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润武
人生的旅程中,总有那么些时候,我们需要独自面对生活。刚毕业时,我被分配在离城20公里的偏僻乡村。那里,夜晚静得能听见风掠过树梢的声音,我独自在那里值班,自己做饭自己吃,唯有忠诚的狗儿陪伴左右。
那时候的日子,简单却也充实。自己做的饭菜,虽说简单,却满是对生活的热爱。夜晚的星空格外璀璨,仿佛触手可及。在那片寂静的土地上,我学会了与自己相处,学会了在孤独中享受孤独,没有琐事的烦恼,没有无谓的争吵,僧侣道人般的生活,是精神快乐的家园。
如今,女儿在外地工作,妻子去给女儿看孩子,我又再度成为孤独者。再次回到自己做饭自己吃的生活,心境却已大不相同。白天,出去办事,为生活奔波忙碌;晚上,自己斟满一杯酒,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饮下一杯酒,灵感悠然生,于是,拿起手机,将这一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这也许就是孤独者的快乐吧。
旧社会,将人分成三六九等,新社会一视同仁,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人们充分地尊重,让人们在这个社会中获得平等而体面的生活,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最好体现。
有的人爱结交,有的人爱独处,有的人爱钻研,有的人爱劳动等等,这些都是因人而异,都遵从了人们的个体本心,所以,人们在生活中不自觉地依从本心所求,与志趣相投的人结伴相处,在相处中得到满足与快乐。
年轻时,热衷于朋来友往,热衷于场面排场,在寻求价值中得到自己的快乐。年长时,厌烦于嘈杂环境,寻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在安静的环境中寻求内心的快乐。虽然人们的圈子不同、追求不同,但输入内心的快乐却相同,都能使人精神愉悦,享受生活。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在这独自生活的时光里,我仿佛找到了古人那份悠然自得的心境。没有了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没有了精神内耗,得以独享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回想过往,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努力付出,期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可。然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很多时候,你付出得再多,别人不理解也是徒劳。既然如此,又何必执着于他人的眼光和评价?倒不如抛弃一切烦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以精神家园装扮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应当时常反思自我,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善良。不奢求过多的物质财富,不追逐虚荣的名利地位,过简单的生活,以善为人,以诚待人。
在我独处的时光里,深刻地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在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我们摒弃了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回归内心的本真,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美好。
内求于心,不为外侵。让心灵在宁静中得到滋养,让精神在独处中得以升华。正如王阳明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只要内心充满光明和能量,又何惧外界的风雨和幽暗?
独自生活,并非孤独寂寞,而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在这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里,找到真正的快乐和自由。愿我们都能在这喧嚣的世界中,守住内心的一方净土,享受独自生活的快乐。
作者简介:高润武,烟台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纸媒、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