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吸烟
文/毛韬
如今,我已近古稀之年了,说起吸烟这个话题,觉得从前的人,尤其是从前的大多数男人们,都有一句口头禅语,那就是“烟酒不分家”。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并不是讲“烟与酒”不分家,而是讲在这个世界上的男人们,他们与吸烟和喝酒是今生今世难以分开的。
所以,从前绝大多数男人都是嘴上叼着一支香烟,这好像就是上世纪那个时代一种老克勒的很酷派头。更有老派一点的老男人,还喜欢摆拍吸一支古巴产的高级雪茄烟,或者是抽着一只老古董板烟斗之类的烟味浓重且香气四溢的烟丝草。
从前,在中国乡村里,我还见到过老人们悠闲坐在自家屋舍的竹榻上,慢悠悠的吸着水烟。那时候,我听说这种水烟最能祛除烟草中的尼古丁毒素。
尽管我已活了近七十个年头了,但是我却真的没有吸过任何烟草之类的玩意,我很不喜欢烟草这类东西。因为人吸烟和吐烟时,人的口腔变成炉膛,人的肺腔变成风箱,人的鼻腔又变成了双管小烟囱。
起初,我老伴不相信我讲的这番话,她笑着说:“你们这种男人们从未吸过香烟,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她开玩笑似的非要我交代一下以前年青的时候,是否亦有吸香烟的历史?
我想了老半天之后,告诉她讲:“哦,小辰光啊!好像是和隔壁邻居的小玩伴们亦吸过烟。不过,当时我们这群小朋友们口袋里没有钱买香烟,我们吸的烟,不是香烟。那时候,我们大概都是六、七岁的小孩子们,看见住宅大院的大人们在秋天收获了花园里种植的老丝瓜(老丝瓜放置一段时间后,变成了能洗碗筷的老丝瓜筋络),之后,发黄的老丝瓜枯萎藤蔓还留在原来牵引的细麻绳上。此时,有一位比我年龄稍大的小玩伴,他提出一个建议一一大家一起吸烟。紧接着,他飞快地跑回家去,很快他就拿来一把剪刀和一盒火柴。他把丝瓜老藤枝拉扯下来,用剪刀剪成和香烟差不多长短的老丝瓜藤枝,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位小朋友,凡是在场的小朋友,人人享有一份,大家都把短枝丝瓜老藤叼在嘴上,酷似人人嘴上都叼着一支香烟,然后再点燃丝瓜老藤枝,猛吸上一大口烟,顿时大家都被点燃的老丝瓜藤枝的浓烟呛得纷纷咳嗽不止,并且都迅速扔掉了老丝瓜藤枝……。” 这次我如实交代了自己一生唯一一次抽烟被呛咳的痛苦经历。
在我的感觉中,烟酒在过去的年代里是送人情的礼物,所以名烟名酒是比较难买到,尤其是名烟,若没有熟人关系,更是很难弄到手。
当然,过去曾经有一句老话是这样讲的:“买高档名烟的人,是不吸高档名烟的;而吸高档名烟的人,是不需要花钱买高档名烟的。”
由此可见,从前托人家办事情,总要送点人情礼品,名烟名酒就是当时最最时髦且拿得出手的礼品了。如果现在有人再拿名烟名酒当人情礼品来送,可能就变成一个傻冒了!
现在,国家出台了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这对我这种从来都不吸烟的人来讲,真是举双手赞成了。因为,从前无论是坐车乘船,不吸烟的人,总是陪着吸烟的人一起吸烟,而且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不让别人吸烟。我曾经与一位比我年长11岁的领导同志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他的烟瘾非常大,1小时之内至少要吸上二、三支香烟,他不吸烟是不行的,也会让他很不好受的。但是他吸烟时,弄的满屋子烟雾腾腾的,这让我变得很难受了。所以我对他讲,您可以吸烟,但对您的身体健康不好,同时对我的身体健康亦不好。若要再吸烟的话,请您务必替我每天定购半磅鲜牛奶。虽然这只是一句玩笑之类的话,但是那位年长的领导同志很快就把烟戒掉,现在他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比我都好的多。还有一位亦是八十多岁的老同事,他和他夫人与我都是同事,他也喜欢吸烟,夫人天天都劝他不要吸烟,他回答道:“饭可以不吃,烟不能不吸。” 每天晚饭后,只见他在屋子里心神不定来回踱步走来走去,好像是精神有些恍惚。问他:你为何心神不定?他不吱声,自顾自地跑到楼下烟纸小店买了一包香烟回家,此刻他的心神一下子就安定了。再问问他:“你怎么会这样呢?” 他回答说:“如果不去楼下烟纸小店买回这包香烟的话,我总会觉得今天还有一件非常要紧的事情没有做完,今天晚上觉也会睡不着了。” 这就是烟入灵魂出窍之人了,再劝他不要吸烟,也是无用的事情。
现在,国家明文规定公共场所不准随便吸烟之后,整个社会公共场所的空气环境变好了,这真是吾辈不吸烟者的最大福音。
但是,现在又出现了吸烟者阴盛阳衰的奇怪社会现象。因为,现在我看到很少有男人还在吸烟,却看到越来越多的女人在吸烟。我弄不懂,吸烟亦会出现类似踢足球那样的阴盛阳衰情况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我仍旧没有弄明白这个问题。可能是我们还需要多做一些积极的劝导宣传工作,尽可能减少吸烟的人群数量,从而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水平。

作者简介: 毛韬,1955年7月出生,上海南汇人,旅游经济师,现在担任民建上海市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