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
——缅怀前全国优秀院长赵信武同志
光阴荏苒,时间如梭。转眼间赵信武同志已离开我们一年了,斯人虽逝,风范长存,追忆往事,感慨万千。
赵信武同志是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前院长,我市著名内科心血管专家。他的优秀管理才能、敬业守职的精神、豁达大度的胸怀、让我们铭记在心,人们尊敬他、缅怀他。
赵信武同志2005年1月26日病逝时,设在市二院的灵堂前往吊唁的人群络绎不绝,人们敬送的花篮、花圈难以计数(礼物及现金家人概不收受)。不少人在遗像前痛哭流涕,一位年已八十的老主任医师,由家人用轮椅推来后,失声痛哭:好师长、好领导,你就这样匆匆走了!在场所的人均为之动容。这类似的一幕幕不断出现,其情其景如同发生在昨日。
赵信武同志生于1932年12月29日,江苏滨海人。1947年参军入伍,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在地方一直从事医务工作。1987年8月晋升为主任医师。曾任清江市政协委员,淮阴市人大代表、省医药信息学会常务理事、省中西医结合会常务理事、省医院管理学会理事、淮阴市医学会副会长、淮阴医学主编、淮阴中西医结合会主委、淮阴地区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
他是一位知名的医院管理专家。主持二院工作以来,他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使二院从低谷中走出,并跻身于省卫生系统的先进行列。由于成绩卓著,1988年他荣获“全国优秀院长”的称号;1991年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殊荣,同年,被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个人”,并享受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注重调查研究,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关心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尤其更加关心在职和已经离退休的老知识分子、老同志,团结带领全院职工齐心协力,使医院事业蒸蒸日上,医疗技术水平和两个效益不断提高。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院上下拧成一股绳,医院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连续8年保持由省政府、省卫生厅颁发的“文明单位”、“文明医院”光荣称号。
在此期间,二院名声响亮,全院职工扬眉吐气,医生外出进修学习、开会,一般职工出差,在省内卫生系统,甚至在其他省、市,只要一听说是淮阴市二院来人,都非常热情接待,不管什么问题都能得到顺利解决。二院职工感到骄傲。
赵信武同志为人真诚、善待职工,他视知识分子为医院的宝贵财富,为老主任、老专家努力从各方面要照顾好,住房优先安排,煤气、粮食送上门,只要有什么困难都要设法解决,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每当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赵信武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讲话,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大家,以致掌声不断。他的讲话大道理不多,但句句都说到职工群众的心窝里,职工感觉“像蜜一样甜”。全院职工无不自觉恪尽职守,将医院当做自己的家,医院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到处充满生机。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赵信武对病人满腔热忱,极端负责,热心解决每一位患者的疾苦。无论来自城市或农村的病人,都一视同仁,细致耐心地诊治,把一颗赤诚的心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卫生事业。自五十年代起,他就从事心血管病方面的研究。1962年,在淮阴率先开展了右心导管检查,使心脏病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准确性大为提高。在他的领导下,医院开展了二尖瓣分离术、心包剥脱术等,从而促进了苏北地区心脏内科、心脏外科的发展。1965年,淮阴地区流脑大流行,暴发性尤多,死亡率高,他采取将血管扩张剂应用于休克、大剂量高浓度的硷性药物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脑膜炎型的高血压病例应用降压药等,在国内外均为首创,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1974年以后,他又组织心脏内科医生开展了心脏除颤起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取得了成功;开展了多种无创性的心功能检查、心电监测监护,为淮阴地区心内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我市心血管内科领域的一名开拓者,他对知识学而不厌,对问题勤于思考,有着一颗永远进取的心,先后有20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医学期刊上,有些课题在国内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更受医院广大职工敬佩的是他的豁达大度、宽容他人的如海胸襟。由于历史的原因,文革中两派严重对立。1985年他重新就任二院院长后,对待以前的曾对立过的一些同志不但不歧视、不刁难,反而重用,甚至给予特别照顾。他爱惜人才,不计较年青人的态度,一位外科医生要求调离二院,赵信武竭力挽留,劝其在二院发展,但这位医生夫妇二人在院长室态度相当不冷静,执意要走,赵信武看实在留不住,忍痛割爱同意调离。调离后在苏南某医院并不如意,刚好一个月后,又向赵提出回二院,赵信武二话没说,立即同意他回来。一次,赵院长带领中层干部行政查房时,一位职工向院长反映他的工龄被搞错了,人事科不予纠正。赵当即严厉批评了人事科长,该科长在众人面前据理力争,人事科未错,是他反映不是事实。一个据理力争不让步,一个批评人事科工作不扎实,现场争执比较厉害,别人劝不住。争执之后,赵院长派人调查,结果如人事科所说。赵在院长室找来那位反映问题的人,批评了他,说工龄和学历不能两头讨巧,这是以前已经处理过的事,现在应该实事求是,不能说谎,那位职工口服心服。赵向人事科长当面认了错,仅听一面之词未作调查了解,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你,错了,向你道歉!这时这位科长激动的热泪盈眶,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赵信武同志离休后,有一件事他没料到。2000年一位职工儿子结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邀请他夫妇参加婚礼。其所以“试试看”,因为知道他在任职时从不参加职工的吃请,从不收取职工的礼物,在全院职工中有口皆碑,而现在他已离休几年了,是否接受邀请呢?出乎该职工意料的是,他爽快答应了。那天晚上,当他刚一出现在宴会厅时,参加婚礼的二院职工及其他认识他的人,齐刷刷起立鼓掌欢迎,向他问好。婚宴开始后,职工不断上前敬酒,甚至拉他到其他桌上,共同举杯敬他,都说好长时间未见到老院长了,非常想念。事后他很激动地说:“未想到我离休已四年,二院职工还对我这么好,有人说人走茶凉,不尽然!”职工回答:“您在任时宽待职工,为大家做了那么多好事,我们怎么会忘记呢!”
“开拓前行术高德重累累业绩标史册,竭诚待友敬老尊贤绵绵遗爱暖人间。”这是在他的灵堂悬挂的一副挽联对他一生简洁评价。是啊,全身心投入医院管理事业,真正关心群众疾苦,胸怀宽阔的领导,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
(2006年3月22日刊载于《淮海晚报》,与丁以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