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開甯.宁夏银川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这是唐代.戴叔伦的一首诗《小雪》。
当时诗人正满怀心事的坐在书窗下面。虽然心里在想,雪花飞舞,落一场雪,天气就要更寒冷几分。然而,看到了飘雪,还是油然欣喜的赞叹,随风飞舞的雪花怎么都看不厌烦,它们飞进我的视野,还有更多的雪落在山峦上,落在林间。
一年四季,春之温暖,夏之热烈,秋之丰收,冬之静谧,各有各的美。而冬天的美,尤其美在雪花,美在鹅毛纷飞,美在一个晶莹的童话世界。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能否共饮一杯否?老兄!
试想,外面大雪飘飘,屋内围炉煮酒,同好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
从古至今,人们皆钟情于雪。爱雪花的安静,爱雪花的浪漫,爱雪天的坚韧,爱雪天的风雅。
古人的爱雪,从别称中就可以看出:如六花、琼华、柳絮、梅片、瑞叶、碎米、银粟、飞花……为雪起的雅称,可谓独出机杼。
自古文人墨客,喜欢借雪来睹物思情。
早在《诗经.采薇》中,就有了描写雪景的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还有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宋.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等等……
还有一些诗人,字字不提"雪",却句句都是写"雪"的好诗句。
李白《清平乐.画堂晨起》中。"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柳宗元《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中。"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高骈《对雪》中。"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中。"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最有意思的诗是唐.张打油的一首《咏雪》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形象而风趣地描写了雪景。全诗没有直接提到"雪"字,但却生动地描绘了雪覆盖大地后的景象,展现了雪的形态和特征。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
说到冬天,我们还会想到一种植物——梅花。古人经常将雪梅并写,写梅雪争春,写梅雪争霸。
最典型的则是:
卢梅坡所作《梅花》雪梅二首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其实,都是借物喻理的诗。
其一通过描写梅花和雪花争春的场景,表达了梅花与雪花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并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即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相互取长补短才能进步。
其二是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
进入冬天以来,大家不是在盼望下雪,就是在羡慕别的城市下了雪,仿佛没有雪的冬天,是不完整的。
"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我们去后海看雪,就回到明清"。一下雪,西安就成了长安;一下雪,南京就成了金陵……
"瑞雪兆丰年",一场冬雪,还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瑞雪飘零,银装素裹,世界如诗如画。
刘开宁写于2024年11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