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汝窯十二金釵判詞盤
王德塤
汝窯 ,十二金釵盤一套, 口徑19公分。

遵義播州區收藏家何元靜藏品。
汝窯居“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呈香灰色,修坯精細,一絲不苟。釉以天青色為主。釉面勻淨滋潤,有細小開片。…燒造時間短,製品少,南宋文獻就有“近尤難得”的記載,目前傳世的汝窯器物不足百件。”(馮先銘《中國古陶瓷圖集》頁290,文物出版社)
文博的看法往往有误。廈門寒江雪藝術館就專門設有《紅樓夢》瓷器室,收藏有59個北宋汝窯大碗,其中有26個刻有紅樓夢故事。還有一個北宋汝窯玉壺春瓶, 高40公分,也有紅樓夢人物和描述文字。
關注《紅樓夢》的收藏家有玄廬君,他說據朱奎先生文章披露,江蘇藏家李文明先生論證《紅樓夢》作者為宋徽宗。李文明先生乃教師退休,研究古瓷器三十餘年,也是《紅樓夢》的研究者。李文明先生花費很多苦功,旁徵博引,認為曹雪芹即宋徽宗近臣曹勳的化名,當時專業協助宋徽宗整理《紅樓夢》資料。李文明先生引用了很多證據,但多是東零西落,缺少歷史實證,況且宋徽宗的才華傾向於書畫,文學水準遠不足操作《紅樓夢》。
邱季端先生公佈了他的博物館收藏了北宋鈞瓷上出現《紅樓夢》人物後,玄廬君先生極為重視。他說這在中國陶瓷史上尚屬首次,無疑是對《紅樓夢》創作年限、歷史背景又進行了一次顛覆。其中一個重大發現是,就是寒江雪藝術館中的44位紅樓人物中,出現了一位陌生的“樂昌公主”。玄廬君先生猜想,可能是陳叔寶寫了《紅樓夢》小說的雛形(古代叫話本)能否是源自於他那時的創作?
玄廬君先生還透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資訊:“雪野先生,他曾收藏過唐青花《紅樓夢》瓷器,目前因為壓在庫房裏,他答應我天涼後再翻出來。雪野先生是著名的大藏家,他對瓷器斷代不會有錯,何況唐青花特徵有極其顯著,一眼便可以斷代。”
邱季端先生則認為“宋徽親自書寫紅樓夢情節,每個大碗裏外共有三百左右的紅樓夢內容文字,均是宋徽宗書寫,窯工勒瓷。26個大碗有7800字左右,這些文字有的是重複的。” 《紅樓夢》一書,肇始於宋代,成書於明清之交,歷代都有增補或刪改。清乾隆時抄本眾多,本館就有三種。”
邱季端先生指出:宋徽宗親自參與了紅樓夢故事的編寫。有刻款:聖諭:為證。大量瘦金體的詩文,證明宋徽宋在紅樓夢成書過程中的親力親為。這實際上是肯定宋徽宗是紅樓夢的作者。
現在看來,對《紅樓夢》最有發言權的還是收藏家:邱季端、朱奎、玄廬君、李文明、雪野、何元静等,沒有胡適、李希凡等紅學磚家插嘴的份。
今天是中国收藏家的新红学时代,旗手就是大收藏家、对新红学卓有建树的邱季端先生。
我不是研究《紅樓夢》的,但讀過多次,雖然還做過一套索引,可惜其他任務重而沒有繼續下去。
第一次讀《紅樓夢》是小青年時代,因被誤為贵州省的“大頭頭”带警卫员逃亡,遭到内迁大企业十萬武鬥隊伍漫山遍野的追殺。一次露宿山头,夜半三更,被一片狗的狂叫声惊起,见山下成千上万的电筒火把狂奔突击村庄挨户搜查:挖地三尺也要把他抓到!乱棒打死!全靠数十家素昧平生的农民接力棒式的舍命搭救,三天两转移。三线建设的国企是外来户,强龙压不过地头熟。我和表弟藏到一農民家中,百無聊賴。無意中翻到了一厚本《石頭記》(主人曾是鄉村教師),如獲至寶。所以,是《紅樓夢》伴我渡過了那段難忘的歲月,成為我記憶中的一塊鐵。
近一巫婆给我量了米之后,第一句话就肯定地说:你死过一次!
余笑而不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记住,当大难来临时,只有那些最卑微、最穷困的人有与人为善的良知,会对你施以援手,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一如千金小姐巧姐,在贾府崩溃时只有刘姥姥出面搭救一样。
永远不要岐视农民,永远为三农鼓与呼。
我認為《紅樓夢》萌芽於唐代,是否在陳朝有過話本?儘管論證比較充分,但還需要實證來說話。《紅樓夢》正式形成於北宋徽宗時期,宋徽宗趙佶是紅樓夢的原創可以認定。沒有曹雪芹的事。
最近在播州區發現的判詞《北宋汝窯十二金釵盤》又為收藏家時代的新紅學增添了重要材料,值得注意。今開列如下。

款識:大宋汝窯青龍寺禦制。

宋徽宗创立了宣和画院,经常同各种方式组织绘画比赛。如大家熟知的: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故事。根据常识,只有《红楼梦》文本完成以后,才会有小说中人物的绘画。北宋纸本《红楼梦》是肯定存在过的。什么时间问世,那一定会震惊海内外。因徽宗的宫廷画院必须将纸本红楼梦提供给画师们,他们才能据之创作。读话本红楼梦,画好红楼梦比赛应该也强隆重举办过。熟读纸本小说绘声绘色的描写,画出红楼梦图画以供皇上点评,拣选上品烧制瓷器。从巨量的红楼绘画面世来看,纸存在过。每盘中有一位金钗,开创了诗配画的国画传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物刻画极为精准,为天才画家之作。这位画家不是宋徽宗赵佶,就是宫廷画院的一流画师,并经过赵佶的审核。这套足以名垂千古的美术作品,为后世《红楼梦》的影视美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左:元春省親。右:榴花開處照宮闈,二十年來辨事是非。
按:判詞云,畫着一張弓,弓掛着香櫞。也有一首判詞云: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意為:二十年來對很多事情有了新的認識,從女史到鳳藻宮尚書,直至賢德貴妃,榮耀一時,像石榴花盛開時一般火紅。

左:黛玉葬花。右:堪憐詠絮才,可歎停機德。
按:判詞云:堪憐詠絮才,可歎停機德。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停機德”一典出自《後漢書·列女傳》,說東漢樂羊子遠出求學,中道而歸,其妻以停下織機割斷經線為喻,勸其不要中斷學業,這一句指薛寶釵,寶釵在後面的情節裏,也是多次勸寶玉留心仕途經濟。“詠絮才”一典出自《世說新語·言語》,說晉晉女子謝道韞有捷才,某天大雪,韞叔謝安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韞的堂兄回答:“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的回答是:“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贊。後以詠絮才比喻女子才思敏捷。這裏指林黛玉。
近人有云“玉帶林中掛”,“玉帶林”是林黛玉的倒讀諧音。“掛”指賈 宝玉的牽掛,並不指林黛玉最終上吊而死。
此說可從,餘均系淺人之論。
本盘林黛玉形象之准确,令人惊叹。

左:探春遠嫁。右:千裏東風一夢遙,清明涕送江邊望。
按,判詞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淚江邊望,千裏東風一夢遙
賈探春是賈府的三小姐,賈政之妾趙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 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遠,精明能幹,清醒精敏,不被 富貴蒙昏了頭。“生於末世運偏消”脂批:“感歎句,自寓。”寫她生於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發 揮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邊望,千裏東風一夢遙”暗示探春將遠嫁邊疆,如斷了線的風箏般一去不返,出嫁時乘船而去。天長道遠,夢魂難度。“清明”句點出她將在清明時分遠嫁他鄉,在船上對著江邊“掩面泣涕”,揮別父母家人,往後只能在夢中與家人團聚。

左:惜春作畫。右:獨臥青燈古佛旁,可憐繡戶侯 门女。
按:畫面:一座古廟,裏面有一美 女在廟內看經獨坐。古廟乃奉佛之地,看經是僧尼所為;美女是惜春,獨坐是修行狀。喻惜春出家為尼。
判詞雲: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摘自《紅樓夢·第五回》 意為可惜那出身名門的閨秀,只能孤獨的在佛像、青燈旁邊度過自己的一生。
繡戶:雕繪華美的門戶,多指婦女居室。 此句是小說《紅樓夢》人物賈惜春的判詞,惜春眼看著大姐元春短命夭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遠嫁異國他鄉音信渺茫,都沒有好的際遇,所以才“看破紅塵”毅然出家。


左:熙鳳弄權。右:哭向金陵事更哀,一從二令三人木。
按:“一從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賈鏈對鳳姐的態度變化。新婚後先“從”,對她百依百順;“二令”合解為“冷”,指的是丈夫對她的漸漸冷淡;“三人木”以拆字法:休,是指她最後被休棄的命運。 “哭向”句指賈府沒落之後,王熙鳳在被押往金陵的時候自然是.“哭向金陵”了。“事更哀”指王熙鳳卻還要被押往金陵去繼續被審問。當然是比別人更加哀傷。 此句是《紅樓夢》第五回寫賈寶玉在太虛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釵的“終身冊籍”時,看到影射王熙鳳的“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鳳”其中的判詞。
本盘王熙凤形象刻画准确生动,可称为标准器。

左:迎春芳魂。右: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按: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這句話的意思是,姑娘身體嬌弱像花柳般經不起摧殘,一年的時間就死去了。此話出自《紅樓夢》。是宋徽宗對賈迎春的判詞。 原句:子系中山狼,得志更倡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賈迎春是趙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釵之一,是賈寶玉的堂姐。迎春嫁了孫紹祖,中山狼指小人孫紹祖。

左: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右:妙玉奉茶。
按:“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是妙玉的判詞,意思是想要清白潔淨卻不曾有過,想要逃離塵世紛擾卻一直活在此中。妙玉高潔自持,但她對高潔的追求與堅守卻是舉步艱難。
“欲潔何曾潔”,“潔”既指清潔,也可理解為佛家的“潔淨”。佛教認為,現實世界是污穢的,唯有天堂佛國才算“淨土”。妙玉出身書香世家,有潔癖(劉姥姥用過的茶盞,她都要扔掉);身為修行之人,幽居尼庵,理應追求思想與環境的潔淨。
妙玉作為戴發修行的居士,本應六根清淨,參悟佛法,而她卻被寶玉的多情迷了心智,她本能夠逃脫大觀園中的紛擾,卻一次次的遁入其中,她內心的矛盾與糾結,寶玉將她一次次牽扯進紅塵中,使得最後她也未能逃脫悲劇的結局。
這句話後面還有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可悲可憐的閨中女子,終究還是陷入這凡世污濁裏。 不潔不空在佛家用語裏是六根不淨,為情所困之意。

左: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右:李紈課子。
按:“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預示的是李紈的命運。這四句判詞出自《金陵十二釵正冊——李紈》,出自《紅樓夢》的第五回,指李紈和賈蘭。李紈是金陵十二釵之一,字宮裁。她是榮國府長孫賈珠之妻,賈珠夭亡,倖存一子,取名賈蘭。李紈一生奉行“三從四德”,是賢女節婦的典型。丈夫夭折以後,“望子成龍”便成了她的唯一目的。賈蘭中了舉,暫時滿足了她的願望,但是賈家的衰敗又屬必然,局面已成,無法挽回。趙佶將這位禮教的忠實奉行者安排在“薄命司”冊子,說這一切只不過是“枉與他人作笑談”罷了。


左:寶釵撲蝶。右: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按,判詞云:只見頭一頁上便畫著四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故事告訴我們,賈寶玉在林黛玉死後一度瘋了,薛寶釵被沖喜,當成林黛玉嫁給了賈寶玉。賈寶玉清醒以後出家當了和尚。
一说玉帶是帝王將相的標配。是國家權利的象徵。這裏面有新老貴族的鬥爭。
現代紅學新成果基於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之偽說,理解為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並吹噓為大發現:
大觀園突發了一場大火,把一切都燒毀了。
其中包括大觀園的群芳,只剩下枯木和樹枝,林黛玉不幸遇難,不是一場及時的大雪,這場火災無法熄滅,薛寶釵也就抱著那塊金鎖永久躺在了大觀園。
這才是假語以後的真事。劉姥姥當時就用寓言的形式講了一個故事,暗示將來有大火。
歷史上的真事就是火燒圓明園。當時被燒死的太監和宮女、嬪妃不計其數,精心雕築的大觀園毀於一旦,多少古玩字畫化為灰燼,輕巧玲瓏的樓閣亭臺蕩然無存,江南園林藝術和北方建築工藝相結合的絕世園林,就如同賈元春省親,一場夢一樣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宋徽宗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呸!几个傻逼,由爾等自娛自樂吧!

左:可卿春困。右: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按:秦可卿判詞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紅樓夢曲歌曰:畫梁春盡落香塵,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

左:轉眼吊斜暉,湘江逝水楚雲飛。右:湘雲醉臥。
按:《紅樓夢》判词云: 富貴又何為?繈褓之間父母違; 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這一首即是寫史湘雲的。“富貴”二句:說史湘雲從小失去了父母,由親戚撫養,因而“金陵世勳史侯家”的富貴多她來說是沒有什麼用處的。違,喪失、失去。展眼:一瞬間。吊:對景傷感。斜暉:傍晚的太陽。這句既“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意思。 史湘雲可能是嫁給衛若蘭的。只是好景不長,可能婚後不久,夫妻就離散了。“湘江”句:詩句中藏“湘雲”兩字,點其名。同時,湘江又是娥皇、女英二妃哭舜之處;楚雲則由宋玉《高唐賦》中楚襄王夢見能行雲作雨的巫山神女一事而來。

左:偶因濟劉氏,巧得遇貴人。右:巧姐。
按:判詞云: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貴人。
判詞指王熙鳳的女兒巧姐。 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貴人。 意為:大廈傾倒沒有什麼寶貴可言,家族敗落不要再講什麼親戚。只因救濟過劉姥姥,終是得到這位貴人的幫忙。
十二金釵其实就是《红楼梦》的精华所在。十二金钗的背后就是盘根错节的巜红楼梦》人物体系。故无则不成其《红楼梦》。北宋已经有了十二判词,十二金钗齐全。那么,对《红楼梦》的成书和作者为宋徽宗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作者介紹
王德塤: 1950-漢族,貴州民族大學研究員,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長,世界智慧科學院院士、西南師範大學畢業,雙專業。貴州省社會科學一等獎、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獎獲得者,貴州文史研究館特聘專家、中國名山名寺名觀文化研究委員會高級顧問、廈門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員、《上古文明研究叢書》編委、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貴州省易學與國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貴州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特聘專家,貴州省收藏家協會顧問、貴州省桐梓縣夜郎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貴州鎮寧竹王文化研究會顧問、重慶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僚學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