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纪念共和国成立75周年
腾 飞 的 乡 村(长篇小说)
博爱人
《腾飞的乡村》故事梗概
作品完整展示第一书记,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经过艰难困苦的奋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成功转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作品语言故事性强,通俗易懂,颇具幽默感,在幽默中隐含些许忧伤,更饱含着对农村、土地、农民的深情眷恋。作品既有对创业失败的惋惜,也有对农民小农意识的批判;既有对腾村艰难历史的回顾,也有对腾村孜孜以求的现实描绘;既有对乡村干部违纪问题的揭露,更多的是对乡村干部的艰辛和开拓精神的颂扬和鼓励;既有对乡村现实的不满,更有对美丽乡村建设、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烈向往。
第五章 一年屋,十年粥
42
返回村委的路上,两人淋着大雨,一个劲地打喷嚏。
“他妈的,唐基尤狗娘养的!”莫迪抹一把鼻涕雨水,骂道。“叫他报扶贫移民他不报,叫他搬离他不搬。还好没压死他!”
这次台风来袭,三天前就有天气预报了。三天时间里,帮扶人上门劝过一次,支书唐理尤与莫迪劝过一次,第一书记谭懋功和村委主任唐经盛也劝过两次,唐基尤都不肯搬离。他说,我都住了几十年了,大风大雨见过上百次,有一次还下拳头大冰雹呢,房子照样没事。不搬,照样稳坐泰山,在危房里睡大觉。
“唉,别发牢骚啦。假如死了人,你我都要挨处分,说不定还要连累镇领导呢。”谭懋功叹道,“都怪我们心肠太软,没有强制他搬离。房子倒塌,只要不死人,就不要紧。要是真死了人,谁也逃不脱干系!还好,没死人,真是险过猴子剃头!”
猴子拿剃刀,危险呐。两人惊魂甫定,回到村委,已经是凌晨一点多,谭懋功顾不得休息,马上把情况汇报给包村镇领导。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脑子里一直在想怎么解决他住房的问题。天一亮,正准备洗脸漱口,他就接到黄镇长的电话答复:通过便捷程序,立即给唐基尤安排危房改造。他心中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谭懋功给支书唐理尤电话,要他从永红圩买两张毯子,两套大人衣服,两套女人衣服,四五套小孩衣服。唐理尤晚上一般住镇上。
“要这些东西干嘛?”唐理尤嘻嘻笑,他不知道昨晚的惊险。
“哎呀,别提啦,唐基尤家昨晚房子倒了!”谭懋功叹一口气。
“死人啦?”唐理尤头都大了,嬉皮笑脸一扫而光。
“人倒没事,全撤出来了,家当全没了!”
等唐理尤风风火火赶回村里,谭懋功、莫迪和他一起,带上新买的被褥衣服常用生活物品,来到唐基尤哥哥家里,把被褥衣服给他们。经过与他哥哥协商,唐基尤暂时在他家住着,一直住到新房建好。
“现在政府已经给你危房改造指标,按目前政策标准,你们户可以补贴两万七千块钱。”谭懋功给唐基尤讲政策。
唐基尤听后不但不高兴,反而唉声叹气地发愁。谭懋功问他怎么啦,有什么困难吗?他说,现在家里总共加起来不到一千块钱,危房改造是先建后补,建房子最少要三万多块钱,没那么多钱,因为前几年看病所有亲戚都借遍了,还没还上。自己给村里养鸡大户喂鸡,每月两千块钱,还债一千五,剩下的只够买药,肉都很少买。他越说越伤心。
谭懋功听了,心里十分难受,之前,村里也曾给他报危房改造项目,由于他说自己没钱,就一直搁下来,直到房子真的倒了。谭懋功心想:怎么办呢?
尽管一时想不出办法,但还是安慰他们说:“你们先好好搞好生产生活,房子事情我来想办法解决”。
回到村委,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就唐基尤建房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商量怎么去开展好这项工作。会上大家对建房的情况进行分析:建房子包工包料,按现在市场行情,最少一平方米要五百五十元(不包括门窗,水电安装)。按一厅两房,一厨一卫计算,最少要六十平米,起码要三万三千元才能建好。加上安装水电门窗,就得要三万六千元。目前贫困户家里又拿不出钱来,危房改造补助的钱远远不够,加上又是先建后补,不先给钱也不会有包工头愿意承建。
“你不该说‘房子的问题我来想办解决,’”村委主任唐经盛抱怨谭懋功。“万一解决不了怎么办?总是大包大揽,什么事都说‘我来想办法’,让村民养成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自己不去想一点办法,都靠村委给他们解决,村委也想不出办法啊。我看你怎么办!”
唐经盛经常放炮,遇到不平的事,或者碰到难办的事,就发牢骚,谭懋功理解他。
“我不是无原则的大包大揽,这是我们责任所在。”谭懋功解析。“作为共产党员,组织叫我来担任第一书记,群众选我们当村干部,我们要有担当精神,要主动去负责,主动想办法啊!”
43
村两委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最终没有想出很好的解决办法。
就一个问题,专门开两个小时的会议,在腾村是少有的,以前的专题会议,或多或少,都要附带研究其他几个问题的。或是在正题之前,或是在正题之后。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谭懋功心情十分失落,心里十分难受。当天晚上他彻底失眠了。
“当时申请下来当第一书记的初心和使命,我不能遇到一点问题和困难就退缩,这点问题都没有决心和信心去解决,怎么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怎么完成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使命?”他翻来覆去都在想这个问题。
他下定决心,不管想什么办法,就算自己赔上半年的工资,也要盖好这个房子!想了一整晚,终于想出一点头绪和思路来,计划联系包工头先建后结,第一个不愿意,就找第二个、第三个,相信总有一个包工头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会有同情之心,乐于助人之情;二是寻求后盾单位的支持;三是联合村两委干部帮忙一起动手,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他始终相信,不管多大的困难,只要团结起来,有信心和决心,就一定会胜利。
第二天谭懋功和支书唐理尤讲明想法,支书认为可以试一试。唐理尤找了几个本村“建筑公司”的联系电话,谭懋功就带着工作队员莫迪,一个一个去找。在腾村“一建”唐经浩师傅家,他们说明来意,把具体情况和他说。
“价格方面可以低一点,但是工程做了多少就要结多少钱,因为要买材料,又要支付人工钱。如果不是这样,真的做不了。”唐经浩说。
第一枪打了哑炮。从唐经浩家出来,谭懋功心情有点低落,但他没有放弃。接着又找了“二建”、“三建”,直到找到“四建”的包工头,答复还是“一建”一样。他拖着疲惫的脚步,带着失落感回到村委。但他不能灰心丧气,他始终相信“只要有信心,铁棒磨成针”。他从“一建”包工头唐经浩那得知,可以找“五建”,包工头叫唐经能,是一位老党员,是十年前退下来的村委主任,目前在龙嘴村做工程。龙嘴村有两千多户六千多人,建房的较多,工程也较多,不一定有空。他们这些“建筑公司”就是三五个人,大工小工一起干,帮村民建房子,十几二十万的“工程”。谭懋功又带上莫迪,到龙嘴村找老主任唐经能。看到他时,年过七十,身体稍微有点胖,皮肤古铜色,眼睛有点斜睨,看起来忠厚老实。
在唐经能的建筑工地,谭懋功自我介绍,并讲明了来意。其实不用介绍,唐经能也知道他是村里的第一书记,平时见面,他还跟他们打招呼呢。只是他是退休村干部,又到处揽建房的活儿,没机会相处。
“像这种活,以前的话,我也许会接。”唐经能沉思了一会说,“但是现在这边工期紧张,恐怕照顾不过来”。
谭懋功一听,感觉到还是有一丝机会,他并未一口拒绝。
“我听很多群众说你以前当村主任的时候,为群众做了很多实事好事,群众对你的赞誉很高。”他灵机一动,脱口而出。
“是啊,我以前当主任的时候条件差、资金少,为群众办实事真的很难,但我从没有放弃,修路、修水利一件一件都顶着压力办好。”新来的第一书记居然了解自己的光荣历史,唐经能心情十分愉快。
“老主任,你是老党员也是老主任,现在是经济能人了,全国上下都在打脱贫攻坚战,我们村也是贫困村,你就帮帮我们好不好?”谭懋功趁热打铁,又褒他一句。
“那好吧,我们回去看看现场再说,”唐经能老主任沉吟良久,到底抹不开面子,终于肯回村看现场。
谭懋功一直紧绷的神经,初步放松下来。他朝莫迪悄悄吐了一下舌头,扮了个鬼脸。
44
腾村与龙嘴村之间,隔着一座冲锋岭。龙嘴村在北面,腾村在南面,解放初期,还一度共同组成一个村。两个村子之间,多有通婚,村民之间感情融洽。
1945年正月,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正在酝酿,起义领导者李云嵩、覃注礼、覃震声等人,在寨德村覃震声家震声楼里经常秘密开会,被伪兴旺县政府侦知。当时,任覃震声家乡仁厚乡乡长的龙嘴村人莫祖荣,知道伪县政府要收拾起义者,心急如焚。他是地下党员,但他既不是起义领导者,也不是参与者,他是组织上安排在外围掩护起义的。他也只能单线联络党外人士、伪县参议会副会长覃震声。他丟下公务,跑到震声楼找覃震声,家人说,覃震声到腾村他表哥那里打猎。莫祖荣又跑到腾村,叫他嫁到腾村的姐姐找到覃震声,才避免了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胎死腹中。后来,起义打响,最后被国民党十倍兵力绞杀,牺牲一百五十多人。李云嵩、覃注礼、覃震声,被押解御林枪决。覃震声不是共产党员,也跟着李云嵩、覃注礼高呼,“共产党万岁”,慷慨赴死,英勇就义。莫祖荣因为没有暴露,伪政府只作为嫌疑人逮捕,后来组织营救出狱。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御林市容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任上离休。
来龙嘴村时,谭懋功与工作队员莫迪共骑一辆电驴,返回时,谭懋功坐上唐经能的摩托车后座,让莫迪自己骑电驴。电驴没有摩托车动力强劲,一个人也追不上唐经能的摩托车。他们走的是山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谭懋功被颠得尾椎骨都疼了。旧时这条山路,是兴旺县往永红镇的必经之道,后来新建了公路,才荒废了。当年,莫祖荣走的就是这条山路,经过腾村,到仁厚乡公干。
到了现场后,唐经能从口袋里掏出软尺,丈量唐基尤倒塌房子的地基。其实,他对唐基尤家很熟悉,都是姓唐人,论起来还是叔侄关系。村里不找他也就罢了,找上他,他又是退休的村主任,肯定会帮忙的。他和谭懋功拉软尺,莫迪登记数据。这个场地,建一层的话,可以建设六十二平方米,按照目前市场价格,包工包料最低每平方米也要五百五十元,一共要要三万四千一百元,门窗、水电安装还没包括在内。
谭懋功把具体情况又重复一遍:政府补助资金两万七千元,情况你也看见了,这个贫困户家里真的没有钱。
“你看不能不能少一点?”他对老主任说。
“好吧,那就少点,为腾村脱贫工作做点贡献吧,”老主任唐经能又想了想,掐着指头算了又算。“五百元一平方米不能再少了,总共三万一千元,我带米来上工,赔钱赚吆喝,一分钱都不赚。”
但是,他提出一个条件,要谭懋功给他做保证,补助款到村后要马上结清工程款,他要付人工钱,农民挣个钱不容易。一般人听到要做担保,肯定心里窝火,他妈的,老村委主任做政府的工程还要做保证,真是多此一举!但谭懋功一听,心里别提多高兴啦。他当场就写了保证书,交给了他。唐经能见第一书记这么爽快,把保证书揣进兜里,还提了一个意外的建议。
“谭书记,你不是本镇本村人,但你还那么热心为我们村办事,你的行为让我感动,”他真诚地看着谭懋功。“我就好人做到底吧,情况是这样的,上个月我有个工程,拆下来一些门窗,还能用。如果唐基尤不嫌弃的话,我可以免费给他安装上”。
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不用操心门窗啦,不必发愁门窗钱啦,老主任真是带米上工赔钱赚吆喝。谭懋功听了,连忙道谢,唐基尤更是感激涕零。
“谢谢你,真的谢谢你,”谭懋功连忙拱手,又双手去握老主任粗糙皲裂的手。
“啥时候动工?”唐基尤更加急不可耐。
“三天吧,”唐经能老主任道。“等龙嘴工程打完二层楼顶,我就把工人调回来开工。”
——未完待续——
文/博爱人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博爱人,本名唐海干,男,生于1965年12月26日。广西兴业县人,大学毕业。熟悉热爱农村,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现供职于广西兴业县经贸科技局。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