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 徉
李东川

【老男人】赵汇闻摄
历史上有很多冠之于“四”的先贤们可谓名贯古今,什么“四杰”、“四士”、“四大家”......我辈不才,谓之“四个老男人”,应该不会引来非议吧。左起:李东川、邹星枢、于受万、谭延明
很多时候我都怀疑此时的我究竟身在何时何处。常常在很多时候会产生一种“灵魂出窍”,穿梭于过去与未来的感觉,这种身不由此任由思绪自由飞扬的感觉真好。
比如2024年11月9日我们在“荷塘月色”的这场聚会——仿佛自己被撕裂开来游荡在不同的时空里,被“撕裂开”还能“游荡",这显然不是肉身所为。
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深入思考这灵魂为何物了。
便想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没了累赘,没有累赘的心灵应该是轻松的,无拘无束的,在自由的状态中随心所欲的徜徉,就是灵魂最该有的模样。
就这样,我们四个“老男人”都徜徉在属于自己的时光里了。
追寻时光有一种无以言表的轻松快乐,当他们回到那个曾经属于自己的时光里时,他们便获得了只有灵魂才能获得的自由。
在这历史的光阴里,我看到了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初唐四杰”;看到了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吴中四士”;“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尤袤,还有“宋代四大才女”,“南宋四大画家”,“元曲四大家”......

【定格】赵汇闻摄
当我们定格在岁月时光的这一瞬间时,我脑海中闪现出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先贤们那一个个闪光的历史瞬间
今我等不才,既不敢以“大家”称之,也不敢以“士″、“才”称之,弄一个“老男人”称之,想必不会引得人们非议吧!
关于“老男人”,我曾用三言两语为其画像或谓速写——
于受万:率真,思维的诡异,使于受万与蒲翁神魂交融。各位大家在评价起图文《精短文言全图聊斋志异》时几乎都提到了同一个词:艺术史上意义重大,具有艺术史的价值。“明镜高悬,穆然高于侪辈”,先生受之无愧,他是一位文化型的率真的画家。
邹星枢:他本来可以成为不仅仅是顶尖专家所知名的器重的剧作家,但由于他一直固守自己的原则,不与权势与潮流妥协,很多被大众认识的机会都放弃了,然而他一直没有后悔且引以为豪。
谭延明:骨子里有着浓厚的江湖义气,他经历过人生的苦难,社会底层的摸爬滚打练就了他的铮铮铁骨,他始终执着于自己的文学梦想,并不断地实现它。
李东川:他把自己的真诚和善良都写进了自己的作品中,“文如其人”就是他人品的真实写照。

【荷台七友】赵汇闻摄
看到这“荷塘”台上的七友,无来由的就想起了“魏晋南北朝”的“竹林七贤”,冥冥之中,相隔近两千年的他们之间应该有某种联系吧。
在“荷塘月色”之行中,必须得提及三位小兄弟——冯志伟、赵汇闻、高雷,与我为之仰慕的历史上那些“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大家”、“名士”、“先生”相比,我称他们为“者”——“诵者”冯志伟,“摄者”赵汇闻,“诗者”高雷。
说来也巧,这七人同行,徜徉在荷塘月色之下,让我不由一下想起了“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当年他们是在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而今我们七人则是“荷塘”的台榭之上姿意徜徉,把酒言欢......
想想这人世间的“爱恨情仇”,不过就是“转头之间”的事。
当我们抛弃掉这肉身,让灵魂自由徜徉在无限的时空中时,我们终会体验到““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霓之间”的轻松;享受到“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的从容......

【太虚徜徉】赵汇闻摄
我们从遥远虚空的远方走出,走向虚无遥远的未来。
2024年11月10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