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园就在家门口
作者/葛国顺
曾记得2017年12月2日《扬州晚报》载文:“近年来,扬州拉开以绿地为载体,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市民生态福利为目标的公园体系建设序幕。当地舍得把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交通最便捷的黄金地块拿出来,建设供市民休闲健身的绿色活动区域。”到目前,已陆续建成各级各类免费开放生态休闲公园294个,初步形成分布均衡、层次分明的城市公园体系,人均绿地面积超过20.19平方米,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位列第一,相当于每个市民都拥有一个“绿色客厅。”值得为此点赞!

说起来像天方夜谭一样,让人不可理解。曾记得20多年前我刚进邮城时,城上就是一个公园。其实那时的公园里面也没有什么设施,面积也没现在这么大,连着人民英雄纪念碑,也没有什么健身体育器材,农村人上城去那儿一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公园建设是民生大事,备受社会关注,同时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自2015年以来,邮城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将城市做靓做优,特别是将城市公园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幸福工程来实施。由于政府大力推进城市公园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市级公园、区级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专类公园等公园建设,先后建成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马饮塘南海子河生态文化公园、南苑社区休闲公园、还有法治文化公园等一批公园,并对北关河风光带、北澄子河风光带等公园进行了提档升级,我现在落户的南苑社区这儿也有大寨河公园,真的是让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逛公园,改善了市民生活质量,赢得了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称赞。现在公园就在家门口,就邮城不完全统计就有42多个,城市东扩建成的文化体育休闲公园更是令人瞩目。作为高邮城市中央公园的核心区,总投资10.5亿元,占地近27.19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近11.16万平方米,是高邮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是集体育训练、竞技比赛和全民健身、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以及大型室内外群众活动于一体的城市现代化综合性公共活动场所,是江苏乃至华东地区县级最大的文体公园。

其实,从古至今,园林绿地在人类居住史上都有不可磨灭的烙印。从春秋战国时期伊始,古人开始营构自然山水园林,在宅院内部造亭筑桥,外部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经基本具备。秦汉时期则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而到了明清时期,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将宅院与自然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寄情山水,宜居理想贯穿古今,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公园的最初表现形式。
你还别说,有的事还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真的可以梦想成真。记得建国初期,那时大张旗鼓地宣传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水不用挑,烧火不用草”,就这低目标那时都以为是空想,难以实现。也难怪,那时生产作业“大呼隆”,一天到晚挣工分,田里农活做不完,甚至春节大年初一上午还要到田里干下,说是“开门红”,不少人家到年终还是赤字,连肚子也填不饱。试想,一个连温饱都成问题,谁还有体力,谁还有心思去考虑锻炼身体。我们不能简单地怪罪于社会制度,而是方法不对头,没有找到一条好路子。改革开放如一缕春风,近40年来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一大二公”的模式,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了强国富民的好政策,人民的日子象芝麻开花节节高。别说是电灯电话了,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手机大普及,不再成为少数人的奢侈品,农村水泥公路通到家门口,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实现了二次改造升级,电力不再停电限电,城乡夜晚如白昼,现在家居做饭都是电器加煤气、燃气,人们吃穿不愁,生活无忧,总是把满满的幸福露在脸上,喜在心头。
城市公园,人们习惯称其为“绿肺”,就在家门口,凝练出了“以人为本”城市建设理念。人们以园为邻,枕园而眠。“还绿于民、还景于民、还空间于民”的执政理念,不仅营造出“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的全民参与的深厚氛围,更获得了百姓发自内心的“点赞”。在工作学习之余,找一处清净的地方,散散步,去去烦恼,或是趁着夜色,欣赏城市公园里的夜景。环境或是清幽,抑或偏向热闹。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你也可以选择简单又休闲的途径,排解工作学习带来的压力,换一份闲适的心情,也大大改变了百姓的生活方式。
公园就在家门口,充分体现人们的幸福指数与日俱增。尤其是在春暖花开,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可能很多人都会这样想:傍晚,带上家人或者邀请上三五个好友,到附近的公园走走,或漫步在幽静的石子路上,或躺在干净的草坪上,或听着舒缓的音乐跑着小步,亦或跟着动感的节奏跳着广场舞,享受着如此惬意的生活节奏,...公园往哪儿走,就在家门口。一下子公园增加这么多,老年人散步健身,十分钟就可到达社区公园,一般人骑车十分钟就可到达市级公园,学校的操场定时向市民开放,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散发着宁静与和谐的氛围的广场公园,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不得不说这里确实是一个好去处。
早先居住附近的蝶园广场,是开发建成 比较早的休闲公园,经过改造升级,现在功能更加齐全。只见宽阔的广场上古树挺拔,杨柳依依,白天宽阔空旷,清净怡人;夜里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喷泉中有红鲤嬉戏,溪边绿草如荫,又有繁花点缀,所见之景令人心神为之一振。站在公园的制高点奎楼上,俯视着底下的楼宇街道,闻着楼宇之上绿草泥土的芬芳,思绪也随之轻松。来到这里,你会喜欢上这儿的幽雅自然。退居二线后,尤其是退休以后,十多年来,我习惯了晨练和晚饭后散步,似乎成了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我坚信,长期坚持,必有好处,身体会得到很好的锻炼。现在你无论早中晚到公园还是广场,都会看到锻炼的人群,长廊下更是人满为患、打牌的,吹拉弹唱的满眼皆是,热闹非凡。踏着弯曲的走道,偶尔,行走中迎面会走来三三两两的市民擦肩而过。远远见到一些老人在绿意围绕的廊桥上压腿开筋,在平台上,还能看见几名打着太极的老人,轻柔的推手中带出行云流水中的韵味。你要知道,幸福是干出来的。可以看出,当今社会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们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宽敞,十分注重健康,就连节日相聚,相互问候总是把健康幸福放在首位。
( 2024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