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即做人 —电影《我的爷爷》观后感
不得不承认,我的情感是脆弱的,眼泪是不争气的。在观看电影《我的爷爷》过程中,我不自觉的流下了多次泪水,是剧情打动了我,是人物感染了我,是故事感动了我!
这部以“泰山挑山工”为原型的电影上映后,受到了广大观众好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电影主人公“小广东”孔万山,是一名抗美援朝老战士,为了替战场上牺牲的老班长尽孝,放弃回广东老家的机会,留在泰安侍候战友的老母亲,被安排在县里的宣传部当了一名宣传干事,为了让“老母亲”吃上白面馍馍,他又响应国家号召,辞去公职当了一名泰山“挑山工”,把“老母亲”养老送终,自己在山村里留了下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收养了一名弃婴小山,由于没结过婚,孔大爷独自抚养了小山六年,经常把小山放到筐里挑着他登泰山,收入微薄,含辛茹苦,相依为命,到了快上学的年龄,他又托人四处打听并散发传单,寻找小山的亲生父母。小山的生母王丽萍曾经是一名歌舞团演员,未婚先孕生下了小山,为了事业又无情拋弃了小山,她找到了孔大爷,想认领回小山,小山不肯认她,她就想法偷走了小山………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小山后来上了学,经常被人欺负,孔大爷知道情况后,暗暗照顾他,之后小山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冶疗费用大,孔大爷又卖掉了自家的房子筹了钱,给小山治病,好在手术成功,孔大爷用无私的奉献和行动,又挽救了小山和绝望到要自杀的王丽萍生命。多少年过去了,国家落实退役军人政策,孔大爷被安置到了敬老院养老,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时,正在吃方便面的孔大爷,看到电视上阅兵的盛大场面和抗美援朝老战士代表出现时,情不自禁的站起来,庄严的敬礼致敬,此时,已长大成人并参军入伍的新战士王小山来到他的面前,也向老迈的爷爷献上了神圣的军礼………影片结尾,小山和他的母亲及原先的几个邻居,一块搀扶着孔大爷去登泰山,快到南天门时,小山提议要背爷爷上山,以报答他的养育之恩,孔大爷趴在孙子身上,前方看到的是泰山的巍峨,身后是蜿蜒曲折的泰山十八盘………

这部电影拍摄地在泰山,片中再现了泰山的优美景色和五岳独尊的壮观,演绎了一代泰山“挑山工”的故事,真实感人,催人泪下!“挑山工啊不怕苦啊,冬天穿着夏天衣啊,七天一双老山鞋,没黑没白挑天梯啊……”,喊着这样的口号,孔大爷带领100多人运送五万吨泰山索道迂回轮上泰山的场景,非常的震撼人心,影片放映过程中,看到这个画面时,我的内心感到泰山“挑山工”精神是那么的伟大!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小山的母亲被孔大爷的所作所为所感化,也跟着孔大爷当起了“挑山工”,体验生活的艰辛和“挑山工”的不易,孔大爷对她说:“挑山跟做人一样,要踏踏实实,挑起这幅担子,不到南天门就不要放下!”,我深深的记下了这段话!在孔大爷的鼓励下,小山的母亲王丽萍又重返了舞台,并且把泰山“挑山工”的故事也搬上了屏幕……
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抽空观看了《我的爷爷》这部电影,见证了勇挑重担、向上而生的力量,确实受益匪浅。影片以一根扁担为线索,讲述了孔万山从战场上的士兵到替战友尽孝的儿子,到国家需要的挑山工,到小山的爷爷,再到年迈的退休老兵,每个角色的故事都让人动容,孔大爷一言一行都在践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诺言,每一件事都诠释着泰山“挑山工”精神!身体力行,床前尽孝,不畏艰难,勇攀高峰,脚踏实地,永不言弃,无私奉献,大爱无疆,亲情温暖,负重前行,咬定青山不放松,泰山压顶不弯腰,用正义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也暗含着好人必有好报的道理。
社会需要真善美,电影艺术需要与观众情感共鸣,与时代同频共振砥砺前行,呼唤良知,拷问灵魂,传播正能量,让泰山“挑山工”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登高望远,奋力争先,挑山即做人,我一定要争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再立新功。
作者简介:高军,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山东省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东平县作家协会会员、东平县诗词学会理事,第二届泰安市政府特邀督查员,东平县首届道德模范。近年来,先后创作美篇四百多篇和诗歌散文微小说通讯稿等八百余首,《都市头条》点击数量突破二千九百万大关。曾荣获第四届“华夏杯”诗词大赛优秀奖和“星河杯”中国品牌作家文学奖亚军奖,获得“屈原杯”端午诗词会季军奖和第五届“炎黄杯”中华诗词创作大赛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