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荣光 情深谊长
——宜良县铁道兵第四师十九团
文化联谊会十周年庆典纪实
铁四师 翟基生
在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2024年11月,宜良县的天空下,一场特殊的庆典悄然铺开其温馨而庄重的序幕。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聚会,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与情感的交融,它属于那些曾以钢铁意志铸就辉煌岁月的铁道兵战士们。
11月22日至23日,宜良县马亍镇、耿家营彝族苗族乡、古城镇、狗街镇、南羊镇、匡远镇、蓬莱乡等7个乡镇,以及远在昆明、曲靖两市的98位战友及军嫂们,携手步入了时光的长廊,共同庆祝宜良县铁道兵第四师十九团文化联谊会成立十周年的荣耀时刻,同时深情缅怀参军51周年的不朽记忆。
在这片被历史光辉照耀的土地上,来自五湖四海却心系一处的战友和军嫂汇聚一堂,他们中有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副理事长任杰这样的特邀嘉宾,也有包继平、施明等老兵艺术家,更有已故战友沈炳根的大哥作为家属代表出席,每一位到场者都是这段光辉历史的见证者与传承者。
大会由张驷宏会长携赵兴礼、曹董坤两位副会长共同主持,他们的每一句话语都饱含深情,仿佛能穿透时空的壁垒,将在场的每一个人带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联谊会副会长赵兴礼首先发表了祝词。他声情并茂的说: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与喜悦的心情,齐聚一堂,共同追忆那段难忘的军旅岁月,分享彼此的人生历程。这份深厚的情谊、这份触动心灵的情感,用言语难以完全表达。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从青春洋溢的军营走向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然而,无论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那份在军营中锤炼出来的坚韧不拔和忠诚之心,以及并肩作战结下的深厚友情,始终是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
回首往昔,我们一起经历了严格的训练,度过了无数个日夜,风雨同舟。尽管那时的日子充满艰辛,但其中也不乏欢声笑语与泪水交织的美好瞬间,正是这些经历铸就了我们之间坚不可摧的友谊。
每当想起那段时光,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与力量。今天能够见到如此多熟悉的面孔,听到久违的声音,让我感到格外亲切与欣慰。
无论时间如何流转,那份战友之间的情谊永远不会褪色;它就像陈年佳酿一般,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愈发醇厚。
在此,我想对在座的每一位战友说:感谢你们在我生命中留下了那样一段珍贵且难忘的经历!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的支持与鼓励;以及一直以来不变的陪伴与守候。
同时,我也衷心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继续保持联系,相互扶持,携手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即使未来充满未知数,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赵兴礼副会长的祝词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在场所有人的心田。任杰副理事长和包继平战友的发言,则是对铁道兵精神的高度赞扬与传承,他们的话语中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激励着每一位听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此次庆典活动得到了云南省政协享受厅级待遇的仁杰领导的鼎力支持。他曾任陆军第31师作战参谋,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收复两山战斗中荣立二等功。转业到地方后,仁杰同志继续在省政协发挥重要作用,并兼任云南省预备役师政治部副主任一职,至今仍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在致辞中,仁杰战友高度赞扬了铁道兵为中国铁路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指出,铁道兵志在四方,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们总是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任务。每当一条铁路建成通车之时,便是这支英勇队伍再次踏上新征程之日。无论是大规模的搬迁还是临时性的调动,铁道兵们都需要携带大量的军事装备以及施工机械和物资材料。面对无人烟、无道路的恶劣环境,他们徒步跋涉、肩扛手提地运输所需物品;自己动手搭建营地,安营扎寨。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铁道兵的身影;哪里有空白的地图,哪里就会留下他们铺设铁轨的足迹。正是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们,用汗水与智慧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国的铁路网,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真正成为“祖国铁路建设中的突击队!”在这里,我向今天到会的英雄的铁道兵老战士们致敬!
仁杰战友的讲话深情而有力,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位曾经或正在服务于铁道事业的老战友们的心弦。
在热烈的掌声中,特邀嘉宾、包公第三十代嫡孙、原武警云南边防总队俱乐部主任包继平发表了致辞。他说:承蒙宜良县参战老兵协会秘书长葛贵昌战友的热情引荐与盛情邀请,我深感荣幸能够参与今日这意义非凡的战友聚会!
我名叫包继平,源自宣威,身为包公第三十代直系后裔,1978年春,我踏入军旅生涯,被派遣至滇东南文山麻栗坡老山前线的马林边防工作站。历经十二载军旅春秋,于1990年转调至昆明云南边防总队,担任俱乐部主任一职。直至1996年响应国家号召转业,最终在2019年光荣退休。
今日,我们齐聚一堂,不仅是为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的辉煌时刻,更是为了追忆那些年铁道兵的峥嵘岁月。在座的铁道兵战友们,你们的青春大约在40至50年前绽放在军营,那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今天,在这美丽的烤鸭之乡,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宜良籍铁道兵第四师的老战友们欢聚一堂,共话往昔,实乃幸事。在此,我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向各位老战友、尊敬的首长们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与敬意!
铁道兵,一个承载着特殊使命与荣耀的兵种,我们的职责虽异,但共同的目标让我们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回望过去,《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激昂旋律犹在耳畔,我们响应毛主席“三线建设”的号召,无论是通古的冀东平原,还是南疆线崇山峻岭的漫长征途,亦或是雪域茫茫的天山高原,都留下了我们奋斗的足迹和青春的汗水。
正如所言:“当兵三年,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们无悔于曾经的选择,那份铁道兵的经历,是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与自豪!
尽管铁道兵部队已不再是解放军序列的一部分,但我们心中的铁道兵旗帜永不褪色。岁月悠悠,我们步入晚年,生活虽安逸,却时常怀念那段艰苦卓绝却又充满激情的军旅生活。
全国各省市纷纷成立铁道兵战友联谊会,各类纪念活动、论坛、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都是对铁道兵精神的最好传承与弘扬。互联网上,铁道兵战友的身影依旧活跃,重走成昆线、襄渝线、南疆线等历史线路的活动更是层出不穷。
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见证了祖国的沧桑巨变。每位战友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但无论成败得失,那份战友情谊始终未改。我们共享一个名字——“战友”,这是超越一切的身份认同。今天,让我们在鱼米之乡再聚首,重温那段铁血柔情。一声“老战友”,足以让胸膛激荡起滚烫的情感;一句“老战友”,便能唤醒无数珍贵的记忆。
让我们秉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相互扶持,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生活的忧愁。步入花甲、古稀之年的我们,应更加珍惜生命,拥抱生活,无论贫富,保持一颗知足常乐的心。在修建雪域天路的岁月里,我们的生命已经历了不凡的历练。因此,我恳切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每一次相聚中,都能健康快乐地出现,不让任何一位战友缺席。
最后,让我们共同举杯,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军队所向披靡;愿我们的铁道兵友谊如同陈酿佳酿,历久弥新;也为我们每一位铁道兵战友及其家庭的幸福安康,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包继平战友特撰就一联送给伟大光荣、英勇顽强的铁道老兵:
血汗洒三疆,艰辛为谁?为国强军威振奋;
功勋铸九野,幸福何在?在万户千家舒心!
再诗一首,对英雄铁道兵美好的颂唱!
别离三线五十秋,岁月葱葱似水流。
青丝不知何处去,横飞雪片霜满首。
梦中营号声声在,眼前沧桑事已休。
问君能有几多憾,又把豪情话当初。
唯将面晤作期许,劝尔引吭夕阳曲。
包继平战友以深情的笔触热烈赞扬了铁道兵,赢得了在场人员的阵阵掌声。而翟基生从远方寄来的贺词,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如同温暖的问候一般,使得这个团体的联系更加紧密无间。
翟基生在贺词中表示:欣闻宜良县铁道兵战友文化联谊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作为铁道兵十九团的一员,我为与“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二百七十多位宜良战友共同奋斗感到无比自豪!
从冀东平原通古铁路夏垫至蓟县南站,见证了你们入伍时齐心协力、“短平快”的凯歌;天山乌拉斯台的上新光1至3号隧道群,铭刻了你们攀登高峰、攻克难关的青春奋斗;兖石铁路沂河特大桥、郑旺车站,留下了你们兵改工前为沂蒙人民造福的幸福之路。祖国的铁路建设者们,开路先锋的突击队员,共和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的辛勤付出与卓越贡献!
在张驷宏会长的带领下,你们不忘初心,营造了温馨的“第二军营”,战友们团结协作,十年来联谊不断,情深意切。值此十周年庆典之际,衷心祝贺宜良铁道兵战友文化联谊会越办越好,祝战友们及家人健康快乐!
在曹董坤副会长详细公布的财务报告中,每一分一厘都记录着联谊会这一年多的点点滴滴,它们是对透明度的最好诠释,也是对责任担当的真实写照。
宜良县铁道兵战友文化联谊会自成立至今已走过十载春秋,始终以纪念与传承为宗旨,致力于为战友们办实事、解难题,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凝聚人心,解决实际诉求。这一切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个团结协作、高效运作的领导团队的支持;更离不开会长张驷宏战友亲力亲为、热情洋溢的工作态度。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位成员。在众人的期盼中,张驷宏会长发表了充满真情实感的总结讲话,不仅回顾了过去十年间联谊会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也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让所有参与者都深受鼓舞。
张驷宏会长在讲话中说: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宜良县铁道兵十九团文化联谊会成立十周年。在此,我谨代表铁十九团文化联谊会,向所有到场的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在过去十年中对联谊会工作的支持与理解。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的联谊会才能持续发展至今。
回顾这十年的历程,我们经历了许多挑战,但也取得了不少成就。自2014年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团结战友、帮助解决困难为宗旨,致力于增强退伍老兵之间的联系与友谊。根据章程规定,我们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如八次大型聚会(疫情期间暂停两年),两次乡镇级别的聚会(分别在南羊镇和古城镇举行),以及多次小规模的家庭聚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彼此间的情谊,也提升了退伍军人群体的社会形象。此外,对于生病住院或遭遇不幸去世的战友及其家属,联谊会始终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和支持。
每当有成员患病时,我们都会尽力安排探望,并给予适当的慰问金;面对病故者,则会组织悼念仪式,表达对他们生前贡献的认可及对其家人的关怀。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能够传递出一种来自“大家庭”般的温暖与关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针对部分战友经济状况不佳的家庭,我们也积极寻求外部援助。例如,成功为王志忠、李昌华、张德安三位同志争取到了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支持。其中,王志忠一家获得了低保补助;而在袁克映同志无私奉献的帮助下,张德安家属顺利领取到了残疾证。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协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申请相关福利待遇。
2024年9月8日,尽管天气恶劣,我和袁克映同志仍与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任杰先生一同驱车近50公里前往段子凹村和古城摆依门前村,走访慰问了李昌华和张德安两位老战友,并送上了慰问金及礼品。该基金会是由参加过战斗的退役士兵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机构,旨在帮助曾经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老战士们渡过难关。他们对我们铁道兵的故事深感同情,并愿意伸出援手给予实际帮助。这种深厚的战友情义令所有人感动不已。
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成员已步入老年阶段,健康状况日益下降,导致医疗费用增加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面对这一现实情况,虽然资金压力加大,但我们承诺将严格按照既定目标执行各项计划,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位成员的需求。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对所有出席本次活动的朋友表示感谢!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生活美满!同时也要感谢帅将烤鸭饭店为我们提供了如此舒适的场地和服务,希望贵店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张驷宏会长的总结讲话,不仅是对过去十年风雨兼程的回顾,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展望,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激荡起每个人心中的共鸣。
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响起,全场肃立,那一刻,仿佛时间静止,每个人都沉浸在那份庄严与自豪之中。随后,《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再次将气氛推向高潮,那是属于铁道兵独有的豪迈与坚韧,是对祖国大地最深情的告白。
大会虽落幕,但欢聚的热情并未随之消散。曹董坤与黄俊林战友精心策划的文艺娱乐活动,以歌唱祖国、颂扬解放军为主题,通过小合唱、独唱、表演唱等形式,将庆典的氛围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这些节目不仅丰富了庆典的内容,更让每一位参与者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与愉悦,那份纯真的快乐如同春风拂面,让人难以忘怀。
此次庆典,不仅是对铁道兵第四师十九团文化联谊会十年历程的一次回顾与庆祝,更是一次情感的凝聚与升华。它让战友和军嫂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深厚的战友情、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和平生活的珍惜永远不会改变。
铁血荣光,情深谊长,愿这份宝贵的情谊如同不灭的灯塔,照亮每一位铁道兵后人前行的道路。
照片/视频资料为袁克映、张驷宏战友提供。
槛外人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