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一枚红叶
刘培忠

金秋十月,红叶烂漫。
南山上,漫山遍野种植着红叶树,到了金秋时节,红叶满山,一座座山犹如一幅幅斑斓多姿的油画,煞是好看。此时的红叶谷、九如山景区,即热闹起来。济南市民驱车前往,踏秋赏叶。而多山的南山,更受到驴友的青睐,前往徒步欣赏火红的秋。
一年当中,都会到南山徒步几次。红叶时节,更不容错过。周六,去西营徒步,跟随行者乐途户外群。路线是九曲、刃刀山、轿子岭、白云洞、丁家峪,到汪家场结束,是一条环绕路线。路程大概九公里,拔高约在300米,强度不是很大。
清晨,在九曲桥集合完毕,进入九曲村。村里东侧有一座山,就沿着此山攀登。一鼓作气爬上山顶,气喘未定,转身回望,呵,真美!

映入视野的一片水域。明晃晃地躺在群山间的怀抱中,格外显眼。透着新时代气息的九曲村,坐落于岸边,刚才走过的那座桥,横跨在水域的上游,连着九曲村与外界的进出来往。抬眼远望,对面山腰间,片片红叶点缀在绿丛间,显得红叶愈加耀眼。盘山公路如盘行的蛇状,盘于山坡而蜿蜒到山顶——
欣赏了好大一会远景后,目光落向那片水域。我出声道:真美!
“是美!”“太美了!”站在身旁的另外两位驴友,随声也感慨道。
“就地休息,大家欣赏欣赏美景,拍拍照,等等后边的人。”领队行走天地间在高声喊道。然后,见他在用手机拍那片水域的美景——
不断有驴友爬上来,也挤在此处回望远山近景。我便离开,站在另一处一块平整的石头上,深情地远望那片浩渺的水域。心在说,这幅景致,倒不像一个水库的模样,多像一处美丽得岛屿!群山环抱,山水相连,它的形状,让我联想到瓶子状,不,应该像一个葫芦状。葫口甩向九曲村。在九曲村的上方,只见两山夹河,而河泛着一道银光,蜿蜒状源源不断地流进葫口——

今天的阳光不错,但远看有雾状。见水域上弥漫着一层薄雾。这层雾纱笼罩着碧波水面,而水色透过雾纱,泛着淡淡得蓝色基调,亦显亦真亦幻般的仙境。此时,我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吕奇。1985年9月2日,在开工建设卧虎山水库时,他负责水库技术工作。当年困难时期的三年建库情景,他是亲身经历者:建成后期不断调整提升建设,他是见证者。
前些日子,读了他写得一篇回忆文章,得知在济南南部山区修建一座大中型水库的设想,是省市领导由来已久。早在1954年就对南部山区,开展考察工作。对宅科、大门牙和卧虎山三处反复调查比较研究后,认为卧虎山脚下,更适合建大中型水库。原因是这儿的地层属于页岩,它不透水,且流域面积大。在它的上游,即是锦绣川、锦阳川和锦云川三条水源;下游,是玉符河。而玉符河的水源就来源于这三川汇合的注入。
另外一个原因。玉符河,曾在1911和1937年,发生过山洪暴发,沿岸的多处村镇被淹。尤其是1937年的洪水,波及到了济南市区和飞机场等地。之所以选择卧虎山脚下,按照吕奇当年的说法,这叫“横断玉符河,筑坝拦三川”。其目的就是防洪兴利。
施工的时候,才知道玉符河的地下水,非常丰富。清基时,据说一锨下去,就是一个水坑,坑越大,水越多。然而,却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在冬季清基施工中,为不让民工们在水中作业,调来12英寸口径的抽水机,隔150米设一台抽水站,昼夜不停排水。正值寒冬,夜间达零下18度,青年突击队的人员,喝上几口白酒,脱下衣服,跳入水中去挖沙、捞石头,然后把沉重的水管移进水坑。可队员没有一个喊苦叫冤的。
当年突击队员赵广圣回忆说:“当然寒冷,但我们不怕冷。当年我们心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早日修好大坝。至于施工条件,根本不予考虑”。
清基完后,需要压实。那时没有现代的大型机械,那怎么办呢?没有难倒他们。按照毛主席说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他们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造碾压工具。根据石头不同的形状,而制作出不同形状的石碾子,重量从2.5吨到7吨不等。就用这些不规则的石碾子,由人工把地基碾实的。
而筑坝的结构,是用土与石混合而筑。这样一来,就用大量土。吕奇回忆说,设了6个土场,相距大坝均在1公里左右,在土场与大坝之间,设置了16条路宽度为5米的运土路。16条路互不干扰,运土路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不热闹。
运土的车,是胶轮车。在当时属于最先进的运输工具了。在运输中,团与团间、连与连、排与排间、队与队间、人与人间,掀起了“打擂台”的劳动竞赛场面,你推300公斤,我就推400公斤,比赛的劲头,一浪高过一浪,你追我赶,各个干劲十足,推起车来威风八面,精神气足。
我远望着水库,当年热火朝天劳动竞赛的情景画面,仿佛出现在我脑海中。而又仿佛听到喇叭广播声在鼓劲,腰鼓队的鼓声在鼓劲,宣传队的说唱声在鼓劲。转眼又仿佛见一个女宣传员就站在路口上,手打着快板唱到:“都来瞧,都来看,这个同志真能干!小车装着一座山,推着小车像火箭,走起路来一溜烟——”。顿时,一阵阵哈哈的笑声,响彻在山谷间——
为早日筑成大坝水库,听说除上万人的筑坝大军外,还有多支编外部队,机关的干部、工厂的工人、商业系统职工,学校的学生,都去参加义务劳动。
建水库的3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每天吃得是窝窝头和地瓜干,参加建设的民工,均是义务劳动,没有工资,各个干得带劲!
历时3个年头,688个日日夜夜,于1960年7月20日,筑坝竣工,水库开始拦洪蓄水。之后,至2002年,其间经不断调整扩建、围库增容等建设,达到今天的蓄水6000万立方米的结果。
从起初的防洪兴利,到1988年10月后,转型成为济南的饮用水源。再到2001年8月,首次向玉符河放水,回灌补源的成功,又赋予了一项新功能。按吕奇的说法,在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同时,向生态用水转变——
我深情地远望着,望着望着卧虎山水库,在我的眼里,它变成了一枚红叶,鲜红鲜红的,是那么的美!
2024年10月29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