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秋季淮阴县在新开辟的王家营镇北京东路(当时的路两旁的边沟里面还有很多下雨的水,下水道还未修好,这条路不少都是市民义务劳动整修的)举办淮阴县商品交易会(工农业产品大集)。两三天前,人们就开始整理场地、搭建棚子,准备商品物资。临时小吃摊早早就开业,他们既苦了钱又解决搭建商铺人们的吃饭问题。 正式开集那天早上,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向王家营镇北京东路。北京东路上红旗招展,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各商业联社组织及乡村刚成立的人民公社的展区前,拉出大幅布广告,及组织的文艺演出,吸引一批批参观群众在选购商品。高音喇叭里,不停的播放“社会主义好!歌唱祖国”等革命歌曲和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口号。人们都朝气蓬勃、兴致昂然,幸福的脸庞上充满了微笑。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互相评论着各种各样商品。
卖肉的展台前围满了人,猪头和猪肉皮上,还有肉眼可见的黑猪毛。猪肉上肥膘都有五、六厘米厚,吸引挑选猪肉的家庭主妇(那时候人们喜欢肥肉多的猪肉)。卖鱼的摊位上,大筐小筐的各种鱼一排排顺溜摆放。各种各样的蔬菜,不少是农民挑担子运来的,连着担子摆放路边。大多数远郊农民的蔬菜用独轮车、木脚车推来的,少数用驴车、牛车拉着大车运来的,大车上顺带着瓜果梨桃。猪牛羊,鸡鸭鹅展区最热闹:各种各样的叫唤声,要数“二哥”声调最宏亮。边叫着边争札着,屎尿流了一地,臭味熏天,把看热闹的人都熏跑了。唯独有背着粪箕拾粪的人,围着大猪小猪转悠,只要看到哪头猪拉下大便,便一拥而上用粪勺,伸到猪屁股下面搲出来放前粪箕子里。
中午姐姐从交易大会上买回来一个瓜,这是一个象哈密瓜大小,瓜皮浅黄色且非常光滑的瓜。我问姐姐这是什么瓜,姐姐说这是“绞瓜”,把它蒸熟了,用手或筷子把瓜肉绞一下,瓜肉立马变成瓜丝,放点“作料”就是一盘美味可口的凉拌菜,又香又“酥”脆。
绞瓜,因其瓜丝金黄色又叫金丝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其营养价值在瓜果类中属于顶尖。它含有丰富的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植物纤维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同时还含有人体必需的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类硫胺素、尼克酸等营养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绞瓜含有一种普通瓜所没有的葫芦巴碱,这种成分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补中益气、清热解毒、降压、减肥、抗癌、防癌等功效。因此绞瓜对健康有益,特别适合青少年、老人和孕妇食用。是一种促进生长发育和延年益寿的绿色食品。(摘自网络)
姐姐把绞瓜表皮清洗干净,擦干水渍,用刀从瓜中间一破两半。再用勺子搲去瓜瓤和瓜种,姐姐说:瓜瓤瓜种一定要搲干净。姐姐将切开的绞瓜,取一半蒸熟吃,放在笼屉里蒸,锅底点上火,又找一些树枝放在锅腔里,让它们烧去,直至蒸笼上面“园气”了,才停止添柴火。这时候就来做凉拌绞瓜,凉拌绞瓜最困难是取瓜丝。只见姐姐两手握住瓜“帮”子,像揉面团一样,一只手稳住瓜帮子,另一只手抓紧瓜帮,向下、向旁边一侧用力按揉。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整个瓜帮子变得柔软了。肉眼可见瓜肉出现丝丝缕缕样,它们之间裂隙如同久旱的粘土地上,那种龟裂的缝隙,表明揉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只见姐姐一手隐住瓜帮子,另一只手四个手指贴着瓜皮插进去,把已经松弛了瓜肉(丝)抓出来。如此这般把所有的瓜肉(丝)全抓出来。最后姐姐又用刀将瓜皮切成小块,再用刀贴着皮将瓜丝彻底刮干净,最大限度利用了瓜丝。瓜丝取干净后,必须用手一
点一点撕开,不然瓜丝仍然粘在一起,凉拌时里面会有“瓜饼”出现,既不好看也不好吃。瓜丝全部撕停当,是不能直接凉拌的,还要把瓜丝放清水里,浸泡个把小时,这样吃起来比较爽脆。如果不用冷水浸泡,瓜丝吃起来像软皮条,口感不好。这是做凉拌绞瓜的关键一步,往往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所以姐姐强调了一下。在凉水里侵泡一个小时后,就可以把水滗掉,再用两手抓起瓜丝握紧,将瓜丝里残留水份用力“挤出来”,放到盘子里。加上酱油麻油醋、香菜和蒜泥,一盘五味俱全的凉拌绞瓜就做好了。 接下来,姐姐把蒸笼端下来,里面的绞瓜已蒸好,焐透。姐姐用筷子插进蒸熟、凉透了的绞瓜,用力搅拌,一会儿绞瓜丝全部脱离了瓜皮。姐姐将熟瓜丝全部搲到盆里,然后装盘加作料,一盘香喷喷、黄亮亮的绞瓜丝,就可以开吃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再也没吃过绞瓜,也没有看到有人卖过绞瓜。不知是什么原因,大家都不种绞瓜了?每次只要到乡镇农贸市场,我都会伸长脖子,到处张望有没有农民卖绞瓜的。希望奇迹能出现,每次得到的都是失望,越是失望,越是难忘1958年那一次凉拌绞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