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月湖波映日晖
一一参加第2届“李白杯”颁奖系列活动随笔
文光清
10月24日,我应邀出席由中华作家网等单位在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第2届“李白杯”颁奖系列活动。
下午四点多,来到仙林宾馆,大门廊边两排赤红的叶片植物,像手持小红旗的少女,欢呼雀跃。两坛金黄的菊花,以主人的姿态,张开盈盈笑脸。
在报到处,恰遇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李中华先生到场。交谈之际,我把将在大会上交流的演讲稿,呈送他指教。他把讲稿收进包里,拿出一本《万里江山万里诗》,赠送给我。我翻开封面,看到李中华艺术简历,《万里江山万里诗》已经出版发行六集,“已发表5585首诗词,入选65部大型辞书”,肃然起敬;读到《七律•西陵峡》,倍感亲切。
进入宾馆房间,拉开窗帘,一幅湖景油画映入眼帘:
碧绿的采月湖,夕阳斜照,波光粼粼,廊桥小亭,几只野鸭悠闲的游弋;岸边的垂杨,在微风里蘸水摇曳,比春天的丝条显得更加轻柔飘逸;从湖边延伸的林荫大道,古老的香樟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绿的油光发亮;湖的右侧一方草坪,三三两两的学生,或手持书卷徘徊,或静静婷立,有的手舞足蹈,好像在互相矫正舞姿;湖对岸起伏的山丘,层林尽染,五彩斑斓,一派秋容。从仙林校区一角,可知南师大“东方最美校园”名不虚传。
高光时刻是颁奖。第2届“李白杯”,历时4个月,共收到国内外207120件投稿作品,评委会初选2751份作品入围终评,入围作品发表在《华夏作家网》《中国诗歌》等网络平台,这些作品各具特色,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兼具,得到读者及专业人士的好评,为诗坛奉献了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这次“李白杯”与第三届《最美爱情诗经》文学大赛颁奖仪式同步举行,获奖者有半数为90后00后。颁奖现场,勃勃生机。颁奖仪式很亲和,颁奖领导专家,善解人意,放缓节奏,让摄影师能为每位获奖者,定格美好的瞬间。会议安排了几位获奖者发表感言。我即兴咏诗一首:
《七绝• 手捧“李白杯”》
采月湖波映日晖,
仙林福地捧金杯。
心明莫言识深浅,
归隐田园可作为。
重头戏是学术交流。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组委会主任王伟先生,作工作报告,发表了诗性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及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李中华先生,作《探讨物象、意象、意境之间的关联运用》的学术报告,对诗词意象与意境的美学观照,诗词意象的切入点例说,诗词意象的组合方式,诗词意象意境的审美渊源,进行了深入探讨。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胡迎建先生作题为《论继承诗词传统与当代诗词创作》的学术报告,重点论述了三个方面:要培养君子人格、高雅情操;诗人要有自觉的忧患意识与人文关怀;诗要有温度,有厚度。透彻阐述了“人高诗亦高,人俗诗亦俗”,诗人要养“浩然之气”的哲理。南京钟山诗词研究会会长孙建国先生作题为《浅谈中国诗歌》的学术报告,深入研究了格律诗词和自由体诗的特点,及其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当今诗词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我演讲的题目是《探索具有个性特色的诗词创作之路》,分享聚焦田园诗创作的心得。开始,我很是紧张,面对诗词界的大咖,面对一众卓有成效的作家诗人,如同“关公门前耍大刀”。然而,在演讲换段的瞬息,会场安静的我能听到自己的呼息。诗坛名家礼贤下士,洗耳恭听创作一线的声音,与会代表对学术的尊重,使我倍受鼓励。我自信的分享了,参加田间劳动,用心感受农民的情感,敏锐观察现代农业新科技,努力发现当代田园美,讴歌新农村的诗词创作历程。呼吁诗人,要积极回应波澜壮阔的美丽中国建设,热火朝天的乡村振兴实践,对新时代田园诗的呼唤。在这样一个重要平台,有机会发声,我有一种酣畅的痛快。
情感碰撞的诗歌朗诵。在诗歌朗诵环节,有推荐和自荐两种,有十几位上台朗诵自己的代表作。朗诵忽而高亢激昂,忽而悲伤深沉。有的如小桥流水、牧童短笛,婉约;有的像珠穆朗玛峰、天山山脉,巍峨;有的似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奔马,豪放。最打动心弦的作品,是几首饱含作者人生故事的诗歌。南京市鼓楼区政协副主席、2011年重庆长寿湖铁人三项冠军获得者、独臂铁人白万浬先生,朗诵了《铁人三项我生命的全部》,抒发了他与命运抗争,享受铁人三项运动的激情与快乐。云南小姑娘杨冰冰朗诵的《顽仙》,呈现了云南彩云之美,山间梦幻仙境之美。来自广东的女诗人王志贤,朗诵了《梦里寻你》,抒发了芳龄淑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痴迷。来自内蒙的教师,年过七旬的张新华女士,朗诵了《时光里的守望者》,描述了她与丈夫,同病魔顽强斗争17年,以及老伴病逝后,她的深情思念:
“每当夜幕降临,星辰闪烁,
我会仰望天空,寻找那颗最亮的星,
因为我知道,那是你在守护着我,
给予我无尽的温暖与力量。
愿这份思念化作永恒的光芒,
照亮我们共同的记忆之路,
直到再次相见的那一天。”
10月26日全天是采风诗会。南京总统府,是近代政治风云中心,是一本厚重的近代史书。组委会安排了一位知深导游,引导我们一边参观实物一边讲解。总统府古朴典雅的建筑,巨幅高悬的匾额,总统名流的手迹,定格历史的照片,苍劲挺拔的古木,都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事件,讲述着生动的历史故事。在总统府现场采风诗会上,大家争先恐后朗诵诗作。我咏了一首《七绝•参观南京总统府有感》
风暴中心上百年,
云收雨散艳阳天。
一砖一瓦皆青史,
兴衰成败总有原。
26日下午,拜谒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突然下起了中雨。大家两人共一把小伞,有的冒雨顶风。在雨花台,历代反动政府杀害了几十万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恽代英、邓中夏等烈士就义于此。烈士陵园群山环绕,古木苍荣,广场宽阔,石磴穿云,石碑雄伟,雨中的烈士陵园,更加庄严肃穆。大家用敬仰、缅怀、感动书写哀思。我吟一首《七绝•拜谒雨花台烈士陵园》
松柏肃穆守忠魂,
灵石献花世代尊。
热血一腔担道义,
英雄不朽育新人。
26日告别晚餐,气氛非常热烈。把盏敬酒,互加微信,互转代表作,放言高论,感慨万千。席间,一位内蒙的女士,自请用蒙语献唱《祝酒歌》,大家的情绪再掀波澜。接着上海的代表用汉语再献《祝酒歌》,张新华老师踏着歌声翩翩起舞。这一发不可收拾,歌声迭起。孙建国先生献唱《滚滚长江东逝水》,王志贤女士献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湖南代表献唱《山路十八弯》,上海内蒙陕西的代表三人合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坐在我身边的中央电视台《智慧中国》栏目编导、孔孟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徐克先生,献唱《鸿雁》,把大家唱的热血沸腾,全体代表不约而同,起立碰杯。晚餐持续到八点半,大家合唱《难忘今宵》,余音绕梁,雅兴未尽。
27日我迎着一轮朝阳,乘上了回宜昌的动车,脑海里浮现出这两天的一幕幕,不禁自问:这次“李白杯”颁奖之行,我究竟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学术,收获了荣誉,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快乐,好像又不全然是。沉思良久,我顿悟:最重要的是,人生第一次,收获了在诗词世界里放飞自我的体验。
(2024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