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王玉山老师教我螳螂拳
作者/马鸿冰
1966年春,那年我19岁,就读一个中专学校。记得一个傍晚,我和几个同学经过延安二路小公园时,看到一群练拳的人,拳法刚劲,招式精妙,我们都看呆了。
经打听,拳师近八十岁了,是赫赫有名的莱阳三大山之一的王玉山。老人家曾在1933年在南京举行第二届国术国考中,代表青岛市打过擂台,并获国术冠军奖。我们从心里由衷的佩服和敬仰王老师。当天我们几个同学都报了名,成为王玉山老师的一名学生。

王老师那年己进耄耋之年,下腰踢腿不及当年,但他仍事必躬亲,手把手地教我们这些毛头小子。他慈祥和蔼的告诉我们;练武主要是强身健体,祛病消灾,保家卫国,不可用来打架斗殴。练武之人的武德非常重要,只有好的武德才能把武术修练的功底深透。如今我已近八十岁的人了,老人家的教诲毕生牢牢地烙印在心坎上...

平日教我们拳脚的主要王老师二儿子王元亮,有时他的四儿子王元乾也在帮助教学生。
王元亮我们都喊他二哥,他和蔼可亲,辅导我们不厌其烦。他的武功很扎实,至今我记忆犹新。还有王老师几个得意大徒弟王德君、郭克礼、朱宝亭、苏亦深、王玉铎等人,也时常来给我们指点迷津,受益非浅。

后来王玉山老师到大庙山开场授徒。我因离家较远,就跟着大师兄王德君和二师兄王玉铎在太平山上习武,从启蒙的《乱借》《崩步》,再到正规拳《摘要七段》和《巴肘四段》,其中地趟拳练得得心应手。
如今王玉山老师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八年了,王德君大师兄和王玉铎二师兄也乘鹤西去,物过境迁。想起敬爱的王老师和二位师兄的音容笑貌,令人唏嘘不已。

2010年秋,我作为青岛市人大代表,提出青岛市应建武术馆的建议,青岛市体育局有关领导和市武术协会周涛秘书长面复代表建议时,提起我的老师王玉山先生,并赠送我一本《青岛武术百年》的精装书。翻开此书第47页,看到了王老师在南京打擂的照片,看到老人家的慈祥面容,顿时引起老人家当年教我练太极螳螂拳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引起了我无限对老师的怀念!

作者简介;
马鸿冰,中共党员,青岛大学副教授,青岛市第十一至十四届人大代表,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第四届青岛武术协会顾问。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