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妇女的那点事(二)作者:五月西江雨
在郑梅英的带领下,抗日救亡护救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她们不仅照顾着村里的老弱妇孺,还积极参与到抗日宣传工作中。
郑梅英亲自编写抗日歌谣,组织姐妹们走街串巷传唱,激发着乡亲们的抗日热情。她们的行动引起了当地爱国商人的关注,纷纷捐款捐物,支持她们的工作。
林召和所在的桂系部队,在青岛郊外与日军进行了一场血战,终因装备落后等众多原因,整支部队都被打散。残余势力在一名少将师长带领下被迫撤退,向李宗仁总部靠拢。
而林召和率领的连队也战死大部分,只剩下十九人。并且他们再一次与大队人马失去联系,被迫南下回归广东……
在艰苦的环境中,郑梅英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她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将侵略者赶出家园,为牺牲的亲人们报仇。郑梅英孝顺公婆,还要带领烈士遗孀组成的抗的妇救会开展各项工作。
林召和与他的生死与同的抗日义勇军战友也回到了罗定素龙镇。
时间已来到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日子,郑梅英的公公在病痛的折磨中死去,家中剩下68岁老婆子与儿媳妇郑梅英相依为命,而此时,郑梅英与林召和已顶着村中的风言风语,坠入爱河…
1942 年的寒冬,日军太平洋计划开始实施,华南战火到处燃烧,日军占领广州,然后计划通过罗定打通进攻大西南的通道。
郑梅英和林召和的爱情在战火纷飞中艰难生长。尽管村里的风言风语不绝于耳,但他们心中的坚定信念却从未动摇。
郑梅英在失去公公后,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工作中。她带着妇救会的姐妹们,为前线的战士们赶制棉衣、筹集粮食,日夜操劳。林召和与他的战友们回到家乡后,也没有丝毫懈怠,他们利用在战场上积累的经验,组织起村里的青年进行军事训练,成立乡堡抗日自卫队,准备随时为保卫家乡而战。
然而,战争的残酷并没有放过这个小村庄。一天,日军的一支小部队突然袭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郑梅英带领着妇救会的成员迅速组织村民转移,林召和则带着训练有素的乡青年自卫队伍奋起抵抗。
激烈的战斗中,林召和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但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了腿部。郑梅英在转移完村民后,毫不犹豫地返回战场,找到了受伤的林召和。她用瘦弱的身躯背起林召和,在姐妹们的掩护下,艰难地撤离。
回到村里,郑梅英悉心照料受伤的林召和。在她的照顾下,林召和的伤势逐渐好转。经过这次生死考验,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
可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日军得知了这个村庄的抗日活动,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为了保护村民和抗日力量,郑梅英和林召和决定带领大家向山区转移。
在山区的艰苦环境中,他们继续与日军展开周旋和斗争。郑梅英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才智,一次次化解危机。林召和则不断鼓舞着大家的士气,让人们坚信胜利终将到来。
终于,在 1945 年,随着全国抗日形势的好转,他们所在的地区也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日军投降的消息传来,整个村庄沉浸在喜悦之中。
郑梅英和林召和在战火中铸就的爱情,也在这胜利的时刻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他们携手回到村庄,开始重建家园,共同迎接新的生活,这一年郑梅英怀孕了,与她一起怀孕的还有另外的7名抗日烈士遗孀,她们在抗日妇救会中,坚定地与抗日青年相爱,用爱情支持小乡堡的抗日自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