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记
(6901——6920)
张 鹏

6901.唯愿白发苍苍之时,血管之中依然激情澎湃,岁月沉淀下我对所有舒张与压抑、豪情与胆怯、喜悦与悲哀、幸运与不幸的所有体验。我们的翅膀都曾掠过青天,不负飞翔的初心。
6902.平日,必须积累下一些成功、喜悦、舒适的美好体验,才不致于在困厄中彻底被黑暗和痛苦吞噬。阳光灿烂时,记得好好晒被子,凄风苦雨时你才能在深夜拥抱亲吻到阳光的味道。
6903.大秦帝国刚建立时,估计嬴政没少展开想象力的翅膀,企图千秋万代尽享江山、荣华、富贵。殊不知,大秦政权延续的时间,都赶不上一个婴儿成长为弱冠之年的时段。人人都有所谓长远规划,但长远究竟是长远到何时,却并不见得能遂人愿。
6904.蓝脸。昨夜,与G兄七十多分钟的电话交谈中,G兄认为,我性格深处,与《生死疲劳》中的农民蓝脸极为相似。蓝脸是个特立独行的农民,在五十年代的高密乡,单干户蓝脸是个独特的存在。幼时的莫言曾在小学操场边的马路上,看到隔壁村的单干户,他叫蓝脸,牵着一头瘸腿毛驴,推拉着一辆吱呀做响的木轮车缓缓前行。这个场景,给童年的莫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被莫言写入小说。G兄说,不妥协,不合作,不动摇,在我身上有时比蓝脸更明显。坚守自己的行为方式,经年累月按自己的理解为人处世。喜欢劳动,喜欢土地,落实到我身上,就是酷爱写作与讲课。
6905.G兄认为,莫言笔下的蓝脸,总会让我们联想到那些一辈子特立独行,坚持做自己的人。这些人不会被诱惑和劝说,心意就不会轻易被撼动。他的日子当然不一定能过好,更与混得好相去甚远,但他一辈子,确实在坚守自己的信条,固执,怪戾,彻底以个人感受为生活旨归。深夜难眠,我认为G兄高看我了,不少时候,我的随和与从众,忍让与妥协,让我在蓝脸面前自愧不如。
6906.自由是人间最珍贵的财富。如果你的时间不被权势凌迫,不被金钱收购,不被世俗裹挟,基本上属于自我,大概率,自由属于你了。
6907.疫情三年,会结束;比它早的很多历史时刻的运动与风潮,也有结束之日。只要能产生的运动与风潮,终会主动或被动地消失。但请记住,你在运动和风潮中展现出来的人品、人格却会被牢记。历史会记住那些借风潮而兴风作浪的不良之辈,也会记住大潮之下的守身如玉者。
6908.相煎莫太急。十年前,我去一所中学讲演师德师风。话说得有点狠,“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单位,切忌人整人。你们别忘了,工作到尽头是退休。退休后,大概率,你们还在一个家属区住。说得再长远点儿,未来生了病住院,你们的儿女侍候你们,都可能挤在一个病房或走廊中。说得再难听点儿,你们一命归西后,大概率,都会在同一个火化炉被火化。还是相互友善、尊重些较好。”听众因为我说话实在,长久地鼓掌。是啊,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切莫相互为难,与人为善些,都方便,都有尊严。
6909.家人、友人们,不应该太责怪一个因为纯洁与良善而在江湖上没混好的人。混得好,有时要做一些令你们不堪承受的事,他因此而拒绝。他的没混好,不应过多归咎于他本人。更长远地看,应该是引以为傲。
6910.多少人匮乏的是坚决做自己的勇气,他们活成了异己的样子。做自己,持之以恒地守住初心和本心,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6911.我年轻时代的梦想是很圆满的,至今我仍然毫无愧疚地可以把这些梦想描述一下,那就是通过努力学习和坚持写作,认真读书和刻苦钻研,念完硕士念博士,博士毕业以后评完副教授,评正教授,努力向硕导和博导这样的学术职衔进军。学术研究之余,努力从事文学创作,力争做一个学者型的作家。但后来的事情,一旦进入具体的工作场域,我却发现很多事情不是按照我们的想象能够正常往前推进的,甚至有一些瓶颈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完全克服的,我终于知道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但是无论如何,再回首的时候,面对这些梦想,我觉得这种梦想是那样的纯洁无瑕,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在无数次的碰壁之后,我仍然对这样的梦想心存暖意与敬畏。
6912.六、七十岁乃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依然心存梦想,激情四射,或从政,或经商,或教书,这是我对美国社会活力的欣赏。朝气蓬勃,富有行动力,生命之树常青。
6913.H兄晚上听一位挚友跟他聊起了发生在故乡小县城里的几桩80多岁的老人被儿女逼迫自杀的事件,异常震惊。悲剧发生的原因竟然是因为黄昏恋。丧偶的老头儿和老太太在人生最后的余晖中企图相互搀扶,相濡以沫,寻找人生夕阳中的最后一丝温暖,却被儿女活生生逼迫而死。他们的死,带有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反抗,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感到悲哀的是,这些人到临死也不具有人生的真正的自由,爱的自由。
6914.一个人妒忌另外一个人的哪些方面,在另外一些人看来也是匪夷所思的。朋友F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F在皖省某地级市二本学校工作,他是80后,在学校的通勤车上,他与另外一位80后L同车而行。曾经他羡慕的L家里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要知道在很多年前这是极其罕见的。F羡慕L到五体投地,甚至有些妒忌。妒忌到极致的时候,F买了一辆摩托车骑着,避免在通勤车上见到L。后来喜从天降,2016年终于放开了二胎政策F也生了个二孩,从此以后F与L就能和平相处了。后来,F超越了他对L的妒忌,他们直至今日,天天又能在同一辆通勤车上有说有笑了。这个故事在90后和00后听起来可能如天方夜谭,的确是,我发觉身边真正狂热的喜欢多生孩子的其实是相当一部分70后和80后。这部分70后和80后延续了父母对生育的态度,是二胎政策发自内心的积极响应者。而90后和00后一听到愿意多生孩子的,仿佛见了外星人一样觉得不可思议。
6915.小K曾在一家教辅机构兼职写作教学,她说,机构的老板居然在监控室一看到她停止讲课让学生习作就认为她偷懒,要督促她继续讲。老板看来,只有她喋喋不休讲课,才是在劳动。老板的这一思路,相当具有代表性。在不少教育管理者看来,教师只要在上课期间,必须喋喋不休地处于讲话状态,教学才是正常的。事实上,学生练习,爬黑板,习作指导,学生朗诵,动手操作等环节,教师是可能处于“失语”状态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6916.我的故乡泗水,紧邻曲阜。327国道自西往东贯穿兖州、曲阜和泗水。早年间我在曲阜师范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经常乘坐曲阜的2路车到泗水曲阜交界处,二十年前,曾经有一段时间,泗水的公交车仅仅开到金庄镇,金庄镇距离泗水曲阜的边界仍然有好几公里的路程,三轮车便扮演了由泗水曲阜边界来往于金庄镇之间的摆渡使者,再后来经过种种的努力,两地的公交车终于衔接上了。但遗憾的是,至今为止泗水的公交车和曲阜的公交车仍然不能达到完全的无缝衔接,也就是说很多时候乘坐曲阜的公交车到达曲阜泗水边界的时候,泗水的公交车已经停了,不得不打车从曲阜泗水的边界回泗水县城。曲阜和泗水近在咫尺,两地的公交车系统竟然没有丝毫的沟通以做到无缝衔接,让我们不禁感叹,越是小地方事情越难办,没有人真正站在宏观的角度来考虑旅客出行的方便,各自为政,画地为牢,恐怕才是每一个小地方的真实的现状。
6917.故乡是一部经典,走在故乡街头的每一步,俯仰故乡的天空与大地,皆能获得无穷教益与灵感。起点与摇篮的魅力,值得反复回眸与思索。每一枚黄叶落下,颤动着我心尖的节律,《杰出公民》《故乡》的交融,沸腾着我的血液,超越着我的魂魄。
6918.K1984次列车上读1937年下半年朱自清日记。卢沟桥事变后,先生由北平经天津、青岛、济南、徐州、武汉至长沙,又至衡山,途径与吴宓日记所载无二,只是朱之日记甚简而吴氏日记详细。其实,我们作为后世之人,高估了他们旅行漂泊中的辛苦与恐惧。他们途中各城市,亦旅游、宴饮、打桥牌、购书、唱和、日记、看戏。或许,人类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迅速调整心态,过一天算一天。下午讲朱自清,归途读其日记,殊感温故知新之乐。朱也是性情中人,喜美食,乐山水,爱雅聚、喝咖啡、饮酒。他日记中之火车上的饭车,即我读其日记时所在的今谓之餐车是也。当时火车之慢,其速大抵相当于今日之四分之一还慢。车外夜色渐浓,已过汶河矣。
6919.对房产、土地偏好的延伸,应该是对生育的偏好。近几年,伴随着对婚育的冷漠,房地产随之降温。厌婚,厌育,如大面积普遍,其实是一种对未来的大面积恐惧不安,弥漫开来,则是对万事万物的冷漠。房子需要人住,连人都产生不了,刚需不刚,萎靡不振是必然的。
6920.房子作为一个物理空间,房子之内应该有油盐酱醋、人间烟火、男欢女爱、生儿育女、喜怒哀乐,房子本身才具有了人文意义,离开人的房子只是一堆水泥砖石堆砌起来的冷漠的物理空间。房子的增值首先是人的生命意义的增值,当相当多的人生无可恋的时候,对房子本身也会冷漠,延伸开来即是房价下跌。
张鹏,泰山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山东省作协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