蒙边界的额济纳,东南线到青海省会西宁,西至嘉峪关、敦煌,东到兰州。
火车在两山之间的狭窄平原上运行。远山轮廓线清晰。这一带属于大祁连山的支脉。西北的山筋骨裸露。即使在无霜期的春夏季节,很少穿一季绿色的衣装。苍劲浑然,象凉州词说的寒沙茫茫,连绵不断。看惯了颜色的会叹息,如此凄凉啊。不,是苍凉。
武威出发,进入山丹县之后,戈壁滩少了,耕地多起来。村庄,人烟,树木,还有大片的玉米地。山丹县属于张掖市的管辖片。这里有肥美的山地草原,大汉朝自始,是生产优质军马的地方。军马在冷兵器时代,相当于移动的肉坦克。横扫过来,步兵无法阻挡。西汉时代,张掖的军马场以及山西雁门关的山阴雁门军马场,那是相当有名的。
张掖山丹县有焉支山,是座有故事的历史名山。现在已辟为供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森林公园。霍去病西汉之前,这里是匈奴人集聚之处。当地有民谣,"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可见匈奴人丢失了这座山,那是多么的痛苦。这里是战略要冲,称为河西走廊的"走廊蜂腰","甘凉咽喉"。当年霍去病西征,几次折返,险些功败垂成。后来攻破乌鞘岭与焉支山后,西进才一路畅行。
这就可以理解甘肃人的顺口溜了,"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当然现在说这段子有人不服气,说武威的经济明显比张掖发达。此一时彼一时了。这是工业化社会的变迁所至。目前武威相对张掖来说,城市规模及经济发展靠前。张掖的自然禀赋十分优越。几千年人类进化史,一代代怎么能活下来的。靠的是土地的滋养。后逐渐集聚成城镇,村庄。靠什么呢,不是天然的渔猎和放牧,能够养活我们的,是依靠生长粮食的土地。土地才能让我们生生不息。张掖是河西走廊的粮仓,有好山水,有肥沃的土地。古张掖是十分繁华的,南来北往,东西交汇。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最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所以"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是有一定依据的。老百姓嘛,吃饱喝足穿暖是最大的诉求。
河西走廊一千多公里,好象老天爷给安排好的。兰州向西,几个节点城市绿洲,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瓜州,直至西出阳关的敦煌市,大致空间相隔都是200公里左右。进入21世纪的人有福了,现在铁路有两条线并行,一条继续行驶绿皮火车,一条是可以快速的动车。
美国的科技狂人马斯克经常有金句吐出。他近日感叹人生,说生命有什么,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旅途中。好好咀嚼几遍,一条命哪有什么惊天动地,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所以选择了绿皮火车。外出看景与人生风景一个样子,慢慢的体会与欣赏。
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来了张掖看过才会明白,这里是交通的枢纽。从这里坐动车到兰州两条线,一条经南线,到青海省会西宁市,海东。一条是北线武威。距离还差不多。河西走廊商业货易的集散地。主要还是土地元素。张掖的土地肥沃,不仅在古代产出的粮食可以自足。21世纪了,张掖还是我国农业生产的示范基地,是全国玉米作物的重要制种中心。
自张掖的老火车出了站,接着坐了出租车往客运中心赶。此行规划一周要跑5个城市,行程紧凑,所以要急行军。老火车站在东北,客运中心在西南,一路坐车穿行了张掖市区,也算观景了。张掖城整齐干净,街道宽绰,车流畅行也不拥堵。
张掖境内A级以上的旅游景点40多家,要观光阅读张掖,玩儿的尽兴,没有一周时间不成。这是有最美的祁连山草原,黑河湿地,黑河峡谷,平山湖大峡谷,有保护最完整的汉明长城,有室内最大的泥塑卧佛"张掖大佛",有与敦煌莫高窟同时代开凿的马蹄山石窟等风景名胜区。
张掖的大佛寺,也是不能不去的佛教文化胜地。曾经是西夏王朝的皇家寺院,藏宝无数,奥秘多多。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更是冲击眼球的大自然奇观。凡去的都赞叹不已。可我没去成。
造物主很奇妙,最荒凉的地方往往布置了最美的山水来补偿。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又称弱水。去过内蒙古额济纳的都知道,那里有天下最魅力的胡杨林,还因有一条黑水河添了彩。
普天下该看的风景无限,生命苦短,时日太有限。挑重点的吧。本人虽聚焦8千年甘肃文化寻根之旅,但路经最有代表性的自然奇景必须来的。有口皆碑,"七彩丹霞"是张掖市头号的风景名片。世界地质公园,5A级景区。奔她来的。
国庆假期的尾巴,喧嚣的人群各自回窝了,旅游者少了。张掖距"七彩丹霞"风景地50多公里,景区在张掖市管辖的临泽县境内。坐上张掖到肃南的大巴车。王牌景区,旅游直通大道修的很美。大巴车的目的地不是景区,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陌生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做功课就吃了一惊。这是我国独有的裕固民族集中聚居地,保留了传统的文化与风俗民情。开凿于1600年前,五代十六国北凉时期的张掖"马蹄山石窟群"就在肃南,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很高,号称"特窟中的特窟"。孤陋寡闻啊。真的是太心痒了。如不是倒排了行程,真有心思到肃南裕固族的家乡,领略他们的特有文化。华夏民族之家文化多色,可怜的我们即使穷尽一生的所学,获得的见识也只冰山一角。
所以说,人人都是井底之蛙。无知者无畏,爱学习的倒觉得自己是个地道傻瓜。
给张掖市贴金的是祁连山的"七彩丹霞"。
不亲临这里,不拿自己的眼睛直播,无法体会七彩丹霞的奇幻与壮美。
丹霞景区面积不大,开发出来的游览地也就方圆几十公里。景区有西门,北门。临到景区的北门道路,好象是剃了阴阳头,一边是绿色覆盖的果园,一边是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这就是甘肃河西走廊独特的苍凉脸。
假期已过,景区门口的车辆还是蝗虫一般填满了停车场。发现甘肃人的审美情趣不比发达地区的差,包括先后看过的几座城市景区的硬件设计,无论建筑风格还是与自然的融合度,很有时代感。弧形线条居多。
"七彩丹霞"是5A级风景区,是男女老少皆开心的旅游项目。祁连山北麓,大山裙边的石头,竟给张掖带来吸引五洲客的精彩。
丹霞,字面上很好理解,一层红色的砂砾覆盖着山体崖壁,形成视觉的美丽感觉。霞,是天上的彩云景观。七彩丹霞很形象,仿佛天上的彩虹落到地面,色彩美不可言。
买了门票,由旅游摆渡车拉到景区。一道道山体的丹霞景观出现了。哇,大冲击眼球了。张掖的七彩丹霞真是老天爷的厚赐。戈壁滩是一道苦菜,那么就补偿一道甜食。
其实每个人天生都有艺术鉴赏和想象力的。自然的奇观,人人自然惊叹。心里震撼的发痒,但没几人能用语言表述到位。只能泛泛的抒发,太美了!好在现代人一机在手,有了宣泄的家具,不停的照啊照,拍啊拍,要把美景悉数带回去。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号称是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景观"。总面积有5百多平方公里。据介绍,丹霞山地貌景观在中国有790处。最美的几处捆绑在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自然遗产。本人曾去过广东韶关的丹霞山,江西的龙虎山等名山,那里的山体呈红色,美的一塌糊涂。国内前几位的丹霞山还有福建南平的武夷山,福建三明市的大金湖,还有广西资江八角寨的崀山等地。各有特色。都是一道道视觉盛宴。
张掖七彩丹霞地貌独具特色,号称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造型最丰富的景观。专家描写为"中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入列"世界十大自然奇观"之一。
七彩丹霞景区分两片,一是冰沟丹霞区,一是七彩丹霞区,不分伯仲,各有千秋。文学语言放到这里太苍白了,也不敢说的多了卖乖笨笨。反正不由自主的兴奋。景区分了几个观赏单元,以俏皮的"绿缘,锦绣,云海---"等美词儿形容。有人还俗比躺在大地的五花肉。在彩色流光的山上漫步,无论仰视还是俯瞰,真的是此景本应天上有。慨叹大自然的神手,更映照着人工的渺小,我们单个生命的卑微。
我在想,这百里彩石堆成的奇幻风景,如果换作是一座储藏丰富的化石燃料,工业的锅炉房很快就把它吞噬一空。开发出风景区,成为张掖的闪亮名片,还是架不知疲劳运转着的印钞机。
是老天垂直河西走廊,垂青张掖。
从丹霞景区走出来,那种美感的滋味不减,好风景必然带来好心情。风景区右边不远就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那里有好多的历史文化故事,遗憾是去不得了。贪婪是要把好东西都揽到怀中,怎么可能。人生能有半称心足矣。事先已打好往嘉峪关的动车票。租了车赶紧往临泽南站赶路。
对张掖依依不舍。甘州张掖,有机会再来吧。河西走廊的文化,太有嚼头。人生追求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调整了频道,放下张掖。下一站是长城第一雄关,向往许久的嘉峪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