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外寒风刺骨,群内温暖满溢
文/戴恭义
在石总场一分场一连的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它宛如寒冬中的一团篝火,群外寒风凛冽,似能穿透肌骨,而群内却温暖满溢,情谊融融。
百十名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心中都始终牵挂着这片养育自己的故土,感恩着在成长道路上给予谆谆教诲和鞭策的老师们。是老师们,用那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为学子们点亮了一盏盏前行的明灯,开启了一扇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那三尺讲台上的身影,那课后耐心辅导的画面,如同永不褪色的画卷,珍藏在每一位学子的心底。
我们感恩老师们一路的呵护与支持,是他们在学子们迷茫时给予指引,在挫折时给予鼓励,在骄傲时给予警醒。他们用智慧与爱心,精心雕琢着每一块璞玉,期待着有朝一日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而在众多恩师之中,陈金友老师更是如那穿针引线之人,不辞辛劳地将一个个在外漂泊的游子请回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他深知游子们心中对家乡、对往昔学习时光的眷恋与怀念,于是,他用自己的真诚与热情,为大家搭建起一座回顾与总结人生的桥梁。在他的努力下,那些散落在天涯海角的学子们,又重新汇聚在一起,如同繁星点点,在这片熟悉的夜空中再次闪烁出璀璨的光芒。
群里的聚会,总是充满了温馨与欢乐。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时间倒流,又回到了那段纯真的校园时光。分享着各自的人生经历,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而在这分享与交流之中,彼此的心灵更加贴近,那份对老师的感恩,对家乡的热爱,也愈发深沉厚重。无论是谁在发言,其他人都会专注地倾听,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与鼓励,时不时还会插上几句幽默风趣的话语,引得全场哄堂大笑,原本可能有些凝重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还要感恩师弟唐健,师兄梁来锁,他们虽身处不同的位置,却都怀着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默默奉献着一切。唐健师弟以他的年轻活力和创新思维,为家乡带来了新的理念与机遇;梁来锁师兄则凭借着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人脉资源,为家乡的项目引进、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奔波努力。他们的付出,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家乡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借助“感恩节”的契机,我们更要向军垦第一代的前辈们——朱敬林、朱国柱、柳科夫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感激。他们是这片土地的开拓者,是那段艰苦卓绝岁月的见证者与创造者。在那荒芜的年代,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用双手在这片土地上开垦出希望的田野,用汗水浇灌出幸福的花朵。他们不仅为我们创造了物质上的家园,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是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军垦精神,那是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的高尚情怀。他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始终如一地给予呵护与支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奉献。
同时,也要感谢为这个大家庭不辞辛劳的高予春、王宝亮、邹洋、怯忠、胡汉新。他们在幕后默默耕耘,精心打理着群内的一切事务。无论是组织活动,还是传递信息;无论是协调关系,还是解决问题,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就像一群默默奉献的蜜蜂,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酿造出群内的甜蜜与和谐。他们的付出,或许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却如同基石一般,支撑起了这个温暖大家庭的稳固架构。
当有学子在群里倾诉自己在工作中遭遇的挫折时,满屏都是安慰与鼓励的话语。有的分享自己相似的经历,告诉对方如何坚强面对;有的则直接给出实用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还有的用温暖的表情包,传递着无声却有力的支持。那一刻,没有距离的隔阂,没有身份的差异,有的只是一颗颗真诚相助的心。在节日来临之际,群里更是热闹非凡,大家纷纷送上自己的祝福,精美的图片、温馨的话语交织在一起,如同绚丽的彩带,将每一个人紧紧相连。
在这寒冷的季节里,群外的世界或许被冰雪覆盖,但群内的温暖却如同春日暖阳,洒满每一个角落,照进每一个人的心田。这份温暖,是师生情的延续,是同窗谊的升华,是对家乡爱的凝聚。它将激励着每一位学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都怀着感恩之心,去回报社会,去传递这份温暖与力量。
岁月悠悠,情谊长存。愿这个充满爱的群,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成为每一位学子心灵永远的港湾。无论风雨如何变幻,无论时光怎样流转,那份群内的温暖满溢,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最难忘的记忆。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感恩中前行,用爱去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篇章,为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增添更多的光彩与荣耀。
作者简介:戴恭义,男,汉,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新疆兵团石河子北泉镇退休工人,喜欢摄影和写作,曾在《工人日报》,《新疆 日报》,《新疆工人时报》,《军垦报日报》,《石河子日报》,微刊《作家》等刊登过作品。
编 辑:戴恭义
作 者:戴恭义
图 片:网络如侵即删
审 核:都市头条
如果愿意分享你的故事
请扫码关注和添加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