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门寺舍利飞霞
文:强军/陕西宝鸡
"法门寺舍利飞霞",这个名字仿佛是一幅绝美的画卷,让人不禁想要深入探寻其中的奥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美丽的话题,编织一篇关于“法门寺舍利飞霞”的传奇篇章吧!
在古老的陕西宝鸡扶风县,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法门寺。这座寺庙不仅因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而闻名,更因一种神奇的景象——“舍利飞霞”而吸引了无数信徒和游客。 每当夕阳西下,法门寺上空便会出现一片绚烂的霞光,宛如佛家舍利子般闪耀,因此得名“舍利飞霞”。这片霞光不仅美丽异常,更蕴含着神秘的力量。相传,只有心怀善念、修行有成的人才能有幸目睹这一奇景,而见到它的人都会得到一种莫名的祝福和庇佑。
“舍利飞霞”的出现,仿佛是佛祖的恩赐,让法门寺更加神圣不可侵犯。每当这个时候,寺庙内的钟声悠扬,香烟缭绕,信徒们虔诚地跪拜,祈求佛祖的庇佑和指引。而游客们也纷纷驻足观赏,感叹这难得一见的美景。
随着时间的流逝,“舍利飞霞”渐渐成为了法门寺的一张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人们在这里不仅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领略到了自然的神奇魅力。
在探寻“法门寺舍利飞霞”的过程中,我们也仿佛在寻找着内心的那份宁静与信仰。或许,真正的“舍利飞霞”并不只是天边的霞光,更是我们心中那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只要我们心怀善念、修行有成,就能在心中见到那片绚烂的霞光,得到佛祖的恩赐和庇佑。
在法门寺真身宝塔的西面石匾上刻着“舍利飞霞”四个大字。舍利,即佛祖的遗骨,飞霞乃夕阳光辉,寓意佛光普照。可是为何要刻上这四个字?这与佛祖和舍利又有什么联系?在寺塔地宫发掘之前,是没人能解释清楚的。其实,这块石匾所蕴含的正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舍利飞霞舍利西来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相传诞生于公元前565年左右,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国君净饭王之子,名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世人对他的尊称,即释迦族的圣人。据佛典记载,乔答摩·悉达多聪明智慧,多愁善感,对世间的人和事寄予无限的同情,为解决世间的一切问题,他生出了超世出尘的心愿。他的父王想让他养成健壮的身体和超人的能力,希望他继承王位后好为国家建功立业,做五印诸国的盟主,人民同样也有此愿望。但他愈过富丽堂皇的生活,愈感为繁华所累。他读遍了书院经典、五印新书,愈感觉迷惘不解,得不到真知,解决不了问题。他的愿望是想在人生问题的深处做彻底的解决。于是他舍弃王位,离妻别子,半夜出逃,在雪山修道6年,最后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佛(觉悟)。为了教化众生,他说法49年,教出若干大弟子,组织起僧团,建立了佛教。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虽具有一般宗教的特征,但由于他一开始就接触到生和死、心和色、思维和存在等根本问题,特别是大乘学说重视认识论,有它自己的一套完整而繁复的思想体系;同时在修持上强调自力、自悟,这就使得它能自拔于原始佛教之外,蔚成极富智慧和生命力的宗教。佛祖释迦牟尼相传于公元前486年圆寂,百年之后,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以武力统一了印度,立佛教为国教,被佛教称之为转轮王。为弘法布教,他将佛祖灭度火化后的舍利(遗骨)分送印度及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僧团建塔供养,传承法脉,这才有了世界各地瘗藏佛骨舍利之塔,统称阿育王塔。这些塔大多数都很小,后来有些塔又经过进一步扩建,规模才不断增大。
中国僧人法显、玄奘等人在印度旅行时,就曾看到许多阿育王塔,并在他们的游记中做了具体的描述。这些佛塔后来相继湮没,今天的桑奇古塔就是印度唯一留存的一座阿育王塔了。印度瘗埋舍利的桑奇古塔中华安奉根据唐代道世《法苑珠林》记载,阿育王塔在中国有19处,岐州岐山南塔(法门寺塔)是为第五处。由于千年历史的演变,先秦时期法门寺安奉佛祖指骨舍利的事于正史无传,但佛典上有记载。唐代法琳《对傅奕废佛僧表》一文,说秦始皇时有外国僧众来华弘法,文曰:释道安、朱士行等《经录目》云:始皇之时,有外国沙门释利防等一十八贤者赍持佛经来化,始皇弗从,遂囚禁之。夜有金刚丈六来破狱出之。始皇惊怖,稽首谢焉。
秦始皇当政时间是公元前247—前210年,而印度阿育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68—前232年,时间相距不远,阿育王派出大批僧侣去周边国家弘法,释利防等18人便是最早来华的弘法使者,他们不怕危险布化“千古一帝”。但是学界鉴于无官方史料,对此多持否定态度,“金刚破狱”自是神话。
但扶风有个传说比这简单的几句话更加丰富和离奇。扶风县有个小地方,名叫佛指沟,其地名与古代人见到的瑞应有关。那是说西域沙门释利防等一行18人,历3年之艰辛,穿越36国,终于踏上了中土。秦王嬴政四年(前243年),他们沿丝绸之路东进,一天傍晚来到古周原的美阳城附近,就在一个无名沟岔的所在住了下来。由于长途跋涉,他们疲惫不堪。刚要安歇时,忽然有人在外边惊喜地喊了一声:“快来看!”众人闻声,纷纷赶到他跟前,朝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整个美阳城上空飘逸荡漾着五色祥云,一朵朵、一串串,像秋日的花丛,似流淌的彩练,照耀得美阳上空亮成一片。祥云久久不散,众人怦然心动,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见到的情景和此次出使东土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古周原竟有如此瑞兆显现,那就说明这里是理想的安奉佛指骨的地方。于是,佛指舍利便安奉于此,建塔名阿育王塔,成寺名阿育王寺。这个无名沟岔从此也就有了“佛指沟”的地名。
释利防一行去教化秦始皇没有成功,他们就以周原的阿育王塔为中心,走了传播佛法的第二条道路向民间传播。十几个人朝不同的方向出发,把剩下的舍利也起塔供养。据记载,他们起塔供养舍利的地方一共有19处。
“法门寺舍利飞霞”,这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景象,不仅让法门寺更加神圣不可侵犯,更让我们在探寻的过程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信仰。让我们怀揣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让心中的那片“舍利飞霞”永远闪耀!
共2371字 2024年10月18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