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共和国成立75周年
腾 飞 的 乡 村(长篇小说)
博爱人
《腾飞的乡村》故事梗概
作品完整展示第一书记,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经过艰难困苦的奋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成功转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作品语言故事性强,通俗易懂,颇具幽默感,在幽默中隐含些许忧伤,更饱含着对农村、土地、农民的深情眷恋。作品既有对创业失败的惋惜,也有对农民小农意识的批判;既有对腾村艰难历史的回顾,也有对腾村孜孜以求的现实描绘;既有对乡村干部违纪问题的揭露,更多的是对乡村干部的艰辛和开拓精神的颂扬和鼓励;既有对乡村现实的不满,更有对美丽乡村建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烈向往。
第九章 一骑红尘妃子笑
94
谭懋功他爸死不了,但腾村却有老人死了。死者是贫困户,就是唐经达的老娘。唐经达早几日就把老娘送回腾村等死,老人们一般不愿死在外面。老娘这回可以瞑目啦,她之前还担心唐经达会绝户呢。唐经达是独子,加上剃头匠剃不了自己的头,丧主不能自己主持、办理丧事,村干部照例得去帮手!
老支书唐选泽当仁不让作了丧礼主事,村委主任唐经盛仍旧当他的账房。灵堂就设在唐经达待拆的豁口厅,一张巨大的黑色布幔垂挂厅前。死者的儿女、孙子孙女、侄儿侄女侄孙,女婿侄女婿外孙外孙女等,分两拨席地而坐,男丁蹲东面墙下,女眷蹲西面墙下。来帮忙料理丧事的村民,跪倒在黑色布幔前,给死者跪拜,拜毕,各拿一个“利是”,匆匆忙忙去干活。死者的儿女、孙子孙女、侄儿侄女侄孙,女婿侄女婿等,见一个个邻居来跪拜,来一次,就都伏首蹶臀一次,跪伏在地,装作悲伤欲绝的样子。也不是纯粹装模作样,几个女人还是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哽哽噎噎。那是死者的五个女儿,她们心里想着母亲的养育之恩,一辈子辛苦,如今可以享福了,却撒手人寰,阴阳两隔!她们的哭,并没有别的老年妇女那样子,唱哭丧歌,仅仅是悲从中来,大放悲声。
但凡村里死人,村干部都要到场,或帮忙料理,或前往慰问丧主。因为,腾村只有一千来人口,除开去广东打工的,上学的,只有四五百在家。虽然这几年,村里又是种植金菜花,又是种植萝卜苗,又是开发鸭儿江漂流,有不少打工者回到村里就业,但还是感觉人手欠缺。所以,村干部要到场维护。第一书记谭懋功当然也来了,他先向死者跪拜,拿了两个“利是”,然后就到账房唐经盛处,坐着看他记账、布置各种细枝末节。孝男孝女们,见到第一书记,又一齐伏首蹶臀,跪伏在地,哭声连连。
老支书唐选泽,站在当院,指挥、安排死者的远房侄儿、邻居各种杂事。谁去报丧,谁和谁去买菜,谁去碾米,谁去请道公,顺便去定购棺材,谁去勘察墓穴,又安排三十多名年轻力壮的男人,到六裂口山坡挖墓穴,等等。
腾村的丧事,死者一般是故去第三天就要“出丧”。故去当天,所有可能来帮忙的本村远房兄弟叔伯,近亲戚等,都要先来向逝者告别,然后各忙各事。本村远房兄弟叔伯邻居等,则是自始至终围绕丧事帮忙干活。道公是第二天就来到丧家,开始有条不紊做各种丧礼的超度准备工作。村里有人故去,一般是请寨德村的道公,这个道公是个带头人,他的团队有十几个人。也不是一个村子的,往往是周围几个村的。依丧主的意思,请几个人的道公,就按照亲密程度,由近及远,揽足人数,粉墨登场。这回,唐经达已然发财致富,又有五个姐姐,就请六名道公。为首的寨德村道公,分别叫上几个村的同行,带齐家伙,骑着电驴,来到唐经达老屋,登堂入室,开始超度亡魂。
他们先在豁口厅的黑色布幔上,贴上一副白底黑字的奠联:流水夕阳千古恨,凄风苦雨百年愁。孝男孝女们一看,又禁不住悲从中来,悲悲切切哭了一阵。对死者的缅怀和思念,可以达到百年千年万年!谭懋功看着忙忙碌碌的丧事操办者们,看着哭成一团的孝男孝女们,不禁受到感染,眼睛也红了一阵。他不真切知道,自己随村干部来参与丧事,是对还是错,他心里忐忑不安。但是如果不参与,就是自认不属于村干部,就是自己脱离群众。况且,如果不参与,丧主在村委一楼和灯光球场摆酒,驻村干部都不开饭,这三天的伙食就得跑到永红圩,将就买一碗卷粉或者馄饨。自己一个人跑到永红圩,孤零零,显得自己多么不合群。他又想,都说死者为大,办理丧事也算是一种孝文化,也算是一种家风教育吧?他自己的爷爷奶奶去世,自己当时还在当兵、还入了党,不也要头戴白帽子、腰缠麻绳吗?腾村人口少,村干部都来帮忙,自己不来,显得自己与群众格格不入。
正在胡思乱想,忽然“哐啷”一声巨响,吓了谭懋功一跳。原来是道公正式开始超度亡灵的仪式,其中一人两手操铜锣,用力鼓噪。其余道公,有的敲鼓,有的敲,有的吹唢呐。整个院子顿时哀声四起,哭声一片。为首的道公,头戴法帽,身披法衣,手执法鞭,翩翩起舞,又唱又跳。舞累了,唱累了,就换另一人穿法衣。这些道公,或者五大三粗,或者瘦高个的中老年人,舞蹈的动作非常娴熟,一举手一投足,一弯腰一腾挪,都显示出经年累月的经验技巧。特别是他们骨节嶙峋的手指,看起来那么僵硬,却能灵活自如地展示出如少女般的兰花指!他们要按照面前摊开的手写书,一页一页地演唱,直到第二天出殡下葬为止。期间只在深夜零时至出殡日凌晨,停止几个小时,为的是不影响村民休息。道公们两天一夜里,都不能休息睡觉。歌舞完一个章节,就停一会,走动走动,抽一支烟。他们两天一夜的报酬,比较富裕的丧家,每人可以拿到七八百块钱,比较贫穷的丧主,也可以得到四五百块钱。周围好几个村委会,共两万五千人,凡是白事都是他们包了。一个月总有三四庄白事,这样每个月至少可以拿到一千多块钱。如果没有这些民间“艺人”,广大农村的丧葬事宜,会显得十分苍白。这种丧葬文化,既有封建糟粕的成分,也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成分,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乡土风俗文化。
为首的道公,谭懋功已熟识了。有丧事就喃道超度亡魂,平时干农活,春节期间,他又化身为喜事贺唱者,组织几位老年人,结伴到各村各家唱“麒麟歌”。唱“麒麟歌”是桂东南农村的风俗,一般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就是给人家祝贺新春。他们才思敏捷,能够即兴编歌词,去到一户人家,看到啥编啥唱啥。看到猪,就唱“六畜兴旺”,看到小孩子,就唱“儿孙满堂”,看到老人,就唱“四世同堂”。如果主人家是做生意的,就唱“生意兴隆”,如果主人家有人读大学,就唱“品学兼优”,如果主人家有人吃国家粮,就唱“为民服务”等等。唐基尤的一层新楼房盖好的第一个春节,谭懋功曾经在他家里,碰见“麒麟歌”来祝贺新春,他们唱的是“精准扶贫”、“脱贫致富”。他很佩服这些民间艺人,这种自发的活动,不仅活跃节日气氛,而且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惜他学不会,自己没有临场即景吟诗作对的细胞。唱“麒麟歌”没有时间限制,不管多长时间,他们都能根据现场情况,随口编排唱词。如果主人家招待客气,就多唱一会,如果主人家不热心,就少呆一些时间。主人家或多或少,都会给每个唱“麒麟歌”的成员赏一个红包。估计这是最后的“麒麟歌”了。随着他们的老去,桂东南“麒麟歌”将永远偃旗息鼓,寿终正寝。因为,年轻人没有人会唱,也没有人学。现在的年轻人,多是玩手机,唰视频,唰抖音,晒微信群,晒朋友圈。小孩子就玩手机游戏,都没人传承这些民间文化,谁还去学习“麒麟歌”?
谭懋功觉得有点可惜。但有什么办法呢?
95
谭懋功他们沿着鸭儿江往下漂流,优哉游哉,十分休闲惬意。游艇到了一个叫死狗湾的地方,江面忽然开阔起来,流水更加缓慢了。
江岸两边,不时有行人、游客来往,他们放松地走在两米宽的水泥甬道上,浏览着鸭儿江的美景。柳树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披着秀美的长发。柔软的柳枝下面,是火红的三角梅,间杂着盛开的野蔷薇,浓烈的芳香在阳光里沁人心脾。在一枝柳枝上,昂首立着一只翠鸟,毫不在意来往的游人。它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忽然飞离柳枝,瞬间扎入水里。一晃眼,又冒出水来,飞离水面。它的红色大嘴巴,夹着一条小鱼。那小鱼还在挣扎,不停地甩动尾巴。
“从这里开始,莲湖村与腾村的田地互相交错,互相插花。”谭懋功给老婆讲起实施鸭儿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艰难,“江堤修到莲湖村的稻田,莲湖村人死活不给施工。”
鸭儿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要抢在冬季农闲时节,先把两岸江堤拓宽,把路基垫好,要不然,到了开春,农民们要耕田插秧,你根本无从下手,工程势必又拖一年。而工期是上级规定的,项目下达一个月内必须开工,工期只有一年,不允许再往下拖延。上级项目讲究绩效,给资金你了,你实施不了,往后要项目可就难了。更要紧的是,项目不能如期竣工,县水利局、县领导都要被上级问责批评,严重的可能不能提拔。在腾村这边,也巴不得施工越快越好,所谓夜长梦多,他们害怕项目黄掉。
“修好鸭儿江,把江堤拓宽,你们的水稻就不怕水淹,你们挑着水稻、肥料,就不怕掉江里。”谭懋功手拿皮尺,对莲湖村人说。
“我拥护政府的决定,我不反对修鸭儿江。”莲湖村人振振有词,“但你们不能占用我的土地,要拓宽你们往江里拓宽,不能打我土地的主意。”
谭懋功他们丈量被占用的土地,丈量腾村人的,基本顺利。丈量莲湖村人的,第一户就卡壳了。没办法,他只好给莲湖村支书打电话。莲湖村支书恰好是腾村村委会妇女主任覃焕芝的小舅子,叫覃焕坚,他二十来分钟就来到现场。那户村民也认识他们支书,也认识覃焕芝。他就在大太阳底下,与两个村的干部僵持。
“叫她小舅子来就行啦?就是叫她岳父来也不行!”那人蛮不讲理,“我的土地你们甭想动一铲,谁动我告谁。”
“人家不是乱动你的土地,这是国家项目,要服从大局。”莲湖村支书覃焕坚年纪与谭懋功相仿,给他的村民讲道理。“人家占用你的土地,也就一分几厘,会根据标准给与补偿,你不会有损失。”
“噫嘻,给补偿?补偿能够吃几年?”莲湖村民讥笑,“你们的补偿给多少钱,一阵子就花完,我的土地够我吃千秋万代!”
话都说到这份上,就是无法做通莲湖村人的思想工作。谭懋功他们只好暂停,覃焕坚也主张先搁下一天半天,等他们再次召集涉及农户开会,做通他们的思想再丈量。回到村委会,谭懋功想想,还是向镇里报告一下,万一覃焕坚做不通涉及农户的思想工作,就得拖几天。他给黄镇长打电话,大致讲了事情的经过。黄镇长在电话里说,本来镇里要派分管的刘副镇长一起丈量的,看到丈量腾村的没遇到多大助力,就先由你们自己丈量,谁知莲湖村人不配合。他还表示,不能拖,拖一天,工期就紧一天,今晚他叫刘副镇长连夜到莲湖村,再次召集涉及农户的会议,讲明我们不但实施一期工程,还要实施二期工程,沿江各村都是受益者。必须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使工程能够顺利开工。
半夜一点钟,谭懋功接到覃焕坚电话,说已做通所有涉及农户的思想工作,明天如期丈量土地,他也会带领莲湖村几名干部一起开展工作。抹了,他还补充一句,刘副镇长也到现场。
鸭儿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终于全线顺利展开,并按照规定如期完工。正月初十,兴旺县要在腾村水碾陂,搞一个开竣工仪式。几乎每个县,都会在开年上班时,搞一些“开门红”项目。全县一共选择八个“开门红”项目,鸭儿江一期项目竣工、二期项目开工,是其中之一。水碾陂小公园布置喜庆辉煌,一大块喷绘彩布,描绘着整修一新的鸭儿江,当头写着一行大字:兴旺县鸭儿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竣工暨石排陂至永红圩江段综合治理工程开工仪式。鸭儿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第二期”工程,从石排陂到永红圩附近江面的项目,已经下达。县委书记县长,带着四家班子领导、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镇书记镇长等,分乘几辆中巴车,浩浩荡荡光临腾村,出席开竣工庆典。县委书记第二次来到腾村,距离第一次,也就是1945年正月,兴旺县首任县委书记秘密来到腾村开会,酝酿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艰苦奋斗,继续前进。从此以后,县领导将经常光顾腾村,上级规定,县委书记、县长,每年必须走完全县一百多个贫困村;包联镇的县领导,每个月至少到该镇所有贫困村一次,了解实情,解决问题,总结先进经验。
腾村真是热闹非凡。县里在村里搞庆典,村里好几户人家也要喝挂灯酒。去年,村里有八个孩子出生,其中五个是男孩,有一个就是唐经达的亲生儿子。唐经达已经搬迁到懒人村,但他说,老来得子,必须回腾村摆挂灯酒。
“哎呀,谭书记,今天你到我家喝挂灯酒,”他给谭懋功电话。
“哎呀,我没空,一天都是会议,我就不喝你的好酒啦,祝唐总家庭美满幸福,孩子健康聪明。”
谭懋功对着手机尽量大声吼,开竣工庆典还没正式开始,高音喇叭唱着《我和我的祖国》,舞狮队敲锣打鼓,锣声鼓声歌声震天响。太吵了,谭懋功只好匆匆结束通话。他想,即使没有会议,也不会再到群众家里喝酒,既不坐席,也不送人情。一两句祝福话语,已经够人情味啦。
96
谁也不清楚,腾村不知撞了什么邪,一年来竟然连续死人,计有三四个了。虽然表面上人们还是淡定过日子,但私下里却是人心惶惶,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去地委报到的是谁?眼看生活越来越好,谁也不愿去当地委书记。
人们想不明白的是,腾村近年来运气好得不得了,种金菜花成功,种萝卜苗成功,嫁接妃子笑成功,又来了邕御珠高速公路,大家都得了征地款,更令全县各镇各村眼红的是,小小腾村居然获得两千万元,搞鸭儿江小流域治理。所有人都认为,腾村碰上好运气,碰上新时代,要腾飞了,要发达了,这是实话。但腾村人又不免狐疑,怎么钱多了,生活好过了,反而死的人也多了?腾村最大的灾难要数清朝末期,十一个青壮年被土匪割喉,如果十一个青壮年都活着,腾村今天也不至于才一千多人,起码两千人。女人们私下里回忆往事、议论当下不正常的现象,议论、谋划、决定,要搞一次“迎龙”活动,把腾村的秽气邪气去掉,把福气禄气寿气迎回来。
迎龙活动不是年年举办,也不是规定某年举办。一般是村里发现,近年来运气不好,或是连续死了几个人,或是村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女人们就谋划迎龙。迎龙也不是什么时节都可以举办,一般是在秋天,晚稻即将成熟,沉甸甸开始勾头,这才举行。女人们开始张罗,有的去永红圩买“发糕”,寓意发财,生活节节高;她们支使男人,有的买柑子,寓意苦尽甘来;有的买苹果,寓意大家平平安安。有的采买毛毯,有的采买电磁炉,有的采买桌椅等等,不一而足。“发糕”、柑子、苹果等这些吃食,按照参加的人数,都装在一个红色食品袋,一人一小袋。而那些用的东西,毛毯、电磁炉、桌椅等物,每种只买两三样,预备晚上“拍卖”用。一般情况下,全村人,除大水屯杨姓外,唐、梁、李、蔡、廖,都可以参加。十几天前,女人们就在群里放出迎龙的消息,接受人们报名、交钱,每人交十元钱,晚餐可以集中吃饭,不吃晚饭的交五块钱。多交不限,用来采购祭品,有剩下的就留给以后祭拜用。采买迎龙的物品,就支使有空的男人办理。女人们则在家预备祭祀等事务。
这是桂东南农村民间信仰活动,一般是女人们谋划、决定、组织,男人只有被女人支使的份,煮饭炒菜的份,吃饭喝酒的份,而不能对活动有什么决定权,更不能对女人们的迎龙活动说三道四。这事也不会让村支部村委掺和,实际上村支部村委也不想掺和,只要你们不做违纪违法的事情,支部村委就当不知道。本来忙正事都够呛,谁还管你的破事,这种民俗活动,支部村委采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有村干部被女人们支使干活,他们就以个人名义完成任务。村干部们、男人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只要女人们叫到哪个男人,哪个男人就按照女人的吩咐去办事。男人们几乎都集中在村委办公楼前,有一句没一句吹牛皮。谭懋功他们驻村干部、村干部也在。主事的女人三哥嫂就对他们说,你们村干部,今天不要开饭了,迎龙活动要用厨房。十几个主理的女人和办事的男人,午餐要开饭。晚餐是全村的人开饭,厨房没空啦。
“谭书记他们驻村干部喝西北风?”村委主任唐经盛明知故问。
“他们可以跟我们一起吃饭,”三哥嫂回答。
“我们没出人头钱,”工作队员莫迪说。
莫迪说的我们,指的是第一书记谭懋功、莫迪等两名工作队员、一名信息员。其实,他们十几天前已经从腾村女人群里知道迎龙的事,也想交人头钱十元。谭懋功跟他们说,这种民俗活动,其实没什么问题,但又有点封建迷信色彩,共产党员、国家干部,还是不交钱、不掺和吧,他们就没交人头钱,他们觉得可惜。
“不要紧,你们让出厨房,也算交钱啦。”三哥嫂笑哈哈,“不要以为我们迎龙,就搞得你们没饭吃。你们来腾村办好事办实事,怎么能让你们饿肚子呢?我们迎龙,也是盼望美好生活啊,哈哈。”
“三哥嫂真是觉悟高,”谭懋功竖起大拇指,也哈哈笑道。“美好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向往,不过呢,美好生活是奋斗得来的,不是迎龙得来的。”
“我一个女人婆,没啥觉悟。”三哥嫂一阵脸红,“当然是奋斗得来的,我们就是趁着晚稻没收割,瞧空迎龙。要不然,一年到头,女人们没有什么节目,不像你们男人,啥节日都吃喝,没节日也吃喝!”
“我们男人吃喝,你们女人也得到享受啊!”人堆里谁学舌电视广告,说出暧昧的话。“你好我也好!”
“不跟你们臭男人说了!”三哥嫂背过脸去,坐南朝北,朝村里大声喊道,“去拜社头!”
她是喊各家女人,带齐祭祀用品,到社头祭拜。
——未完待续——
文/博爱人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博爱人,本名唐海干,男,生于1965年12月26日。广西兴业县人,大学毕业。熟悉热爱农村,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现供职于广西兴业县经贸科技局。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