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强军/陕西宝鸡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2024年小雪节气开始时间是11月22日03:56:16节气结束时间,12月06日23:16:47,节气星期时间是星期五。农历时间是十月二十二。
“上午小雪冷飕飕,下午小雪暖烘烘”,今年小雪几点?有啥说法?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和降雪的开始。民间有谚语云:“上午小雪冷飕飕,下午小雪暖烘烘”,这不仅描绘了小雪时节天气的多变,也蕴含了人们对这一节气的独特感受与期待。那么,今年小雪的具体时间是何时?这一节气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文化意义和民俗说法呢?
一、【今年小雪的时间与天文背景】
2024年的小雪节气,按照公历计算,落在11月22日,星期五。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标志着冬季的深入。小雪节气并非指当天一定会下雪,而是表示气温已经下降到足以使部分地区出现初雪的阶段。实际上,小雪节气的天气状况因地域而异,北方地区可能早已银装素裹,而南方则可能只是感受到一丝寒意。
小雪是一个气候概念,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光照等。小雪之名,因“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
“ 小雪”节气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并不是表示这个节气下很小量的雪,节气“小雪”与天气中的“小雪”没有必然联系。
小雪节气,表明东亚地区已确立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低压或低槽东移,就会有大规模冷空气南下,从而带来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
值得注意的是,小雪节气的到来,与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密切相关。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远离北半球,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逐渐减少,导致气温逐渐下降。这一过程不仅影响着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上午小雪冷飕飕下午小雪暖烘烘】
解读 这句谚语,其实是对小雪时节天气变化的一种形象描述。在小雪节气前后,由于冷空气的频繁活动,天气往往多变且不稳定。上午时分,如果冷空气占据主导,气温会迅速下降,人们会感受到刺骨的寒冷;而到了下午,如果阳光能够穿透云层,或者冷空气势力减弱,气温可能会有所回升,给人一种相对温暖的感觉。
这种天气的变化,不仅考验着人们的身体适应能力,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农业社会,小雪节气的天气状况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古人通过观察小雪时节的天气变化,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并形成了许多与小雪相关的民俗说法。
三、【小雪节气的文化意义与民俗活动】
小雪节气,不仅是一个气候变化的节点,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雪被视为冬季的开始,是万物收藏、蓄势待发的时期。因此,小雪节气往往与祭祀、祈福、养生等民俗活动紧密相连。
1、【北方地区】
小雪时节人们会开始准备过冬的物资,如储存粮食、腌制蔬菜等。同时,人们还会通过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等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而在南方地区,小雪时节则更多地与养生、进补相关。人们会食用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
2、【现代生活】
除了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外,小雪节气还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相连。随着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小雪节气的天气状况对现代人的影响也在发生变化。但无论如何,小雪节气都提醒着我们关注自然、关注健康、关注生活。
四、【小雪节气的养生之道】
小雪节气,气温下降,人体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出现免疫力下降、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因此,小雪时节的养生之道显得尤为重要。
1、【注意保暖】 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体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因此,要及时增添衣物,特别是保护好头部、颈部、腰部和脚部等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同时,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以免引发感冒、关节炎等疾病。
2、【饮食调养】 小雪时节,人们应该多食用一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牛肉、核桃、红枣等。这些食物不仅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同时,要避免食用过于寒凉、生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3、【良好的作息习惯】 小雪时节还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够增强身体免疫力,还能够缓解压力、改善心情。
五、【小雪节气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小雪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1、【传承方面】
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小雪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展览、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小雪节气。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小雪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以延续。
2、【创新方面】
我们应该将小雪节气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探索出更多符合现代人需求和文化审美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形式。例如,可以举办小雪主题的文艺演出、音乐会、摄影展等活动,让小雪节气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将小雪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去。
小雪节气,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提醒我们关注自然、关注健康、关注生活,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承与创新的机会。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感受小雪带来的寒冷与温暖、变化与希望。同时,也让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六、【历史渊源】
《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要素。小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小雪之名,因“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
七、【气象变化】
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表明东亚地区已确立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低压或低槽东移,就会有大规模冷空气南下,从而带来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节气中的“小雪”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反映气温与降水量。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气象学上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
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实际上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如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下雪最大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而是在春季“雨水”节气。
八、【物候现象】
中国古人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九、【农事活动】
小雪节气,全省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做好采收、播种、御寒管理等工作。
在小雪节气初,东北土壤冻结深度已达10厘米,往后差不多一昼夜平均多冻结1厘米,到节气末便冻结了一米多。所以俗话说“小雪地封严”,之后大小江河陆续封冻。
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小雪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来年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十、【传统习俗】
综述:俗语云:“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节气的习俗包括腌咸菜、品尝糍粑、晒鱼干、吃刨汤、酿小雪酒等。小雪腌菜,主要是北方腌雪里蕻,渍酸菜。在南方某些地方,在小雪前后还有吃糍粑的习俗。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是用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小雪酒是在小雪后,用新粮食酿酒,所谓“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1、【“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广州人最喜欢用腊味来做腊味萝卜糕、腊味煮香芋,还有腊肠炒蜜豆。
2、【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3、【晒鱼干】
小雪时TW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TW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TW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4、【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十一、【文学创作】
1、【谚语】
黄河中下游地区流行的小雪节气的谚语与民谣: 河北:“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是农民朋友对小雪节气时下雪的赞扬,此时的雪水能抗旱防寒。
山东:“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小麦冬灌,保墒防冻。植树造林,采集树种。改造涝洼,治水治岭。水利配套,修渠打井。”
河南:“立冬小雪,抓紧冬耕。结合复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层。压砂换土,冻死害虫。”
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的小雪节气的谚语与民谣:
江苏:“立冬下麦迟,小雪搞积肥。”
上海、浙江:“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麦续播,贮足饲料莫迟延。”
华南地区流行的小雪节气的谚语与民谣:
福建、广东:小雪期间地里仍有庄稼,有谚语可查。
福建当地有:“小雪点青稻”的说法,青稻指的是晚稻。广东则有:“小雪满田红”,大雪满田空”,这里所谓的红,不是指红颜色,而是指农活多,此时开始收获晚稻,播种小麦。
节到小雪天下雪。
◇小雪节到下大雪,大雪节到没了雪。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小雪地不封,大雪还能耕。
◇小雪不把棉柴拔,地冻镰砍就剩茬。
◇小雪不起菜(白菜),就要受冻害。
◇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趁地未封冻,赶快把树种。
◇夹雨夹雪。无休无歇。
◇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汉继续把地耕。
◇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撑。
◇小雪不封地,不过三五日。
◇小雪虽冷窝能开,家有树苗尽管栽。
◇到了小雪节,果树快剪截。
◇时到小雪,打井修渠莫歇。
◇小雪到来天渐寒,越冬鱼塘莫忘管。
◇小雪大雪不见雪,小麦大麦粒要瘪。
◇小雪封地地不封,大雪割河河无冰。
2、【诗词】
《小雪日戏题绝句》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夜泊荆溪》唐·陈羽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春近四绝句》宋·黄庭坚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初寒》宋·陆游
久雨重阳後,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仆,卖菜掘头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
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
《小雪》宋·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
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
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十二、【起居养生】
1、【生活起居】
早睡晚起,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建议外出时,体质弱的人最好穿高领而且护腰的服装。
注意脚部的保暖,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天冷也要注意通风。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20多升,所以要经常开窗换气。
小雪节气前后,由于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天时间越来越短,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气温降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再加上树叶凋零,寒风瑟瑟,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影响,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此时应调节自己的心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多听听音乐,让美妙的旋律为生活增添乐趣,同时,要多参加娱乐活动,多晒太阳,以激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2、【饮食养生】
饮食方面要多吃热量高、有健脑活血功效的食物,如羊肉、牛肉、乳类、鱼类,并适当饮用一些茶水、咖啡等饮料。据专家解释,在小雪时节一些黑色的食物其实是更好的选择。上面说到的黑色的食品,有很多种,包括黑木耳、黑芝麻,甚至泥鳅、黄鳝等等。它们都是能够迅速帮你恢复身体热量的食物。
共5420字 2024年11月18日于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