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戏(散文)
作者.王存英
村里有史以来的古庙,重修于嘉庆二十二年,现在的老人们也说不清过庙会唱戏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据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县迁到这里的,所以流传唱晋剧。
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公爹学戏的那一辈儿,村里请来了七个教唱戏的师傅,那会的人几乎全都没念过书,戏词是老师们一句句口传,靠死记硬背学会的。到了冬闲时,锣鼓一响大弦一拉就开始了排戏练功,每晚吹啦弹唱好不热闹。寂静的山村,有了文化活动场所,也丰富了村里的娱乐生活。
那会学戏的人都很上心,跟正规剧团里一个样。一个演武生的,怎么也拉不好架子,教师赌气说:谁谁谁要是能把架子拉好了,我头朝下给他走三圈。那个人听到后没说话,只是暗暗加紧了练习。一次他赶牲口往地里去送粪,忽然悟出了拉架子功的要领,两个套数拉下来,赶上牲口回了家,到家一看,粪还在牲口背上驮着没倒,结果他的架子功拉的是戏班里最好的。
一个学打鼓的,每天赶牲口去送粪的时候,手里总是一手一根木棍边走边敲打,粪送完了,毛驴的屁股上打出了两道槽,再也不长毛。
我公爹嗓子好,主唱黑头包拯,为了唱好戏,他每天都早早起来吊嗓子。那年在一个叫坡底下村唱戏时,人们说他的一嗓子把房梁上的土都给震下来了。虽然传说有点夸张,可公爹的一口好嗓音却因此远近闻了名。
听唱戏人回来说,在外村唱戏,如果唱的好,受到欢迎,管饭时人们就会在菜里多放些豆腐粉条之类的,十里八村的人也会赶上去观看。
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红卫兵搞破四旧,砸了庙里的神像,烧了戏服,变卖损毁了锣鼓等乐器,唱戏也一度终止。
八十年代,村里人又兴起了文化娱乐生活,重新组建了剧团,再次学戏唱戏,教师是那些退了役的老演员们。渐渐的青年演员们不在喜欢唱老调,于是买了戏剧光盘,跟着光盘学,不过,这时的人学戏可没有了老辈人学戏时那么认真了,更多的是为了去娱乐。
现在尽管重修了庙宇,塑了神仙像。村里人大多数在城里买了房子,冬天在家人很少,剧团也组建不起来了。过庙会时就从外地请名家剧团来演出,村里人自己唱的戏至此消失了。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存英 农民,初中文化, 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人。爱好读书写作,业余时间创作数篇文学作品在报刊及网络文艺平台发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