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汪广仁教科文平台】



《战争下的和平》导读(142)
原著:鲁 岱 导读:汪琪铃
【名家推荐】《<战争下的和平>导读》值得深读:知道了小说《战争下的和平》,更有“导读”的成功。这部长作品,挑灯的是中国历史,点亮的却为当今世界的反战争。因而,我不得不说,《<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只要你细读、细想、细研,就一定会说:“历史与现实,果然龙套!”还会说:“社会与战争,需要反省!”我汪广仁推荐这部作品,盼天下和平,愿世人幸福!(注: 汪广仁,博士、教授、国际教育研究院院士,曾受H锦涛接见,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校园作家,为中国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客座教授)


上第141章《陷落的是软弱》,写到7月31日,天津沦陷。
这第142章《民族潮下的中国凝聚》,写面对北平与天津的陷落,蒋介石夜不能寐。蒋介石在南京励志社主持召开国防联席会议。蒋桂战争之后白崇禧第一次来到南京,受到何应钦宴请。会议上,蒋介石、何应钦、刘光、汪精卫等诸多国民党元老发言。国防联席会议决定全面抗战后,中国开始组建战时政府,制定战时政策及军事战略,统制经济,发布命令征用兵力,开始向战争状态过渡。同时,赋予了蒋介石以战时的绝对统帅权!国民党国防联席会议之后,1937年8月9日,日本蓄意制造“虹桥机场事件”,松沪战役爆发。蒋介石完全采用被动战法。1937年11月1日晚,松沪战役结束。上海沦陷。
我们来看看作者如何写吧:
华北两座最重要的城市北平和天津被日军占领之后,蒋介石在《蒋中正日记》中清楚的写道:“平律既陷,人民荼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为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不如抗倭作战。”这个晚上,即1937年8月4日,蒋介石几乎整夜不能寐。他在思考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以顽强的民族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抵抗力,但是,仍不能阻止日军的疯狂进攻。这是何道理?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小战役小有胜利,中国军队为什么都是节节败退?甚至是不堪一击!这里,除了武器因素和战术因素之外,少不了人心的凝集原因。”于是,3天之后,也就是1937年8月7日晚,蒋介石以国防会议议长的身份,在南京励志社主持召开了国防联席会议。
出席国防会议的人员,有国防会议的委员和中政会委员。其中,有国民党重要领导人、政府办公室中的院、会及各部首长、三军主要将领,以及重要省份的主政者,特别是包括那些和蒋介石关系较为疏远甚至紧张的省份主政者,如广西的白崇禧、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山西的阎锡山。
晚上8时,国防联席会议正式举行。会议的正式人员有蒋介石、林森、汪精卫、孙科、陈立夫、阎锡山、冯玉祥、刘湘、白崇禧、何键、张群、程潜等,共到会41人。红军中的周恩来、朱德也收到了与会邀请,但红军未派代表列席。
会前3天,也即是8月4日,白崇禧乘南京提供的专机飞抵南京,此为蒋桂战争之后白崇禧第一次来到南京。蒋桂长期尖锐对立形成的不快与尴尬,在民族危亡之时迅速弥合。白崇禧抵达南京的当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白健生到京,团结可喜,其形态皆已改正矣。”
白崇禧抵达南京的当晚,出席了在何应钦公馆举行的“会报”。何应钦公馆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南京大学北园斗鸡闸4号。公馆始建于1934年,由著名建筑师沈鹤甫设计,辛峰记营造厂承建,西式风格野墅。占地面积7782平方米,建筑面积2869平方米,计有二层楼房3幢、三层楼房1幢、四层楼房7幢,另有附属平房。别墅坡屋顶上铺蓝色琉璃筒瓦,拱形门窗,黄墙砖框,别致威美。屋外绿树成阴,风景怡人,不失民国官府建筑一宠。
晚宴,丰盛自不必说。何应钦召会了在宁的政军界名流,为白崇禧接风洗尘。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出生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字健生,回族,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他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率广西军队抗击日军,与蒋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建胜果。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等。抗战结束后,白崇禧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
宴会上,何应钦首先致词:“白司令,我代表蒋议长欢迎你的到来,欢迎你的大义凛然。在民族危急关头,白司令抛开个人安危,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这是值得整个中国军人学习的,这是值得历史记颂的。来,我首先举杯,敬白司令一杯。喝了这杯酒,团结抗日又多了一份筹码!”说着,何应钦提杯与白崇禧手中的酒杯,一碰两响,再一饮而尽。第二个敬酒的是孙科。他站起来说话:“白司令,三民主义已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这一次却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白司令你在这方面已成表率。我这一杯酒祝贺你用军威去痛击日本强盗!”两个人也是杯碰两响,畅饮一团。接下来,陈立夫、唐生智、张继、张群等人,都先后给白崇禧敬酒。席间一片热闹。最后,白崇禧也站起来,向与宴人员一同敬酒致词:“各位将军,鄙人才疏学浅,又不胜酒力。承蒙诸位举杯,作为回敬大家,我借这一杯酒通报一下广西的军力。目下,我广西军力共有7个师,其中有6个团充当兵工在开矿,因此,约有5个师的兵力可以使用于对日作战,可以为国效劳,听从党国调遣!”“好!”众人一口赞叹:“广西兵勇,抗日有望。”于是,整个席桌很快的进入高潮。众人言来语去,交错觥筹,许久方散。有诗记白崇禧:
军帽顶天立武威,鼻梁直挺担平眉。
和神两眼和为贵,秀美颜容秀作魁。
耳廓巴圆唇齿白,彰红证艳战功堆。
聪颖异常勤是本,一生忠国敬军徽。
在国民党联防会议上,蒋介石于致词的最后说:“所有这次会议议决的计划种种,我们如果能够切实做去,而且能够适当之处置,就能够奠定了我们民族、国家复兴的基础,如果处置的不得当,那就必陷国家、民族于万劫不复之中。换言之,目前中国之情势,乃是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与会者作了《卢沟桥事变之经过及处置》的报告。他提到了华北战事形势的严峻,并提到会议召开时的前方战况:“自8月1日起,杨柳青、南口及平津等方面,均为轰炸甚烈。目前,南口等地在对峙中。关于战事详报,还没有接到29军的报告,我方阵亡将士约5000人,其他物质上损失很重。日方死伤1000人。”
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刘光做了《军事准备事项》的报告。他提醒与会者“关于敌军对我使用的兵力,秘密的增调大概有8个师,预备总数有24个师。日军主力集中于华北。”至于中方的应对,刘光说:“中国将划分4个区,兵力之支配大概为:一、冀鲁等地60个师;二、晋绥察15个师至20个师;三、上海、杭州、乍浦10个师;四、福建、广东等地15个师。预备军区有广东、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平汉南段奥汉段。”
介绍完军事形势和军事准备之后,会议就转入最为重要的任务:决定和与战大计!在决定之前,蒋介石再度发表演讲。他说:“现在这回中日战争,实在是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如果这回战争能胜利,国家民族就可以复兴起来,可以转危为安,否则必陷国家于危亡之中。中日战争,假如中国失败,恐怕就不是几十年,甚至于几百年可复兴的了。今晚能与各地长官、各位同志聚集在一起,来讨论大计的决定,这对于我们国家的存亡,有绝大的关系。胜利是党国的幸福,生死存亡,义无反顾。就是失败了,也可以对得起后辈和我们的祖先。因此之故,应绝对将个人的一切撇开,完全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来讨论决定大计。”
众与会者都听得入神,有的还在私下里小声议论:“日本贪得无厌。”“两国的和平是不可能的。”“只有战,才可见希望。”
蒋介石接着说:“许多人说,冀察问题,华北问题,如果能予解决,中国能安全五十年。否则,今天虽然把他们打退,明天又另有事件发生。有人说,将满洲、冀察明明白白的划个疆界,使不致再肆侵略。划定疆界可以,如果能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的资源,日本不得有丝毫侵占之行为,这我敢做,可以以长城划为疆界。要知道,日本是没有信义的,他们就是要中国的国际地位扫地,以达到他们为所欲为的野心。所以我想如果以为局部的解决,就可以永久平安无事,是绝不可能的,绝对做不到的!”“对。”“对!”又有人小声赞同。最后,蒋介石呼吁:“大家今天要有一个决定。如果看到我们国家不打战要灭亡的,当然就非打不可。是不是不打战将来失地可以不久能恢复呢?请各位为民族为国家的存亡作个忠的打算,将敌人的优点缺点,同我们的优点缺点加以缜密的考虑,尽量的发表意见,以决定我们今后的方针。”
蒋介石讲完,汪精卫说话了:“我发表四点意见。一、目前中国的形势,已到最后关头,只有战以求生存,绝无苟安的可能。二、战时的准备速率,并不因战事而有阻碍,且比平时为速。三、最后的胜利,是操纵在有高尚品德的一方。四、精神是驾驭物质的,物质乃是为精神所利用的。物质的损坏不足惜,只要精神的贯彻永久的存在。”接着又有好几个人讲话。国民党元老张继讲到:“宣布断绝国交,予以严重态度,表示中国的坚毅决心。”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认为:“只有抗战,予打击者以打击,才能谈生存的要义。但是,我个人认为,宣布断绝国交,有影响战事的运用;给他一个不宣而战,有利于我甚多。”四川主席刘湘在会议上表态:“我做三点表态。一、四川人民愿在政府领导下,作不顾一切的为民族求生存战。二、最后的胜利,必属于我,惟有持久抗战,可以奏杀敌致果之效,方知多难兴邦,言之不谬。三、以两年为期,四川可以出兵员五百万!”
会议至最后,蒋介石要求所有的与会者对战与和进行表态。他说:“如决定抗战,请各自起立,以资决定,并示决心。”结果,与会者不约而同的全体起立,决心抗战。同时,由蒋介石提起歌名:“大家一起唱中华民国国歌。”旋即,《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歌,响彻整个励志社之会场:
山河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胄,东方称雄。毋自暴自弃,毋固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创业维艰,缅怀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务近功。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
国防联席会议决定全面抗战后,中国开始组建战时政府,制定战时政策及军事战略,统制经济,发布命令征用兵力,开始向战争状态过渡。
1937年8月11日,国民党中政会开会,决定设海陆空军大本营,由大元帅代表国民政府主席行使统帅海陆空军之权。该会还通过《国防最高会议条例》,决定成立国防最高会议,为“全国国防最高决定机关,对于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负其责任。”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为国防最高会议主席,中政会主席为副主席。成员包括中枢党政军各方面的首脑人员。职责为:1、国防方针的决定;2、国防经费之决定;3、国家总动员之决定;4、其他与国防有关重要事项之决定。国防最高会议主席拥有极大权限,可以对党政军一切事项“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从而赋予了蒋介石以战时的绝对统帅权!14日,国防最高会议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国防参议会为国防咨询建议机关,以容纳党外抗日分子,同国防最高会议一起负责筹划抗战国策。
中国战时机构的建立,为即将到来的全国性抗战作了组织和战略准备,使中国能够在日本的进攻面前从容组织抗战及实施抗战方略。
词《木兰花•自卫抗战》:
日冦疯狂吞领土,蛮理入侵强暴掳。飞机烈炮轰无羁,人命草菅涂臭路。
尊严岂是遭人吐,万众一心同愤怒。攻防自卫战犹酣,卫国保家何惧有?
国民党国防联席会议之后,8月9日,日军驻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西部派遣队队长、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乘骑摩托车越入中国保安队警戒线,向虹桥机场方向疾驰,不仅不听中国方面的停车命令,反而向守兵开枪。中国保安队被迫还击,将两人击毙。这就是所谓的“虹桥机场事件”,即大山事件。大山事件的发生,既是日军的蓄意谋划,也使得上海的形势变得骤然紧张起来。
中国政府已意识到日军制造虹桥机场事件,是大规模进攻上海的征兆,上海战事处于一触即发之势。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在事变刚发生时,即令“第87、88两师,做输送前进的准备”。8月11日晚,国民党军事当局决策围攻上海,密令张治中率领所部第5军第87、88两师于当晚向预定之围攻线推进,准备对松沪发动攻击,并急令该军在西安的第36师火速南返,参加上海战事。同时,令在蚌埠的第56师,在嘉兴的炮2旅炮兵1团,在华北的炮团之1营,“星夜开赴苏州归张治中指挥”。
连续多日,张治中在所部完成对上海日军进攻的部署后,决定先发制敌,准备8月13日拂晓以前开始对虹口和杨树浦日军据点发动进攻,以在日军援军和日军对中国军队的作战意图琢磨不定时,乘其措手不及,“一举将敌主力击溃,把上海一次整个拿下。”然而,因为接获南京方面“不得进攻”电令而未能行动,致使军事计划耽搁,给了日军从容而美好的部署机会。中国军队只好坐着等待失败!
被动挨打。怕死就得死!
痛失主动进攻的战机之后,国民政府完全采取了被动战术,即所谓的封江战疫。殆误战机之后,中国军队仿佛一觉醒来,再行组织主动进攻,但是,主动进攻的良机已失,再进攻便是收效甚微,而且,付出了重大代价仍未能达到目的。正如一位日军官在攻下上海之后说:“对付中国军队,不需要动什么好多的脑筋。”是的,失去进攻机会之后,蒋介石下令采取封江措施,梦想通过封堵长江以阻止日军进攻。
读者朋友们:蒋介石毕竟还是差那么一点点“大智慧”!他对付军阀还是有一套,但是,在正统的军国和军党等“大大”面前,还是逊色一筹。比如,在抗日大局上,他的决策,存在诸多纰漏甚或“弱智”。卢沟桥事件,北平、天津陷落,这一次上海陷落,都与他的决策相关。后面还有许多战例,均显其“决策失美”,难怪国民党的天下不长,事出有因。今言: “一个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古言: “一个好皇帝等于一个好朝代”。哲言: 领航人决定大海的波涛。
我们来继续看看作者如何写吧:
封江江段在江阴。时值有“甘露”、“青天”等3艘测量舰和两艘炮舰将长江江阴下游的航行标志如灯标、灯船、灯塔等一并拆毁,并将港道阻塞,阻止日舰冲入。8月12日,又有舰龄较长的“通济”、“自强”号等8艘舰艇及向国营招商局和各轮船公司征集“通济”、“华富”号等20艘轮船,一共28艘船舰凿沉堵塞江面。不久,又征用3艘商船和抽调“海容”号等军舰沉塞,可谓黔驴之技穷极!如此照搬,前前后后共凿沉大小军舰、商船35艘,合计吨位6万8百余吨。随后,又将镇江、芜湖、九江、汉口、沙市各地的趸船计8艘拖往江阴江面下沉,并由苏、浙、皖等地征用石子2354英吨,约3000吨,大小民船和盐船共185艘,陆续沉塞。同时,密布水雷,派海军镇守,可谓构筑了“坚固”的封锁线。让人啼笑皆非。
然而,日军出动大批飞机沿江轰炸中国军舰和中国军队。8月16日,日机轰炸江阴段;9月22日,日机持续轰炸6个小时;23日,日军又出动六七十架飞机,将中国的“平海”、“宁海”两舰先后炸沉;25日,16架日机轮番轰炸江阴附近的“逸仙”号军舰,至进水,被迫搁浅,随后,日机又将中国增援的“建康”舰炸沉。10月8日,中国海军又有8艘军舰弹竭船损,沉没江中!在日后的沿江争夺战中,中日军队继续对峙、激战,整个松沪战役共持续3个月,给日本侵略军“速战速决”战略以沉重一击,使日海陆空部队遭受“七七”开战以来从未受到过的打击和损失,迫使其不断增兵,把20多万日军吸引到长江三角洲地带,从而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对全国抗战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援。
松沪战役,几十万中国军队为国捐躯。
1937年11月1日晚,松沪战役结束。上海沦陷。
读者朋友们:纵观整个松沪战役,中国军队采用的是“硬碰硬”战术,基本没有“战略”可言。或者说,全程战事,中国方面主防,日本方面主功。人们不难想象,一场几乎缺少“兵法”的战斗,焉有不败之理?自古战事,赢兵法者嬴!后述中,毛泽东领导的八路军,在日军的占领地,无论小打或大战,几乎每战必赢,靠的就是兵法!这个世界上,最高的学问就是方法。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喽!


【作者汪琪铃附言】
飞兔乘龙——我导读《战争下的和平》
读者朋友们,你们是龙的传人,是《战争下的和平》亲爱的帝者!
这兔年的天空,异彩纷纭,飞字前头文已序,只待君来早!
是的,在我第一眼见到《战争下的和平》时刻,猛然想到了:这作品像谁?给谁?
翻览了简介,品味了字文,章章句句静淌着一种典雅细流,洗人心懒。于是,有了一种萌动……嗯,是应该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作品,传承这部作品……
本来,导引方式可以万千,不拘一格,可我偏编儿的要告诉朋友们:峰岭能飞兔,文海可乘龙。提着一颗善良的心,游离于章里卷间,便是《战争下的和平》!
看看每一章,拥有五六千字,不长也不短啊。故而,有了承上启下的“章导”。不过,中途也应该设置个驿站,让龙们歇歇眼神,是为文中“点缀”。喝彩并非无原则的,有则颂之,一两处都行,链接朋友们的愉意,彼此胜出。
开章刹曲藏迷诱,引后连前总是圆。
有人说,这岂不像或含古典名著风味了吗?嗨,这是一个“辣喉舌”问题,答案还是让读者朋友们去品评喽!
另外,还请诸君近距离知道“天缘三色”:
(一)《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至少有如下三大全新点:
其一,历史小说创作,采用虚实两条主线叙事;
其二,每一章五六千字,穿插二三处导读;
其三,文中嵌入画龙点睛式诗或词或曲等。
(二)《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至少有如下三大全新主张:
其一,创建三美主义:尊重强者,扶持弱者,共同享受生命;
其二,确定:战争状态下,和平不能成立;
其三,好战和依赖战争是人性的弱点。
(三)《战争下的和平》导读本,至少有如下三大写作特色:
其一,有丰富的肖像描写与景物描写;
其二,虚构人物的名字与其在故事中的角色基本一致;
其三,历史人物与事件都是在真实的基础上予以运笔。
这里,我还提出一种“战学”研究概念,其内容含六大板块:战事学,思想学,人物学,艺文学,史今学,著导学。已有愚意,暂惧露笔;导者心绪,纳智笃行。
这里,我及原著作家鲁岱老师携手拱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战争下的和平>导读》事业的尊者、同仁之指导或厚爱!

【原著作者简介】
鲁岱,男,原名鲁仲强,湖北省大冶市人,高级中学退休教师,中国半朵文化馆研究员,湖北省《荆楚风韵》杂志社副社长兼主编。主要著作:一部120余万字的三卷本历史小说《战争下的和平》及由天才女作家汪琪铃导读的140余万字的《〈战争下的和平〉导读》,一首2万余行当代神话散诗《太阳韵》及由此改编而成的38集同名剧本,一部78万余字乡村振兴小说《黎明诗韵》及由此改编而成的56集剧本《五粮天》,一部与第二作者汪琪铃合写的23万余字半传体小说《赤水河上的仁梯——汪广仁》及由此改编而成的38集剧本《仁梯汪广仁》等。创作发行了歌曲《我真的看到了》《汪广仁》以及春晚押尾曲《难说再见》。本人学味浓,付出多,收获少,但甭管绿肥红瘦,进取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联:13477739786。



【本期责编:汪忠堂 上传:林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