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笔下的警察父亲
刘永新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那九岁的女儿已步入小学四年级的殿堂。某个阳光斑驳的午后,她迎来了一个作文题目——《辛劳的爸爸》。当我欣然答应她的请求,成为她笔下人物的灵感源泉时,心中却悄然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忐忑与期待。
女儿轻轻掩上门扉,将自己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那份对隐私的珍视,让我这位即将被描绘的父亲,心中五味杂陈。毕竟,被他人书写,无论好坏,都如同站在聚光灯下,接受世人的审视。而我,作为一名有着二十余年警龄的交通警察,首次成为自己女儿的笔下人物,这份感觉尤为复杂。
夜深人静,我如同一个窥探秘密的孩童,悄悄潜入女儿的房间,轻轻翻开她的作文本。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便如同温暖的阳光穿透云层:“我的爸爸,是一位交通警察,他心地善良,坚韧不拔。我深爱着他,更为他感到无比骄傲。”在女儿的眼中,警察的身份似乎超越了父亲本身,成为了一种正义与善良的象征,那身警服,是女儿心中最闪耀的星辰。
女儿继续用稚嫩的文字,勾勒着她眼中的父亲:“爸爸总是那么忙碌,一年四季,他的身影总是穿梭在工作的岗位上。他常常鼓励我,女孩子要学会独立,从去年的那个秋天起,我便独自上下学了。我学会了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走人行道,不闯红灯;我学会了保护自己,在街上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我还知道,当陌生人敲门时,不能轻易开门,有事要打110找警察叔叔。这些都是爸爸教给我的,我还把这些知识分享给了我的同学们。”
随着女儿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背着沉甸甸书包,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耐心等待红灯的小女孩。她的身影,在喧嚣的城市中显得格外坚强与独立。人们常说,警察的孩子早当家,这份欣慰中,也夹杂着些许无奈。
我曾结识过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她也是警察的孩子。有一次,她突然给父亲打电话,说自己正在做饭。父亲听后,心中一惊,急忙处理完手头的工作赶回家。一进门,只见桌上摆放着两碗饭,一大一小,火候稍大,饭粒略显焦黄。小女孩得意洋洋地说:“老爸,快尝尝我做的蛋炒饭,可香了!”父亲强压心中的怒火,温柔地说:“丫头,以后别再做了,煤气很危险,爸妈会担心的。”小女孩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委屈:“我知道要小心,可是我好饿啊。再说,以后我就能给你做饭了。”当这位警察同事讲述这件事时,我们这些同为警察的人,都陷入了沉默。一位女同事更是忍不住泪水涟涟。
女儿在作文中继续写道:“爸爸从不陪我去补习班听课,晚上也很少辅导我学习。因此,我的成绩总是排在班级的中下游。每当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家长检查签字时,我总是紧张不已,心中充满了委屈。”读到这里,我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紧紧揪住了一般。的确,作为警察,我们因职责所累,往往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在我所接触的范围里,这并非个例。对女儿,我深感愧疚与自责。
然而,女儿的结尾却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阴霾:“爸爸不抽烟、不喝酒,虽然有时说话态度粗暴,身上也有许多缺点。但爸爸,您真的辛苦了!您的工作虽然平凡而普通,但在这平凡中却闪耀着伟大的光芒。尽管您的工作异常艰辛,但等我长大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爱您、照顾您。我依然为您感到骄傲,因为您是一位人民警察。爸爸说过,警察什么都不怕,即使在与坏人搏斗时被刀扎伤、被枪打伤,也不会喊疼。今天,在体育课上我摔伤了膝盖,老师问我疼不疼,我坚定地说‘不疼’,因为我是警察的女儿’。”
读到这里,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滑落。女儿,只是千百万个警察孩子中的一个,她自立、坚强、勇敢。她的身上流淌着警察的血液,传承着警察的精神与灵魂,也承载着警察身上那份无形的责任与担当。
亲友们,当您读到这些文字时,是否也感同身受?在警察这个特殊的职业背后,有着无数个像女儿这样坚强、独立、勇敢的孩子。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父亲、对警察这份职业的深深敬仰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