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是用来回忆的(组章)
孔令华
春天是用来回忆的
春天是用来回忆的。连绵阴雨,百无聊赖枯坐的下午,何不用来忆桃花恋,梨花落,蜜蜂歌。忆那年好天色,短故事。
春天是用来回忆的。一件米黄色风衣,在寒山寺的钟声里,飘着飘着就白了。飘出很多江南味道及小巷雨丝。
春天是用来回忆的。包括诸多烂事,比如破冰之声,惊破了邻村女子远足的行程;比如放风筝的白发老人,一不小心把生命,放进了清明的雨里。
对一个忧郁、梦幻、饥渴快乐的人,春天是回忆的粮仓。春天可以放飞无数梦的蜻蜓。对一个寂寞衰弱之人,春天是一剂兴奋剂。春天可口可乐!
世界关闭了白天,我们就在黄昏凿一扇通往春天的回忆之门,在黑夜里,我们依然看到年轻。
如果没有春天,可怜的人,石头一样倾听自己的身体,及衰老的声音。
看得惨不忍睹
餐桌摆在人行道上,人情世故摆在餐桌上。杯盘比赛着诱惑与狼藉。
食客把食欲最深隐藏与最大发挥,统一得无懈可击。男人上身赤裸,肚子鼓胀;女人,着吊带,左右顾盼。一边喝酒吸烟,一边把鸡爪、兔头、猪脸、夜色、灯光,塞进嘴里。
吐出时间的骨头、醉意、颓废。我匆忙而过,看得惨不忍睹。
野兽都藏在最熟悉人的身体里
那些人离开太阳与家乡,躲进深山去了。听说那里没有伏天,没有暴力,蝉鸣主宰了温度与陡峭。
树的品种单一,为躲避阴冷、潮湿,拼命往高处长;草类全患上软骨症,匍匐在地上。离开高温去投靠的人,精神振奋。也因为绿色,流水,与陌生。被绿环抱着,流水在脚下唱歌,凉风贵宾犬一样温顺、乖巧。人与自然,瞬间相融。
与山里的幽静说说话,是开心的事情。你向来不喜欢和熟人说话,长时间沉默。到了山中三月、两月、一月,都可以。说话与沉默都可以。
山中不用担心陷阱、野兽。因为野兽都藏在最熟悉人的身体里。
小心翼翼地
早晨8点过,我随人流走那些景观树遮蔽的小巷。躲开太阳,躲开那些想趁三伏天压榨汗水的人,实在躲不开,就踩着前人的影子,走成别人。
要害我的人,至今还在人海里深藏。如阳光与阳光,无法辨识。
我装着若无其事,如水的心思,风起浪涌,或者有风,也波澜不惊。有些时候怀疑蚂蚁,是不是已被收买,瞅准时机咬一口。茶馆是接头的地方,喊一碗盖碗茶,坐成民国的样子,把日子喝得清汤寡水。
但我没有停止对细节的研究,越平静越可能有问题。必须调动每一根神经,每一个毛孔。紧盯。盯紧。越明白越安全。
冬水田,一段萧瑟的记忆
守护父亲留下的记忆是一种寂寞的幸福。
当年爬过父亲与黄牛疲惫而摇晃的身影,而今掠过黄竹山,一座低矮的坟——父亲82岁的年龄。
记忆里,父亲埋半截身子于水面下,踩着鳝鱼玄黄的命。一手甩鞭一手抓紧犁把,黄牛雄性的气息陷进冬水田的淤泥。父亲、牛、鳝鱼、腐败味的淤泥,是唯一营养我的初春图景,粗壮了我的苦命,坚韧着男人岁月。脚印不断成熟,生出飞翔的翅翼。
父亲、牛和严寒属于冬水田的特别组合,在那个年代。再说已没有意义,父亲健在时也不旧事重提,也不心存责怪。记忆已经被苍老的月色收起,月色被快要散架的村庄收起。
当年,离开村庄是多数人的选择。命运虽然疲惫不堪,辗转反侧,量身定做生命的柴米油盐。走出蓝咔叽的村庄,叶子烟的村庄,帆布书包只装童贞的村庄,记忆已抛光打蜡,定格深刻的亮色:父亲翻犁冬水田冰封的初春,母亲戚戚农事,采桑养蚕!走南闯北,忧心里满满是牵念。
父亲去了,留守记忆,少了牵挂。冬水田腐败的淤泥味,依然萧瑟。

作者简介:孔令华,四川德阳人。四川省德阳市纪实文学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德阳纪实文学》杂志主编。2015年回归诗歌写作以来,先后在《诗歌月刊》《参花》《延河诗歌特刊》《澳门月刊》《当代诗人》《新文学》(美国)《中国诗人》《鸭绿江.华夏诗歌》《四川诗人》《中华文学》《北京文学》《星星》诗刊《大河》诗刊《草堂》诗刊《作家报》《西安晚报》《四川农村报》等报刊发表诗作,并有诗作入选《2014-2015中国年度诗人作品精选》《2020四川诗歌年鉴》“迎百年华诞 普时代新篇”《第二届全国诗歌大赛优秀作品集》《2021 2022四川诗歌年鉴》《2022-2023四川诗人双年诗选》等多种选本。

秋 韵 三 题
孙金莲
1、初秋
当晨风一丝丝拂过眉梢,酷热已开始悄悄退场。初秋的景色跟夏天没有多大差别,花还是开得那么热烈,树林青草依然那么葳蕤,只是田野的庄稼开始逐渐丰满起来,拉开了丰收的序曲。
初秋的天空格外辽阔,洁白无瑕的云彩缤纷于蓝色的天空,空气里荡漾着庄稼的馥郁,鸟儿们有的成群结队,有的三三两两,初秋的温柔,初秋的诱惑,尽在秋色连波。当微微的秋风掠过河面,一只白鹭悠然地飞落于河滩,它是那么安静的在那里休憩,美好了一首小诗的灵感。
一群雪白的羊群在青青的河岸啃食,牧羊人哼着小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梢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看小羊羔们一蹦三跳,它们相互顶着羊角欢快地嘻闹,初秋似进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
2、中秋
昨夜的一场嗖嗖的小北风 ,终于没有了燥热,让我真正有了秋天的感觉。缕缕清风拂面而来,这时的秋天如一位温婉可人的女子,美得浪漫至致。黄澄澄的玉米撩我双眼,毛茸茸的的谷穗谦卑地低头弯腰,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地瓜和花生,醉了农家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中秋,一些美好的事物一一呈现,月亮又大又圆,千山万水隔不断游子归家的心心念念。桂花香四溢,月华洒满了庭院,美味佳肴,酒香语也甜。拿起老月饼,勉不了童年的回忆:一个月饼掰多块,几多感叹几多辛酸,物质的馈乏和现在对比一个地一个天。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是多少先辈的生命换来了盛世太平美好家国?万家团圆之夜,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不能孝忠双全?
一曲《十五的月亮》触碰了多少人心底的柔软。
在这个中秋,我们深情地唱着自己的歌,你那张甜甜的笑脸,你那标准的普通话,让我自感汗颜。我们尽情的唱着,寻找回来了青春的世界。你走了,我感觉到了失落,本来想和你唱一曲《蓝色的蒙古高原》。知道了原因,我终于明白了因果,有些事情就是那样不可思议,没有准备,偶然地聚在一起,心中万般的喜悦,虽然又各奔东西,但冥冥之中又那么神奇,该见的人迟早都会见,属于自己的好好珍惜,不属于你的就坦然面对,存一份善良与祝福,祝相遇的人一生一世幸福平安,秋风、秋雨落叶时,心里没有了遗憾和报怨,只剩下内心的纯净与安宁。
3、暮秋
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漫步在卢河边,看芦苇荡在秋风里摇曳生姿,卢花飘飘摇摇的烂漫;看柳眉儿飘入河水里像一艘艘金黄的小船,忽悠忽悠顺流而下,漂得一会儿就望不见。摘一枚红透的叶子在手里把玩,看它的纹理清晰,看它红得发紫,欣赏牵牛花那蓝色的花朵,倾听它的细语呢喃,看它在穿过树冠的霞光里闪闪烁烁,再采一把狗尾巴草的花朵,毛茸茸的样子忍不住喜欢。
又到暮秋时节,一不留神就过了大半年,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枚枚金黄的银杏叶慢悠悠的,不声不响地轻轻投入了大地母亲的怀抱,几只麻雀落在枝杈上东张西望,天空飞过一群燕子,它们是那么从从容容,于无声处,一幅自然的精美画卷让人沉醉其中。

作者简介:孙金莲,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潍坊市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青年文学家》、《高密文学》、《中国诗歌报》、《诸城文学》、《齐鲁晚报》、《潍坊日报》、《鲁西诗人》、《诗探索》、《草堂》;出版合集《从潍河出发》。。曾任《卢山文艺》编委,现任《西部作家村》编委。
(本文音乐和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家村文学联盟
《西部作家村》
顾 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社长总编:詹仕华
副社长副总编:涂国模
主编常务副社长:程欣文
执行副社长:孔令华,李义忠,陈锡挺,珺羽,鲁小月
秘书长:李义忠
编审:平原
执行主编:陈锡挺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万刚
策划:平原
业务总监:珺羽

每周一、周四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