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孟领
站在邢台清风楼上,一眼向东望去,太行泉城美丽古街东门里的东头-“望齐门”下的往事便像播放影视一样,历历重现,动人心弦。
古城中心清风楼地势最高,向东西南北四门望去,望齐门、归安门、来薰门和拱德门,来龙去脉,一清二楚。由于历史变迁,原城门早已不见,但它已成为我们难以忘怀的乡愁。无论是查阅历史资料,还是乡间老人的口口相传,文化底蕴厚重悠远的"华北第一城"——邢台古城东门是我们记忆最深的城门,真可谓:古城东门气势昂,傲立邢襄史久长,经历沧桑千百载,蕴藏文化永留芳。
古城东门曾叫望齐门。“望”,即向远处看,如“登高而远望”。“齐”,即齐国(今山东),历史上称山东为齐国。齐国位置就在邢国(今邢台市)的东方。“门”,即城门,分界城墙内外的出入口。概言之,望齐门就是站在邢台,向东方远望山东的门户。
望齐门,来历已久,这得从三千年前说起。周武王伐纣后,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周武王姬发死后,周成王年幼,周公旦尽力辅佐。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为了感激周公旦的辅佐之恩,把周公的儿子们都分封为全国各地的诸侯王,邢国就是周公第四子姬苴受封的所在地。邢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邻燕国,南邻卫国,西邻太行山,东临齐国。西周时期,邢国一直奋斗在抗御华夏族的心腹大患“戎狄”的第一线,为阻止戎狄向中原扩张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邢侯博戎”的美谈。邢国长期与戎狄作战,国力渐衰,戎狄趁机作乱,不得已,邢国只得求救于周边友好国家援助。作为有亲缘关系的齐国(齐国公主嫁给了邢国)首当其冲,舍己为人大力支援邢国,在宋、齐、曹三国联军猛烈攻击下,打跑了戎狄。春秋时期的强霸国齐国,为邢国解了燃眉之急,并帮邢国建立了古城,在邢台留下“齐桓公救邢”的佳话。为了纪念邢国和齐国的特殊友好关系以及齐桓公救邢的恩德,邢台古城的东城门就叫成了“望齐门”。
从1939年抗日战争时拍下的照片可得知,望齐门和其他三门一样,都能清楚分辨出城门和瓮城。就在东瓮城出头门北侧,建有天地水三官庙,庙内供奉三尊铜像为尧舜禹;出头门南侧是后赵石勒筑建平城时,在瓮城中创办四座学府中的“居仁学府”。
在落后的原始社会,天、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人们对其怀有敬畏之心,由此产生了对天地水原始神灵的崇拜,以期天地水三官,为人们解除灾难和病患。
道教传说,“天官”指紫薇帝君,意为太阳,“天生尧”;“地官”指清虚帝君,源自地官中宫之名,“地生舜”;“水官”指洞阴大帝,统管水府,“水生禹”。
尧舜禹是古代圣人,与邢台关系密切。尧帝在邢台隆尧境内建柏人城,舜帝于宁晋尧台接受禅让继承皇位,大禹治水于邢台大陆泽。三圣皆于邢台有功,因此当地人们供奉此三圣,也可称众望所归。
和三官庙相对应的是“居仁学府”。公元319年,即1700年前,后赵石勒以襄国(邢台)为都城,造就了丰富的后赵文化。石勒十分重视教育,他深知自己没有文化的苦头,下大力在襄国四门建立了宣文、宣教、崇儒、崇训等学校十余所,教师百余人。石勒亲临太学和小学“考诸学生经义”,他依照“学而优则仕”的原则,对入学后“三年修成者”,由郡国推荐到中央或地方政府工作,破格录用。《晋书》记载,石勒一次便在学生中破格提拔5人为佐著作郎,以示对人才的重视。
后赵时期,有西域文化的传入,还有北方游牧文化的融合,更多的是汉文化的影响和包容,形成了多元性文化,促进了华夏民族共存发展。而作为后赵国都的邢台(时称襄国)成为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其规模也远远超过曾为王朝之都的长安、洛阳、邺城乃至东晋都城建业,就连东方的高丽,西域的高昌、于阗、鄯善、大宛、前凉,都派使者朝贡,足见石勒后赵之强盛。
望齐门下的东门里街路北,有条“驴夫营街”。驴夫营街的名称来源于历史上的“龙岗驿”。在明清时期的记载中,邢州古城东关设立了个驿站,叫“龙岗驿”。该驿站,南连邯郸、北接内丘、东出顺德府所辖各县,负责朝廷与各府县之间的上呈下达、信息传递。当时,“龙岗驿”曾有马94匹,驴26头,以及马夫、驴夫、轿夫、兽医等人役220余名。这些人和畜,夜间投宿,都集中住在一条小巷,久而久之,这条小巷就被人们称作“驴夫营”。驴夫营街虽小、街道也窄,但行走其中却让人似乎看到历史的足迹,仿佛听到驴马之叫声,好像失去的驿站仍在运转。
在驴夫营街南头(东门里街北侧),近期新开设的“泉城扁鹊堂”已经开门纳客,现作为邢台市中医医院古城院区。泉城扁鹊堂,一层设置名医堂和扁鹊文化馆。《史记》告诉我们,2400年前,总结中医学经验的第一人、也是切脉治病的第一人扁鹊,在邢襄大地以及全国各地巡医过程中,利用内丘扁鹊山封地,全心全意为人治病剔苦。而今,太行泉城美丽邢台为弘扬扁鹊开创的中医文化,中医门诊越来越多,到处可见扁鹊中医堂门诊。这里的扁鹊堂,便是其佼佼者,深受患者喜爱。扁鹊堂一层扁鹊文化展馆里,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年扁鹊行医“泽佑众生、德润邢襄”的主题,体现了杏林高手“厚朴善美,勤奋自强”的精神,传承着华夏魂宝中医养生的方法。这正是:
东门烟火连万家,
望齐丰碑兆华夏。
红尘滚滚悠韵远,
鼓乐声声向天涯。
天地水官辉城郭,
居仁学府沐朝霞。
驴夫营街龙岗驿,
扁鹊医堂传天下。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