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除陋习 文明新风润民心
王晓瑜
红了柿子黄了梨,苹果圆圆香喷喷。在这美好的时节,不曾想到2024年9月22日,恰巧秋分日,我来到了戴花园社区调研、采访关于开展移风易俗文化推进活动情况。秋分日不仅是一个节气,而且是阴阳平衡、万物祥和、喜获硕果日的象征。一场小雨过后的9月22日,秋高气爽,阳光普照,万里无云,给调研与采风增添了一抹金色的光彩。
凤城街道戴花园社区隶属于花园党建工作区,位于莱芜城区中心东北1.8公里,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地处徐家河社区以北,龙潭东大街以南,大桥北路以西,花园北路以东。现有小区11个,居民2221户6950人。商业网点339家。社区书记一肩挑,同时担任社区党委书记和居委会主任。社区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省级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城市建设示范社区”、“济南市健康社区”、“济南市担当作为‘出彩型’好团队”等荣誉称号。
过去的岁月,我乘公交车上班曾无数次经过戴花园社区,但像天上的云,从未停留过。如今一脚踏进来,立刻被戴花园整洁漂亮温馨和谐的氛围所吸引。并在心里默默地说:“这么好的生活环境,一定与移风易俗文化建设有关吧?”于是,来到戴花园社区二楼工作办公室,我迫不及待地开始询问起来。
泼辣能干,雷厉风行的戴花园社区宣传委员刘爱玲慢条斯理地说:“前些年,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人们的攀比心理等严重,人情债成为了一种负担。为进一步净化社区风气,在移风易俗建设工作中,为动员居民积极参加活动,形成了以“为您服务”为党建品牌,实现了服务的无缝隙、全方位衔接。引导群众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抵制婚嫁高额礼金和丧事铺张浪费不良风俗等。戴花园社区居民就移风易俗,倡树新风,从我做起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

一、举办居民文体活动,移风易俗活动见成效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新波是村原妇女主任,她说:“2011年,村里组织居民成立120人的盛世腰鼓队,成立300多人不分年龄大小的红歌队,成立有80多人参加的老年人红歌队,还成立了广场舞(功夫扇),太极拳队等。几乎达到了社区男女老少都参加的局面,中秋节,九九老人节,春节等节日都举行演出,让居民文明过节,远离黄赌毒。”
社区负责移风易俗工作的人员吕慎学介绍说,前期,王新波不仅带动居民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而且她和老伴独自出资成立了“祥之梦”艺术团,经常组织居民参加演出。在移风易俗等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民间团体的重要作用。她退休后,成为了一名“普通群众”,更加全身心投入到推进移风易俗文化活动中,她带领“祥之梦”艺术团,先后上演了《反诈骗》,《背婆婆》,《反迷信》,《良心》,《随礼》,《墙头记》等节目。他们不仅带动戴花园社区的群众在本社区广泛演出,还到苗山等地展演,把移风易俗文化建设的火种散播到了其他的村庄和社区,得到了广泛称赞。
更可贵的是,王新波每一次组织演出的时候,都是自己出资请演员吃饭等,尽管上级给补充1500元,可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
好的文化像春风,润物细无声。居民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仅欣赏到本地民俗风情,而且提升了文化层次,亦意识到加强移风易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位刘姓居民说:“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世俗人群中,好的社会风气,让人如沐春风。不好的风气,人人受损,像人们所说的‘雪崩了,没有一片雪花是无故的’,好风尚的形成,需要人人参与。”
宣传委员刘爱玲介绍,王新波经常说“先做人,后做事”。目前王新波是社区二号楼楼长,她发动居民发现问题,及时向村委会报告,为邻里和谐相处不辞辛苦地忙碌着。
二、政策宣讲,调动居民参与移风易俗活动积极性
宣讲惠人心,聚力谱华章。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社区组织优秀居民进行宣讲,面向群众广泛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系列重要指示内容,向群众讲解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开展突出问题综合整治要求。充分发挥老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的作用,利用线上线下各类资源,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文明新风尚,尤其引导广大妇女带领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向适龄青年宣传婚俗新形式,引导新人文明节俭办婚礼。开展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幸福万家”为主题的反邪教集中宣传活动,入户宣讲相关政策法律知识。开展以“诚信、尚俭、共治、共享”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推动群众树立文明理性消费观念等。引领居民树立文明新风尚。
2024年7月26日。社区邀请区妇联来社区进行亲子教育活动专题讲座,社区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听,效果非常好。
居民刘萍说:“通过听家庭讲座,受益匪浅。我对家庭教育的理念、做法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提升了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改善了亲子关系。希望多举办有正能量的宣讲,让居民接受更多的文化熏陶,为移风易俗文化建设做出自己一点微博之力。”
三、养成勤俭节约好习惯,喜事简办成风尚
提倡婚事新办,倡导文明节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社区下发勤俭节约倡议书到每家每户,讲解勤俭节约的故事,引领居民养成勤俭节约好习惯,如开国领袖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 个补丁、穿了 20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居民阅读倡议书并签名予以保证。倡议书要求:合理控制人情往来,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铺张浪费,不搞豪华车队,不过量饮酒,不在公共场所乱贴红纸,严格遵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提倡公益婚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方式办理婚事,拒绝高价彩礼、树立文明节俭、个性现代的婚俗新风。
一李姓居民说:“结婚不是摆样子的,是日后一点一滴的生活组成的,是在锅碗瓢勺交响曲中逐渐磨合才能获得幸福的。婚庆要节俭,人人都希望坚决遏制住婚礼、彩礼过高现象,我们社区坚决不受外地风俗的影响。婚礼、彩礼压缩压缩再压缩,已成为居民的共识。”
提倡喜事简办,倡树文明新风。居民自觉做到乔迁、生日、升学、晋级等喜庆事宜不办或同亲属俭办庆祝,不大操大办、借机敛财,遏制挥霍浪费之风。提倡通过一杯清茶、一束鲜花、一声问候等方式表达心意、增进感情。
四、提倡丧事简办,倡导厚养薄葬。
居民倡导行孝在前筑牢孝心风尚。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过去有“父母在,不远行”的坚守。西汉武帝时,施孝廉,以孝为选拔人才的标准。黄香就是因夏天为父凉席,冬为父暖被的一份孝心,被孝廉选中,成就了以政为民的清官。
生前尽孝视为大孝心。简化治丧仪式是孝心的延伸。不搞封建迷信,不占用公共场所,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亦是先人的心愿。倡导生态葬,树立文明、节俭、平安的丧葬新风利家利国利社会。
居民一致达成清明节等提倡文明祭奠,破除陈规陋习。大力提倡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上祭扫等低碳环保的现代祭扫方式,不在田间、山头、林地、居民生活区、城市街道、社区等禁火区域焚烧纸钱、抛撒冥币、燃烧香烛、燃放鞭炮,杜绝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积极倡导文明、绿色、环保的祭祀行为。
五、党员带头,为居民参与移风易俗活动保驾护航
党员王新波说:“再要干得好,全靠车头跑。移风易俗建设离不开每位党员的带头作用。”
抓党建管理,为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尚保驾护航。按照党员居住情况,依据“就近、灵活”的原则划分网格,建立71个党小组,确定了82个党建联络员,将居住在社区网格内的262名党员全部“网”进党组织,党委领导下成立了六个片区党支部和便民服务室,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真正把“移风易俗治理”贯穿至基层服务全过程。同时开展学习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使“为您服务”这一品牌深入人心,为开展移风易俗文化建设起带头引领作用。
如今,王新波的儿子在戴花园社区两委工作,负责社区党建工作。她经常教育儿子说“骡子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你要时刻蹲下身子来为居民服务。”
“在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下,戴花园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密切配合工作,细节落实到位,成果显著。由于居民的广泛参与,我们作为上级部门都操心少了。正是居民的主动参与,戴花园移风易俗建设落实不出漏洞,不出差错,而有的社区、村落,由于居民参与度不高,出现了漏洞,有的活动需要重新返工,造成十分被动的局面。”关于戴花园移风易俗文化建设活动,凤城街道工作人员陈晨如是说,“现任戴花园社区的的宣传委员刘爱玲在工作面前无怨无悔,没白没黑地干工作,真可谓“5+2”、“白+黑”地做。一天24小时,什么时候打电话她都能及时接听,从不抱怨,从不说干不了的话等。由于她耐心周到的服务,居民都积极配合工作,参与到一系列的移风易俗建设活动中。
议事协商,民主协调,共创移风易俗文化建设硕果,建和谐美丽温馨家园。一是设立每周例会制度。每周一召开两委会,总结上周工作,制定下周工作计划,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形成开放、坦诚的沟通氛围。对于重要事项,民主协调方案明确决策流程,如投票表决等。二是设立书记接待日制度。每周四设为书记接待日,党委书记在社区服务大厅坐班值班,接待来访群众,解决群众的愁难急盼。三是经常深入群众,开展多种移风易俗活动,了解居民诉求。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互动,及时了解居民的反馈意见。四是广泛吸纳志愿者,充实网格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提高群众支持度。五是加强对社区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关注和服务管理,建立健全特殊人群信息库和服务体系,组织网格员定期走访慰问特殊人群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特殊人员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六是在利用服务大厅,方便党员居民办事的基础上,建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室,由专业工作人员对白天没人照料的老人进行陪护,开办了社区学院,开展创业技能、党的政策、保健知识、法律服务等培训;建设了高标准的妇女儿童家园,开展妇女创业就业指导、儿童专业教育等活动,形成从老人护理、儿童照顾、妇女权益、居民就业、健康服务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
其中,有一对聋哑人。其订婚、结婚到生孩子,所有的程序都是王新波前前后后亲自给其办理。在她的带动下,周围居民也对这位聋哑人施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促进了邻里和谐关系的形成。
经过一番采访,看到戴花园社区移风易俗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我内心悠然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不仅敬佩其移风易俗文化的花样多彩,亦被陈晨和刘爱玲两位女士在周末不是自己值班,牺牲休息时间,而欣然陪同我调研、采访所感动。
雨后气温稍降,是日,中午的阳光温暖宜人,微风拂面。愿戴花园社区在未来移风易俗文化建设中有更多出彩的花招,一路向前,不断结出更美丽更结实的硕果。

王晓瑜,法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2024年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谁不说俺家乡好”采风创作一等奖,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