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
肖河风云
第六十四章 化阻力成荣纠偏错
有关给胡平家改划成分的事,黑娃之所以不余遗力的要为他摇旗呐喊,就是因为他和胡平两人有互相牵扯,互相利用的关系。一个显而易见的关系是,因为,过去他们两人虽然也有交集,但也只能算做是江湖上的那种萍水相逢的一面之交,而现在,他们则成了当家子(家门人),成了亲戚的关系。如今解放了,胡平又出他意料的成了这个乡的乡长。这样的大官,在一个十分闭塞的小村庄来说,简直就是无比荣耀的事。
家门里出了这样大的官,谁的脸上都觉得有了光彩,更何况走的很近的黑娃呢?他的内心从此兴奋不已。有了这个大官,何愁以后诸事不通呢?所以,为了有胡平这个大伞,他也要尽量的为他去争一争。他这样争一下,一是他也尽了亲戚的情,二是起码让胡平知道他也尽力了,至少不会怪罪他。
正在他蹲在门外抽烟冥想的时候,小杨领着几个人回来了。
参加会议的村民说出了他们各自的意见后,最终,通过会议现场表决,除过黑娃等三四个人仍表示有异议而外,多数人一致同意,把胡平家的中农成分调整成富农成分。已经分下去的土地,因为大部分都被村民种上了小麦,要动的话,全村又得把土地打乱重新按人分配,收回胡平家的那点一等地,全村人都去分的话,每人分不到半分。就是说,不可能把一块地划成几十个小块,让几十家人都去耕种。
于是成荣决定,除去胡平家山上已经种上小麦的一等地不动,仍归他家所有外,其余都是一等地的秋茬地,等秋收结束后,全部收归村农会,留作机动地,等以后谁家添丁进口了,可以作为补充。最后用农会的其他机动地,补充胡平家相应收回来的土地数量。
两头耕牛多出来的一头,用估价赎买的办法作价后,由胡平家出钱购买,所得牛款,收归农会,可用作村民救灾救济专用款。
村民所反映的粮食问题,明天由成荣和小杨与农会主席一起,先去胡平的家里通过谈话调查真实数量后,通过计算,减去已经交出来的粮食数量,如果确实还有大量的存粮,在扣除应留足四口人的口粮而外,余下的应动员他们交给农会,以作为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村民的储备粮或捐献给国家,支援前方的解放战争。如果入户清查的数量出入不大,那么,可以维持第一次的处理决定不变。
这些核心的问题敲定以后,成荣最后宣布,明天处理完以上的问题后,再召开农会干部会议,征求大家的意见确定农会主席的人选。最后根据工作的进展,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公布这次土改工作复查纠偏的结果,让村民知道他们关心的问题,已经得到圆满地解决。
已经过了午夜,成荣宣布休会,明天早饭后,按今天会议的决定开展工作。
成荣这次来李家咀后,因为是处理问题,估计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他建议农会把他们两个人的吃饭派在一家人来做,这样等工作结束时,方便统一结算伙食费。至于住宿的事情,他说就不再麻烦村民了,他让小杨睡在农会的炕上,他自己仍然去雷老伯的饲养室去睡。以方便他进一步向雷老伯了解李家咀的村情民意。
天亮后,成荣起来回到农会和小杨洗漱完毕。不大一会,负责做饭的人家就来叫他们吃早饭。
早饭也很简单,就是玉米糁子(也叫玉米馓饭)外加一盘淹咸菜和一盘炒酸菜。这是昨天成荣来吃饭时叮咛过的,一天总共两顿饭,他说你们吃啥我们就吃啥,越简单越好。
早饭过后一会,农会的主席来了。他给成荣说昨天开会开的他头痛了一整晚上,今天要去胡平家他怕去不了。因此,过来给成乡长说一下,希望成乡长另找别的人去。
对于这位主席的临阵退缩,成荣也没有勉强。对他说:“身体不舒服,那你就回家休息,我另外找人去吧!”
于是,成荣派小杨去找其他的农会干部,但这些人要么说家里有事脱不开身,要么家人就直接说人不在家,明摆着要么是不愿意去面对面的得罪人,要么就是昨天散会后,有人给他们打了招呼。一时间,昨天安排好的事情,今天又变了卦,陷入了僵局。
当小杨回来说知情况时,成荣也没有料到事情会如此的变化多端。
他沉思了片刻,自言自语的说:“这个村的情况就是和其他村不一样。其他村经过村民们选出的农会干部,在土改工作中,情绪高涨,积极热情,主动配合驻村工作队打开工作局面,自觉地为土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扫清各种障碍。可这里的干部,疲疲沓沓,没有热情,不要说以后为村民办事了,就是现在属于农会自己的工作,也要被人牵着鼻子赶着走,这种涣散木纳的工作态度,怎么能适应解放后热火朝天的农村建设呢?怎么能带领农民翻身致富,过上好日子呢?真不知道当初村民们是怎么选上他们的。
小杨听成荣自说自话式的提问,就接口答到:“咋选上的?就是黑娃负责提供了了几个人的名字,作为候选人名单,在选举大会上让村民按名单投票呗!”
成荣说:“看来,我们原来对工作的难度还是估计的太小了。我们原来不想动农会,只准备调整一下负责人就行了,如此看来,原来的打算纯属是个幻想。原来幻想依靠农会来纠偏,没想到农会竟成了我们纠偏的拦路虎。这种状态不能再延续下去了,这一次,必须一次性的从根本上来纠正。不解决农会的问题,我们这次的纠偏工作仍然是在走过场。”
想到这里,他对小杨说:“他们不来就不来吧,你去把昨天参加会议的那几个村民找来,就说我请他们配合我们去胡平家,做核实说明工作,假如这几个人也推辞畏难,那你就立即回来,我们两个人自己去!”
小杨担忧的给成荣说:“看来这些人都是怕黑娃给胡副乡长报告或者黑娃给他们递了话,才不敢来了。我看是这样,待会我把人找来后,由我带着人去,你就不要亲自出面了。我怕胡副乡长日后知道是你带人去他家核查,对你有看法,不利于今后的工作。”
成荣笑笑说:“已经来到了李家咀,去与不去,其实都是一样的。说老实话,不是村民反映,不是乡党委委派,谁会没事找事翻过去的旧账呢?但问题是,村民有反映,有诉求,这个账就得翻,就得有人来解决啊!而牵扯的问题又恰恰与副乡长个人有关,派其他人来,困难和阻力会更大。那么,我是乡长,又是土改工作负责人,我不来,谁来呢?至于胡副乡长有没有看法,那就看他咋理解。我相信,他还不至于糊涂到如此地步吧?时间不早了,你快去找人吧!”
因为是在早晨,大部分村民还都在家里。小杨去后不大时间,就和那几个人来到了农会。他们进门后,成荣简单地说了一下今天要去胡副乡长的家里进行复查核实,问他们可否一同前去。那几个人积极性也很高,齐声说:“小杨叫我们的时候已经说了,我们愿意去。这是为了大家伙的正事啊!咋能说不愿意去呢?”
于是,成荣和这几个人就朝着胡平家走去。
进了院子,胡平的女人不知道去哪里了,家里只有胡平的丈母娘带着两个孩子坐在正窑的窑门前做针线。她看院子里冷不丁进来了一群人,稍一呆愣,随即就明白了这群人来是要干什么的。只见她放下手里的针线活,抬起头问道:“你们来这是有啥事情吗?”
随行的小杨应声说道:“雷大妈,我们是来搞土改复查的。今个来你家,是上次土改中没有搞彻底的一些事情,过来向你说明并再次进行复核。”
两个孩子看见生人,吓的蹴溜一下躲在老人的身后。老太婆垂下眼角黑着脸不情愿地说:“查,查!一次一次的查!就这两个烂窑洞,看里面有啥好查的?是装金元宝来还是装鸡腰子(银锭子)来?”
成荣上前一步给她说:“老人家,是这样的,上一次入户调查的时候,你家的两头牛和粮食没有详细的登记,这次我们搞复查,需要详细地登记实际数量。……”
因为昨晚会议结束后,黑娃急忙过来给她通风说:“白天农会开了一天的会,重点是讨论她家的成分和土地的问题,说不定人家可能会来家里要清查。”现在老太婆一听又要登记她家的粮食和牛,联想到胡平回来说过的话。她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没等成荣说完,扑通一下坐在门槛上高声哭闹起来。
女人的一哭一闹,往往会搅和的人心烦意躁,阵脚全乱。这种方法,在农村就叫做“摆猪婆阵”,意思是只要女人撒泼打滚一哭闹,或者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谁也拿她没有办法。而这种办法有时候还真管用,在好男不跟女斗的思想支配下,为避免遭受道德舆论的谴责和发生不可预测的后果,就只有偃旗息鼓,收兵回营这一招了。
这就是胡平最后寄予希望的办法了。
可成荣自有他的办法,那就是稳住阵脚,以静治闹,以柔克刚。
雷老太婆这一哭闹,吓的两个小孙子也哇哇大哭。
成荣一看孩子被吓哭,吩咐同来的一个村民,去隔壁找来一个妇女,把两个小孩子带到她家先照管一下。随后,就在一旁等正在来劲哭嚎的老太婆哭够了,才对她说:“老人家,土地改革,就是为了讲求人人平等,讲求社会公平,把过去有人拥有很多土地,有人却连一分地都没有的社会颠倒过来。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是替人民说话办事,讲求公平正义的。共产党所做的就是要在这个世道上消灭人欺负人,人剥削人的现象。这些道理不用我再讲了,胡乡长平时恐怕没少给你们讲吧!”
不提胡乡长还则罢了,一提胡乡长,老太婆又来劲了。她似哭似唱地说道:“你们的眼里还有胡乡长啊?既然有胡乡长,那还咋能背着他来折腾他的家呢?”
成荣听她打出了胡乡长的挡箭牌,就接着说:“老人家你说这话就不对了。我们咋能背着他呢!胡乡长是共产党员,又是乡长,来这里搞复查是党委决定的,并不是背着他搞的。来你家复查,是我们通过调查,在查阅了国民党时期肖家河乡的卷宗记录,掌握了你家的家庭成员的背景,和财产来源的渠道,才做出决定,认为土改中对你家财产的处理是不合适的。依照政策规定,必须重新定案。”
“为了慎重和对你们负责,我们一方面查找历史记录,也走访了当年的知情者,有充足的证据证明你们家庭在过去的历史事件,我们才来想和你说说。想让你心服诚悦地接受政策规定,为你的这两个孙子将来能够融入新社会,和其他的小孩子一样更好的成长,配合我们搞好复查;二一个呢,也是考虑到你们和胡乡长的这层关系。如果你要为胡乡长好,使他的工作和前程不受影响,使你这个家庭今后也不受影响,我想,你还是考虑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后果,看哪头轻哪头重。”
成荣的这两个杀手锏还真管用。他刚一说完,这老太婆立马机警地停止哭泣,睁大了眼睛问成荣:“我们都是本分的庄户人家,过去有啥见不得人的事情呢?”
成荣给她说:“你们是庄户人家倒不假,但你们本分不本分的家庭背景那是有记录的,并不是凭你我一句话就算数的。至于胡乡长的事情,只要你这边不出任何差错,那他就没有任何影响。而如果你这边的事进行不下去,对他有没有影响就不好说。这是党内的事情,我也说不准。我只是劝劝你,在这个事关你的家庭,事关胡乡长的个人前途的关键问题上,你最好慎重地好好想一想。”
成荣又补充道:“再说,农会不是把你的土地全部收光啊!留给你的土地是足够一家人生活的。共产党搞土改,本意是让每一个村民都拥有一样多的土地,让大家在一个水平线上通过自己的劳动,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粮食没有了,我们还能继续生产,而如果失去了人,你要土地要家产有啥用呢?所以,咱们不要因小失大。”
老太婆毕竟是个明事理的人。他听这个人句句说的都是要害,她也怕如果今天挡住了这些人要做的事,他儿子的旧事被政府抖落出来,这不仅是成分的问题。那么,到时候胡平能不能继续当官,能不能继续留在她的家里,都是一个很难预料的事情。假如失去了胡平,以后,谁给她家撑门面呢?她的家恐怕从此就要四零五散了。眼前的这个人说的很明白:不要因小失大!
她歪着头靠在门框上,闭着眼睛想了想,对成荣说:“那你们想咋办?你们是官府,我是平民,就这两个破窑洞,就那两囤粮食两头牛,你们想咋搬就咋搬吧!看他胡乡长回来把我娘母子咋归置(咋安置)。他当个乡长,连自己的家都罩不住,还当个啥乡长哩。”
听老太婆话头软了许多,成荣清楚这是基本同意了。但他还是要再给她做做工作,让她彻底的同意后,才能进行复查。
他说:“老人家,你也不要说气话。土地改革,是有政策规定的,不是说谁想咋干就咋干。你要真不同意,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也有纪律不敢胡来,只能等上级组织的决定。我们一切办事的原则,都是按上级的政策来执行的。比如说窑洞,农会不可能没收,它永远是属于你们的私人财产。”
接下来,成荣又把昨天农会的会议上有关土地和成分与粮食耕牛的复查处理方案,给老太婆说了一遍。
成荣最后说:“刚才你说的胡乡长为家里谋利益的话,那都是过去的老黄历了。胡乡长是人民政府的乡长,他是为全乡几千口人民干事的乡长,不是给自己家里当乡长的。给自己家里办事谋利益的,那是国民政府的乡长,共产党的乡长是不允许给自己谋私利的。想给自己谋私利,那就不叫共产党的干部了。所以,请你考虑,你要是同意,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核查。你要是不同意,那我们就只好回去再说下一步的事。”
成荣这么说,等于下了最后通碟。老婆子一听这意思,下一步恐怕就不会这么温良客气了。于是她只好说:“你们都已经定好了,我还有啥考虑的呢?就两个牛和那点粮食都在西边的窑里,你们都拉去吧!”
(未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