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忍让 大伟业
作者: 苑总 枫
忍让,是人们常用的两个字,忍,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花言巧语就会败坏道德,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了大事情,甚至全局。导致大事失败。强调的是处理大事,要有忍耐力,不能因小失大,破坏了整体计划。所以为大计者,要有忍耐性,要有个“大不躁而谋胜之”的精神。让,出自《论语·学而》:“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之。”意思是孔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态度,使得人家主动告诉他。让,即谦让。人们把忍让连在一起,是指孔子的言行与处事态度和方式。也是千古以来,传习的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史上先例很多。

其实,这看似简单小事,实则不凡。忍让,不是一般的忍气吞声,而是心中有大格局者,不为小事而轻言躁动。人们熟知的“鸿门宴”上,刘邦见势不妙,甚至有杀身之祸,当时,形势与环境都不利,又无力抗衡,无脱身之计,也不肯任人宰割,鱼肉砧板。怎么办?他不敢轻言,只能忍一时之气,无奈采取如厕为名这小小且不雅的诡计,有人笑谈说:从尿道上溜之大吉,逃之夭夭。然刘邦自己说的好:“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正是这忍一时之气的胸怀和气度,才成就了后来的“垓下之战”,“霸王别姬”,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结束了楚汉相争的局面。刘邦则成就了大汉王朝,称为汉高祖。西汉210年,东汉195年,共422年的光辉伟业。岂非小忍让,大伟业哉!
三国时,魏,蜀,吴斗来斗去,终于三国归晋,完成统一。何也?司马懿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能“忍”的典型人物,《三国演义》说:诸葛亮六出祁山,不管蜀军怎么叫阵,司马懿自知战势不利,就是坚守不出兵,逼得诸葛亮无计可施,出了一个下策,弄一套女装,派使者送给了司马懿,司马懿深知来者用意,可是,司马懿明知这就是一种羞辱,一种激将法,可他不但不生气,反而穿上试一试,坦然地说了一句:谢谢丞相。该不出兵还是不出兵。他的“忍与让”,反倒气煞了诸葛亮。您说:这司马懿的气量该有多大呀!诸葛亮不得不叹曰:司马懿不可战胜。终于在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三国归一的统一大业。这小忍让,换得晋王朝的大业。您说说划算不划算。
有如人们熟知的战国时廉颇、蔺相如《负荆请罪》与《将相和》的故事,大宋真宗时,“王旦与寇准”的故事,以及长征过彝族区,尽管红军战士被彝族两次被扒光衣服受辱,而刘伯承依然与小叶丹结盟……为国,为民,为革命而“忍让”一时之气,个人之声名之容誉全不顾忌,这深谋远虑,又显高风亮节,世代传颂刘伯承英明。哪一个不是小忍让,大伟业的典范呢?
《尚书·周书·君陈》有一段:武王劝君陈治理殷民说:“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其尔之休,终有辞于永世。”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对于冥顽不化的人,不要愤怒疾恨,对于一个人不要求全责备。必须有忍耐谦让,才能够成功;必须宽容,德才算大。——或许你的美名,终将被百世称道。这分明是告诫君陈只有“宽容和忍耐”才能成就伟大的品格,有伟大的德性,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这谆谆告诫,用心良苦,可谓省人之言!
据说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他的府衙题写一幅堂联。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也是提醒自己为人处世,为政为民要容忍。林则徐自题堂联,联如其人,说到做到,恰如他的总督伟业,名垂青史,光耀千秋。迄今广为传颂,为后世一面镜子。
世人皆知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生也是很艰难的,尤其是 1927至1935年是他革命历程尤为艰难的岁月,先后三次被排斥除中央政治领导核心;剥夺其军事指挥权;红四军军委会议落选,甚至说他是反中央派,扬言要开除党籍;后又因复杂的认识分歧,他的坚持工农武装,被批为山沟里的马列主义……直至红军长征转移都不让他跟随……被误解,被批判,被解职等。然而,毛泽东毕竟是毛泽东,他伟大的革命目标不变,坚定意志不变,共产主义信仰不变,为救国救民的伟大思想志向不变。终于在1935年长征路上的遵义会议,赢得历史的转机。他的忍让非比寻常,是超越凡俗的远大胸怀,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神韵,是伟大目标的雄心壮志,是共产主义精神与雄伟大业的支撑。在他心里雄伟大业不惧那些区区烂言,宏图大志不畏那些蝇营狗苟。
可见,忍让不是退避,忍让不是屈辱,忍让不是无能,忍让更不是逃逸,忍让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党为国为民,以退为进,以让为谋。如果说《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毛泽东的忍让应该是第三十七计,如果说鬼谷子号称史上智谋第一,毛泽东则算是智谋之首,更胜一筹。所以吗,毛泽东的忍让,实则是计与谋的合一,计谋是什么?是策略,计谋者策略也。诚如毛泽东说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正因如此,他才成就了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光辉伟业。始有今天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有如一首歌唱的:“四渡赤水出奇兵”,一些人,甚至是当时党内的高层都不理解,说什么毛泽东是逃跑主义,毛泽东不过如此……但毛泽东听了,不为所动,不为所怒,也不去争辩,坚持自己的指挥方略,硬是在众人不解的情况下,国民党军更不解,甩掉了国民党的追击与围追堵截,胜利的安全的脱险,带领红军走出困境。
实践证明,毛泽东一生中,在中国革命的危难关头,是他不计个人荣辱,不计个人恩怨,无数次地挺身而出,挽救红军,挽救革命。称得起“挽狅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伟大之伟大者。
几十年过去了,迄今还有人不理解毛泽东四渡赤水的深谋远虑,高超布局。正是这不理解,才迷惑了国民党。这才是高超之高超,卓见之卓见。非常人所能比的。这才叫:计中之计,谋中之谋。堪称无与伦比。不但让国人赞誉,就连他的对手,敌人,世界各国领导人也不得不称赞,敬畏!
凡成大事者,非超乎寻常也。
苑枫 2024年10月30日12时22分 于晚风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