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第二十五个中国记者节日
李 庆 和
中国记者节的设立,中国记者节的命名,体现了国家对新闻记者的尊重。更说明了国家重视新闻舆论,倾听人民大众的心声。旨在弘扬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作风,更好地发挥党的耳目喉舌的作用。
我党成立伊始,就重视枪杆子、笔杆子的作用。曾记否?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星星之火,点燃了中国武装斗争。宝塔山下,延河窑洞,一篇《论持久战》,笔杆子能抵百万兵。领袖文韬武略,世人谁及毛泽东?!
浪遏飞舟,唯我周公。三七年领衔,“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诞生。在抗日的隆隆炮声中,不负使命,一篇篇新闻报道,像一支支利箭,刺向日寇的心胸。
中流击水,赖我精英。蒋介石对“青记”恨的牙疼,范长江、闻一多、邵飘萍等等,他们热血洒长亭。“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周公挥臂痛呼,亿万人民反内战被唤醒。
抗美援朝,有战地记者的身影。黄继光堵枪眼,让我泪崩。杨根思手抱炸药包,敌人胆战心惊。邱少云烈火焚身,潜伏时岿然不动。罗盛教勇救儿童,献出了年轻生命……。英雄层出不穷,新闻激励行动。魏巍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至今脍炙人口的传诵。
在和平年景,新闻记者令人称颂。邢台、唐山,汶川大地震,留下了记者的足迹。五四年长江下游水患、六三年海河特大洪峰、九八年武汉、九江抗洪,留下了众多记者矫健的身影。在老少边穷地区,在边陲军营,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社会舆论导航引领。不可否认,新闻队伍里也有蛀虫,但他们难毁众多记者的英名。
难忘记啊,心难平!美国、北约轰炸驻南使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战友牺牲。强盗的行径,令人震惊。遥望寰球,并不太平,但到处都有中国记者的身影,他们为祖国发声,他们为中华民族抗争,真是血染战旗旗更红。
最好的纪念,莫过于行动。我年轻气盛,不知孰轻孰重,写新闻报道投递省城,被《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看中,聘为业余通讯员,激发了我写作热情,在军营,在大漠帐篷,时常笔耕,奠定了写作基本功。时至今日,我虽然不是记者,心有灵犀,文字相通,我很高兴,老有所乐,值得庆幸。
二0二四年十一月八日于通州
作者简介

编辑制作 杜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