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共和国成立75周年
腾 飞 的 乡 村(长篇小说)
博爱人
《腾飞的乡村》故事梗概
作品完整展示第一书记,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经过艰难困苦的奋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成功转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作品语言故事性强,通俗易懂,颇具幽默感,在幽默中隐含些许忧伤,更饱含着对农村、土地、农民的深情眷恋。作品既有对创业失败的惋惜,也有对农民小农意识的批判;既有对腾村艰难历史的回顾,也有对腾村孜孜以求的现实描绘;既有对乡村干部违纪问题的揭露,更多的是对乡村干部的艰辛和开拓精神的颂扬和鼓励;既有对乡村现实的不满,更有对美丽乡村建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烈向往。
第六章 鸭儿江上鸭儿肥
53
老革命唐选贵披着雨衣,骂骂咧咧,把死鸭子和垂死挣扎的鸭子,用泥箕挑回来。两个宝贝儿子,在后面跟着,哭哭啼啼。
“哭什么哭,没用的东西,看几只鸭子都看不住,吃了老鼠药!鸭子死了,年底用什么赎口粮!如果回家救不活,我把你们剁碎喂猫!”
赎不回口粮,就意味着一家人要饿肚子。老革命父亲还说,要剁碎他们两兄弟喂猫。两兄弟越哭越怕,哭得更伤心了。父母辛苦一年,每年都要赎口粮。他们一天挣八个工分、六个工分,十个工分值两毛钱。年底要拿出一百多元钱来赎口粮,赎口粮的钱,就是鸭屁股下的蛋攒下来的。现在刚刚春天,就死了鸭子,他们怎么活下去?两兄弟越想越可怕,越可怕越哭,一把鼻涕一把泪,涕泪滴在弯弯曲曲的田塍上。田塍上草丛也是湿漉漉的,涕泪滴下去,就不见了踪影。
母亲顾不得生火煮饭,忙着帮父亲抢救垂死的鸭子。父亲从厨房拿出油瓮,一勺一勺清油,往鸭子嘴巴灌下去。鸭子已经没有吃喝的意愿了,清油一忽儿又冒出来,顺着鸭子腮帮往下流,又顺着鸭脖子流下,与湿漉漉的鸭毛混在一起。这么一弄,鸭子就不像鸭子啦,完全就是一坨黑不溜秋的牛粪。
鸭子全死了,老革命父亲气疯了。他操起一根烧火棍,对着哥哥腰身、腿脚猛抽。哥哥一边痛哭,一边不停地跳脚,泥地里都是哥哥湿漉漉的脚印。父亲打得还不过瘾,看见泥砖墙上爬着一架歪歪扭扭的梯子,二话不说,两只大手提起哥哥,就往梯子去。他把哥哥又绑在梯子上,用烧火棍继续抽打哥哥,哥哥被打得死去活来。打了哥哥,父亲还不解气,一转身发现唐经正哭哭啼啼,扔下吊在梯子上的哥哥,两只手像老鹰抓小鸭,夹起瘦小的唐经正,一阵风地冲出门去。
“躲过了多少次鸭瘟,却躲不过老鼠药!”他边走边痛骂,“叫你放鸭,你跑哪去死啦,鸭子吃了老鼠药死了,我也不要你了,把你扔荔枝塘喂鱼!”
腾村有两口鱼塘。一口是社头塘,一亩大小,没有活水,是庆丰生产队养鱼。另一口荔枝塘,隔了几户人家,在唐经正家正南面,大约有两亩水面,鱼塘北面水边,长着两棵婆娑的荔枝树。每到夏季,荔枝树上的荔枝成熟了,火红一片,所以叫荔枝塘。这是红光生产队和光明生产队共有的,养鱼,又兼灌溉。当年,莲湖大队三十几个生产队,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既表示自己跟着共产党走,又表示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腾村人的祖先,在潭际陂筑坝,沿着冲锋岭脚,开挖一条水渠,把水引入荔枝塘,灌溉门口田。上世纪七十年代,腾村人在荔枝塘北面两百米处,大园的竹林里,建了一个电灌站,抽荔枝塘的水灌溉旱垌的稻田。天热的时候,唐经正他们一帮小伙伴,每日午后,从荔枝树上,跳进鱼塘游泳,那个时候真叫痛快。
但今天的游泳,太狼狈啦。时候是开春,乍暖还寒,唐经正被父亲举过头顶,一下子扔下荔枝塘,炸起一大朵白色的水花。水花闪耀着正午的天光,埋没了唐经正。他沉在水里,吓得大哭,却哭不出声,反而喝了几口水。
母亲一路呼天抢地哭着,跟着父亲来到荔枝塘边。母亲跳进水中,把唐经正捞起来,像捞一堆水。她一边哭,一边数落父亲。
“孩子这么小,你就忍心下死手!他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你不要他,我要!”
54
谭懋功和唐经正的帮扶人来家里,动员唐经正养鸭子。说,贫困户养鸭子,一只鸭子补助15元钱。唐经正马上表态,他养二三十只。他不在乎补助不补助,既然村委会动员,总不会错,即使没有补助,养大鸭子,自己可以卖钱。早年之所以不养,是因为鸭儿江被污染了,江里成堆的猪粪,江水也是又黑又臭,鱼虾都被熏死了,鸭子也不肯下水。渐渐地,腾村人不养鸭子了。这几年,鸭儿江的水又清澈了,鱼虾回到了鸭儿江,他自己都思谋着要重新养鸭子,现在村委动员,还有补助,天大的好事。
“你不去打工啊?养什么鸭子!”老革命唐选贵叼着卷烟,斜着眼睛看儿子。
他反对养鸭子。自从儿媳妇因病去世,家里欠下一堆债,不去打工挣钱还债,那债自己跑掉?最要紧的,孙女即将考大学,孙子也准备考高中,正是要钱的时候。养鸭子能还债?能供孙女孙子读书吗?以前自己养鸭子,只勉强赎回口粮,没办法送儿子读高中读大学。村里好多家庭都出了大学生,就他们几户人家没有大学生,自己觉得低人一等。孙女考上大学,虽说有雨露计划,一次性补助六千元,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但贷款是要还的,刚上学就背上一堆债务,叫她以后怎么过日子?还是得去广东打工,挣钱还债。
“去广东归去广东,养鸭子归养鸭子,”唐经正道。“我去广东打工,你和妈妈可以在家放鸭子嘛,卖了鸭子给你孙女孙子做生活费。”
“我不放鸭!我都八十几岁了,还有力气放鸭!”老革命父亲板起一副老脸。
“我来放鸭,”母亲接过话头。“不就是放鸭吗,早上赶到鸭儿江,晚上赶回家,我还不到八十岁,还有力气放鸭。”
第二天,是永红圩日,唐经正吃了午饭,骑着电驴赶圩。五月的太阳,照在头顶,头发被烤得嗤嗤响。他直接到鸡鸭行买鸭苗。卖鸭苗的,是老相识,子承父业。当年跟着父亲收鸭蛋、孵鸭苗、卖鸭苗,现在父亲过世了,自己就继承父亲的老行当。他们家是永红圩鸭苗孵化的专业户。几十年前,唐经正就跟着父亲卖鸭蛋、买鸭苗,他们小孩子,混熟了。
“老俵,给我挑二十五只鸭苗,”唐经正对老相识说。
“呵呵,老俵,你又养鸭子啦?”卖鸭苗的觉得奇怪。“几十年了,你都没有照顾我的生意,怎么又重操旧业啦?”
“村委说,贫困户养鸭子有补助,一只鸭子补助十五块钱,”唐经正据实相告。
“我说呢,怎么一下子想起鸭子了。”卖鸭苗的打趣道。“几十年没养鸭子了,把自己混成贫困户!现在又养鸭子,养了鸭子就脱贫啦?”
“那是,不在搞脱贫攻坚嘛。”唐经正不管他取笑自己,老实回答。
两个老相识,就动手挑拣鸭苗。卖鸭苗的是师傅,买鸭苗的也是老手。他们就挑了二十五只,因为不是养蛋鸭,也不管公母,活泼健壮的就要,养九十天就卖。一年就可以养三批。以前养蛋鸭时,二十几只鸭子,只要一只公鸭,其余都是母鸭。
“回家先喂点温和水,在家养几天,再放到鸭儿江。”卖鸭苗的提醒唐经正。
“几十年前我就懂了,还用你教!”唐经正笑着说。
“怕你久不养鸭,忘记。”卖鸭苗的不好意思,也笑了。
“忘不了,忘不了。”唐经正回道。
两人哈哈大笑。
55
唐经正把小鸭子养在鸭笼里,先给它们一盆温和水,让它们自己喝。这是昨天才出壳的鸭仔,来到陌生环境,有点认生,开始时只是一窝蜂趴在一起,一只叠一只,还不停地叫唤。唐经正把水盆子不断地挪给它们,它们趴到哪个角落,就挪到哪个角落。挪了几回,一只两只鸭仔们才敢喝水,然后一伙鸭仔又扎堆喝水,甚至它们跳进小水盆里,弄得自己浑身湿透,黄绒绒的胎毛,还不能防水。
“终于喝水啦,”唐经正高兴起来。“我再去扯些水榕树叶回来,给你们当垫被。”
说着,关紧笼门。他老娘在厨房里煮饭,听他说要去扯水榕树叶,就走出来。
“煮好饭啦,先吃饭再去吧,等下菜凉了。”老娘说。
“你们先吃吧,我去一阵就回,吃了饭天就黑啦,”唐经正一边回答,一边跨上电驴。
他骑着电驴,经过村口荔枝塘,见老头子与几个老头,坐在一堆抽烟。他叫老头子回家吃饭。老头子回答说,抽完烟就回,说着喷出一口烟雾。老头子总是抽烟,老是咳嗽。他没有多少钱买烟,就买七八元钱一包的“真龙”。“真龙”是桂烟,牌子是名牌,但“真龙”有十几个品种,最贵的是蓝色烟盒的,最便宜的是红色烟盒的。红色烟盒就是专门生产给老头子这种底层劳动人民,又喜欢抽烟,消费又极低。
唐经正沿着水渠路,一直向北往潭际陂去。这条水渠路,多年前已经过拓宽,今年又用扶贫基础设施项目,铺了水泥,可以开汽车。原来坑坑洼洼的牛梯路,一去不复返了。从家里到水榕树的地方,不到一公里,几分钟就到。原来水榕树长在旧水渠路,靠近江边,拓宽路面时候,水渠就往山脚边开挖,把路面扩大到可以走双轮木车,就把水榕树砍了。现在长出来的水榕树,就是当年砍掉的水榕树的根根须须重新萌发的,好几年才长了一人多高。比它们的老子矮小了十几二十倍。
这个江段是鸭儿江最狭窄的地方,两旁都是山岭。日头偏西,这里就在山岭的阴影里。夕阳西下,就几乎黑下来。唐经正扯了一小把水榕树枝叶,夹在电驴后凳的绳子下。只有二十五只鸭仔,够它们垫着趴窝了。再说,还有好几户人养扶贫鸭,不能扯太多,要留一些给他们。回到家,老父母正在厨房里吃饭,也不开灯。他“拍”摁亮电灯,老娘发话了。
“还看得见,不用开灯,耗电费。”
“也不去广东打工,电费都要交不起了,”老革命跟着都哝。
“老是说广东广东,我打理好鸭仔再去也不迟。”唐经正有点气,挖苦老革命。“你少抽一包烟就可以交一个月电费啦。”
然后走到鸭笼前,把水榕树叶塞进鸭笼里,才走回厨房吃饭。
“我明天就去广东,”他闷头扒饭,同时交代父母。“鸭仔在笼里养一周,再放到鸭儿江。我在江边圈了一个鸭栏,足够二三十只鸭子住了。三个月后,卖掉扶贫鸭,再买一批鸭苗回来养。”
“我养了一辈子鸭子,还要你教,”母亲笑着说,“鸭仔不愿走动,流鼻涕了,要挖些草鞋根、牛针草煲水喂它们!”
老革命一声不吭,掏出烟盒来,抽出一支烟,悠闲地吞云吐雾。
——未完待续——
文/博爱人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博爱人,本名唐海干,男,生于1965年12月26日。广西兴业县人,大学毕业。熟悉热爱农村,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现供职于广西兴业县经贸科技局。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