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政委与牙医世家
作者王学正
好事多磨,时来运转,直到一九七六年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赵予征书记来到直接管辖的农六师农垦局召开干部会议,顺便来看望父亲了。父亲惊喜不已,喜出望外,他紧紧握住了老政委的手,诉说着久别重逢的喜悦。老政委也紧紧握着父亲的双手,嘘寒问暖,关心至之。老政委亲切的询问着父亲现在的生活工作状况,并说如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帮助解决。父亲见老政委如此真诚实意,便鼓足了勇气,把我想改行随父学医的想法和调动工作的失败告诉了老政委,老政委认真的听了父亲的话,沉思片刻,对父亲说:“好嘛,子承父业,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现在国家也很重视有名望的老中医后继有人的问题,很多有名望的老中医的后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都走上了门里出师的道路。你也是一位很有名气,医术很高的牙科医生嘛,培养自己的孩子,你会更加尽心,毫无保留传授医术,定能把孩子培养的为更加优秀的牙科医生,更好的为广大军垦人看病治病,有什么不好?这样吧,你现在就重新打个报告,我给你签署个意见。” 父亲听了惊喜万分,连忙写了报告递给了老政委,老政委过目之后,便在报告上写下了四个大字“给予解决。” 第二天,父亲就怀揣着老政委签署的调动报告,如同扛着一把尚方宝剑,满怀信心的去了昌吉劳动局。 不久,我就被顺利的调回了父亲身边,走上了学医之路,实现了我和父亲多年的心愿。 那天晚上,父亲非常高兴,破例拿出来一瓶好酒,和我对饮。他激动的说:“从今天起,你不要再去钓鱼,拉二胡,看老电影,写什么东西了,一心一意地跟我学医,我把平生的医术都教给你,学出来,给广大军垦人精心治病,老老实实做人,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千万不能辜负了老政委对咱们的恩德和希望啊!”我遵照父亲的话,专心跟他学医,白天跟他学技术操作,晚上自学全国口腔医学高等教材,两年功夫,我就已能独立工作。 后来又去了全国四大名牌口腔医学院的华西口腔医学院、四川口腔医学院、石河子医学基础专业班学习深造,使我这个只随父学医、门里出师的第二代传人,不仅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更有了医学基础理论和口腔专业知识。历经刻苦努力,学习钻研,不到三十岁的我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深得广大病人信任、好评的牙科医生。评职称时,我又凭借两篇专业论文破格提升为主治医师。院长说:“我是本科毕业,三十八岁才评上主治医师,你才不到三十六岁就评上主治医师,你知足吧,好好干还能晋升。
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辞职下海,开设了自己的口腔诊所。不久,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口腔专业的儿子王梦,也进入了我的诊所工作,成为王氏家族的第三代传人。我和父亲的多年愿望牙医世家终于实现了。朋友们把牙医世家的金字大匾悬挂在诊所。父亲看着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老泪纵横。他对我说:“这是托了老政委的福啊!没有他的支持帮助,哪有你的今天,哪能实现咱们多年期盼的牙医世家心愿?受人滴水之恩,应以涌泉相报,何况是这么大的恩德,你要记着报答呀!” 父亲的话,我非常理解。可怎么报答?只凭往日去看望老政委,带点礼品,说一些感激的话,我感到仅这样做远远不够。喜欢写作的我,突发萌动,想写一本书,用文字来表达我和父亲的感恩之情。可那时诊所工作太忙,又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没有时间,也静不下心来专心写作。只好在脑子里,打着草稿,构思创作,写一本书的心愿就这样产生了。
二零一二年,我不幸患了脑动脉夹层血管瘤,生命高危。经上海长海医院著名专家刘主任的精心抢救医治,才幸得死里逃生,手术后医生嘱咐我在家休养,一年之内不得参加体力工作,我想这下可好,我有了写书的空间,可在手术恢复期,我的头痛难忍。每天靠止痛片维持,头不疼了我就写,头疼了就吃止疼片。好在这几年我对这本书早就有了构思的框架,动起笔来也快。根据父亲的讲述和我的亲身经历,过往的岁月如同影视镜头般的一幕幕出现在我的眼前,强烈冲击着我的心灵,使我欲罢不能。于是,故事情节如同瀑布一般倾泻于笔端。仅用了九个月的时间,我就完成了定位为自传体长篇小说《军垦医家》的创作。 小说的书名,是在我反复思考推敲下定名的,我和父亲都是军垦人。我们一家能成为牙医世家,都是在兵团军垦事业建设发展中的大环境下,兵团军垦领导的关怀、支持、帮助下诞生的,书名必须醒目而准确。如定名为牙医世家,就失去军垦一家的特殊色彩和意义,故而定名为《军垦医家》。 小说主要以军垦事业,兵团建设发展为时代背景,以父亲和我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塑造了主要人物牙科医生王铭轩、王金歌父子。塑造以老政委赵予征,老师长王寿臣为原型的军垦领导干部邵远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些典型的军垦战士的人物,如张连长、老班长、张二球等也跃然纸上。 老班长是由两个真实的原形合并而成的,一个是我在一0一团二连劳动时大田班的班长王立昌。王立昌,河南人,回族,憨厚老实,为人厚道,家里生活条件艰苦,他常就着盐粒吃发糕,抽的烟也是最便宜的莫盒烟,但在工作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党叫干啥就干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党员,后来被提升为连党支部书记。另一个是我在汽改厂翻砂车间工作时,大炉班的班长黄文生,江苏人,共产党员,为人豪爽,工作积极。重活脏活总是抢着干,他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一九七三年的一天,厂里的商店突然失火,为抢救国家财产,他奋不顾身的冲进火海,终因火势太大光荣牺牲,之后被追认为烈士。 小说里的土匪乔大麻子的原型是山东胶东地区的一个真实土匪乔明志。他行侠仗义,抗日爱国,后被八路军收编,是一位抗日英雄。他和父亲有过交往,关系很好。根据父亲的讲述,我在小说塑造了杀富济贫,仗义疏财的土匪乔大麻子,他也曾在小说《苦菜花》《乔龙彪》中被做过原型塑造。
《军垦医家》以这些主要人物构成了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重点突出了老政委邵远征,成全了王铭轩一家子承父业三代行医,终成牙医世家的心愿。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我和父亲的感恩之情始终贯穿于小说。 小说完稿后,我将书稿送到了兵团出版社,经历三个月的审稿校对后,社长对我说:“王医生,谢谢你为我们兵团的军垦文化又增添了一本好书,虽然不是主要描写兵团建设恢宏壮丽的大场面。而是从一个牙科医生坎坷的人生经历为视角,歌颂了兵团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军垦领导既讲原则又讲人情的人性美德,很有意义,我同意出版。”就这样,《军垦医家》出版了,后来才发现有很多遗憾。 《军垦医家》出版后,我首先想着给现已离休的老政委送一本,并和妻子一同看望了赵予征老政委。一个多月后,老政委托人给我带了他亲笔写的一封长信。
学正同志: 你好,送来的《军垦医家》收到了。我因年老体弱,又因眼睛出了点毛病,无法看小字书。老伴说她读给我听,她也是老眼昏花,速度甚缓,但阅读的很认真,一个字一个字的过目。她说:全书写的是兵团人的精神,王医生的家事,故事引人入胜,文章朴实严谨,想不到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还能写出这样的好书,不容易啊,向你祝贺。 “文革前”老王医生多次为我看牙,医术精湛,我们相处的很好。“文革中”机关“造反派”把我抓去,正值王医生值班看管。他看到周边无人,便悄悄地对我说:“老政委你是好人,他们打不倒你。”说完塞给我一包烟。我那时烟瘾很大,抽的莫合烟,在那人妖颠倒的年代里,这包烟,代表着一个正直而善良的医生真情厚意啊,真可贵啊!送你一本《史诗人生》作为谢意。祝全家幸福! 赵予征 2013年12月
读着老政委的信,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九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在他年老体弱,眼睛已看不清小字的状况下,还居然坚持着为我写下了这样感情真挚,感人肺腑,文字规正的一封长信,信中只字不提他老人家对我和父亲的大恩大德,而是夸我的书写的好,称赞父亲的医术人品。在他落难至今已有五十多年漫长岁月的长河里,他还记忆犹新,念念不忘父亲塞给他的那包烟,说的那句话。这是多么崇高可贵的品德和伟大人性的至善至美,遗憾的是,父亲在两年前已离开了我们,他没有福份看到老政委的这封信,他若是在天有灵能看到老政委的这封信,该是多么的欣慰和荣幸啊! 2011年父亲病故,享年九十一岁。 2020年老政委善终享年九十八岁,两位老寿星相继划过天空,驾鹤西去。可他们人性的光辉永远留在了人间,代代相传。但愿两位老人天堂重逢相见,再叙友情,含笑九泉。 (赵予征: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政委,兵团副政委,是中央十二大代表。 注明:文中老政委的信,是我按赵予征老政委的原件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