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宝华
2024年9月初的一天,在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长青老龄大学,我第一次迈进手机摄影班的教室,就听到同学们赞不绝口,表扬孟老师的摄影作品刚刚获得国家奖项,昨天又喜获国际亚洲杯银奖……
突然有同学说孟老师来了,我转头看到一位男士步履矫健地向教室走来。他慈眉善目,笑容可亲,身体强壮,精神矍铄。亲切地跟同学打招呼,并说今天又有几名新学员来听课,大家欢迎!我的陌生感一下子被抛到九霄云外。他吐字清晰,语音标准,一口普通话,让我感觉很亲切,看来是老乡,东北人。
上课伊始,他就阐明,今天有新学员,课堂内容简单复习一下,手机摄影的初级知识。学习已经一年的老学员可以温故而知新。新学员可以快速从头开始。他从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讲起,第一节课,讲如何取景,广角,微距,夜景,全景,流光,快门,延时摄影等等。第二节课,讲如何构图,图文并茂的讲三角式构图,对称式构图,S式型构图,前景运用特殊构图法。第三节课,讲如何选择光线,顺光,逆光,侧光,夜光,仰射光,散射光……我听得全神贯注,耳目一新。仅仅是入门就把我的脑袋塞得满满当当。本来我是抱着试听看看情况再说,没想到孟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这还是个公益班,太好了,我决定成为他的一名正式学员。
他遵循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孔子关于“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做到包容性,开放性,对各类学员照顾的都非常周到。全班30名学员,年龄大小不等,知识参差不齐,阅历深浅不一。他利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生动民主活跃,同学们都很喜欢他。班级里有一位75岁的大哥从惠州专程到深圳听他讲课,前段时间老同志髋骨骨折手术,不到一个月尚未痊愈,就拄着拐杖坐公交,换乘地铁来到课堂听讲。
他还遵循古代教育家王阳明“知行合一,方为真知”的教育原则,把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公园的实际操作,按一比一的比例安排,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让同学在课堂所学知识立刻应用到实践,还让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学员在公园里喜笑颜开,相互切磋技艺,老师在实践中细微指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天放学,我与他共同乘坐M317路公交车,有幸两人近距离交谈。得知他是黑龙江大兴安岭漠河人。皑皑白雪,莽莽林海,滔滔江水,铸就他深邃博大的作品;滋养他谦让包容的性格;栽培他踏实真诚的为人。80年代初他就进入宣传系统,先从县委后到地委工作,是《中国绿色时报》驻黑龙江大兴安岭记者站站长。说明他才智兼备,文笔犀利,还具备领导和协调能力。文人相轻,领导这个集体,官不大难度不小。他不仅写一手好文章,还偏爱摄影。他扛着他的挚爱,带着他的伴侣——相机,游历祖国大江南北,高山峡谷,给他带来欢乐和喜悦,给他带来收获和成就,所以他爱不释手。一直从参加工作扛到退休,从北国哈尔滨扛到鹏城深圳。把摄影当作他生活的第一需要,从影40年,痴迷不变,热情不减。
一本漂亮的摄影集,收入他103篇优秀风光作品,每篇都是构图的精致,光影的选择,瞬间的灵感,大气蓬勃,是他思想照耀现实的真诚再现。他对摄影的爱,体现了他的大爱,爱高山峻岭,爱江河湖海,爱蓝天白云,爱大地炊烟,爱高楼大厦,爱自然宇宙,爱古今社会。更体现他的真爱,都藏在他的作品里,装在他的影集里,留在他的记忆里,永远封存,永不磨灭。
他对摄影的爱,还反映在他的执着与坚韧。2019年春,当他得知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深圳分院招生的消息,他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学习,一年半的函授学习,他孜孜不倦,刻苦研读,不管哪里有摄影活动全然参与,虚心求教。2020年仲夏结业时,他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还被深圳摄影函授学院聘为摄影教师。从那以后,他在摄影的道路上越走越起劲。2021年春,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招聘摄影教师,他毫不犹豫的报名应聘,经过资格审查,面试、试讲,竟脱颖而出,被聘为唯一的一名摄影教师。自此他从一名摄影爱好者走上了摄影讲坛四年来,经常穿梭在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科研单位,累计培训学员700多人次。他还有一个特点,在培训中善于发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不但在课堂上讲授,还带领大家实操消化课堂知识,只有学员拍摄到好作品,他从不埋没人才,积极推荐参赛参展,宁肯自己的作品不上,也要推荐学员的作品。四年来,有几十位学员悉数获奖达百余次。这些收获,用他自己的话说,有很多时候都是带病坚持上课,尽量不因为自身的原因误课。自己付出些,累些,能为社会普及摄影知识,让广大摄影爱好者拍出称心如意的作品值了。这些在笔者看来,都来源于他对摄影的坚守和执着。如今他不但受聘于龙岗区文化馆,还活跃在老龄大学的讲坛上。他从漠河北极村到南方锦绣鹏城,一路风尘仆仆走来,坚守初衷,不断提升,坚守艺术,精益求精。
他为人低调勤奋,谦让谦和。河流因低洼而汇聚成大海,人因谦卑而成就伟大。他从影40年来,千余幅作品不仅刊发在各类报刊网站,还出刊画册4本,200多幅作品在国内外获奖。深秋落叶,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潮起潮落,旭日东升,火红晚霞都是他相机的猎物。得一份优雅,添一份善意,拥一份清幽是他的追求。
我们每个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都一闪而过,在浩瀚宇宙中都像灰尘随风飘落。太短暂,太渺小,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这样的人生,是值得珍惜,也是值得尊重的。
( 2024年10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