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运河旁月季花怀想》
作者:李石
2023年5月,我去了通州逛一逛,为的是想看看北京副中心建设成什么样儿?骑车行走在副中心各条宽敞干净的街道旁,整齐的楼房,热闹的街巷,众多便民服务的各种商店分布在路旁,真是建设的好,人员素质高,环境保护的好,街美、人美、花更美,骑车经过潞邑东路、梨园南街、新华西街、运河东大街、吉祥路……。马路两旁种植月季花姹紫嫣红,纷纷绽放,我看着这些美丽的月季花。停下车子。问了一下正在整理月季花的一位老员工,他笑呵呵的说,如今北京市政府不是搬到通州来了吗,北京的月季花是北京的市花,如今通州种植月季的道路已达到100余条,通州满大街一片片月季花海,花开季节常见市民拍照。他说:“您到玉桥东里路口看看,那里黄、粉、白、红等各色月季进入最佳观赏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的确通州区精心打造一路一花,栽植的月季包括大花月季、丰花月季、藤本月季等40余个品种,在很多路段以多色的观赏月季为主,为通州市民营造出了良好的城市景观。也为我这个喜欢研究月季花历史的爱好者打开了眼界,我站在玉桥东里路口望着那一朵朵绽开的月季,不由的回忆起北京种植月季的历史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每当北京4月至11月围绕北京三环路的月季花争奇斗艳。好像镶嵌在首都一圈的花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初到北京的外地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北京到处是月季花?因为它是北京市的市花之一。1990年北京要召开的第十一届亚运会,这是中国首次举办洲际的体育盛会。当时,北京的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都希望在亚运会召开之前,把北京的市花、市树确定下来,因为这是宣传北京的一个特殊的手段。1985年,北京市花的评选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1986年还举办了市树、市花评选。当时在北京掀起了评选首都市花的热潮,1987年3月,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市政府建议确定北京市的市花为两种——月季、菊花姊妹花,市树定为国槐、侧柏。实际在当时我国其它城市范围内选两种花作为市花,也有先例。北京市选两种花作为首都的市花,是符合首都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的。
月季原产于中国,美丽的月季花是属于蔷薇科蔷薇属中的一个种,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神农时代,就有百姓将野的月季花,挖回家中栽植。汉代更是广泛种植于宫廷的花园里,到了唐宋时期已十分普遍。月季花开起来秀韵多姿从4月至11月花开不败,古时汉、唐时代,古代月季分布于湖北、四川等省,但近代在上海、南京、常州、天津、郑州和北京等市种植最多。约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的月季花传至欧洲。那里的园艺家把中国月季与其它蔷薇植物,他们反复复杂的操作研制出四季开花、花大、花香的现代月季品种。原欧洲仅有一年开一季开小花也无花香,所以,公认中国仍是月季花的原产地之一。
据历史记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月季远嫁欧洲。相传1867年,现代月季出现在法国拿破仑妻子约瑟芬皇后的玛尔梅松月季园里,世界上第一株中国月季与欧洲月季的杂交品
种群诞生,著名蔷薇专家让-巴普蒂斯特·安德烈·吉约一手孕育了这颗改变历史的新星Rosa 'La France',这也标志着现代月季的时代来临。欧洲的月季育种者代表人物为拿破仑一世皇后约瑟芬(Jos é phinede Beauharnais)。
在中国蔷薇科的蔷薇、玫瑰、月季花在欧洲统称为Rose。在当时,欧洲的花卉中花期最长开花最多的要数蔷薇,也称玫瑰,但每年只开花一次,花朵也小,后来欧洲皇家重金得到了中国育有三季开不败的蔷薇科(月季花)时,欧洲的园艺工作者纷纷争相以中国月季为资源与当地的欧洲蔷薇与中国月季用几十年进行反复的育种操作,从而形成了现代月季的庞大品系。国际园艺界将1867年以前的月季品种统称为“古代月季”,将以后培育成的品种称为“现代月季”。之所以将1867年作为划分的节点,与杂交现代月季的诞生直接相关。
这样杂交茶香月季很快成为世界月季的主流品种。如今,全世界已有3万多个的月季品种,其中1.1万个是杂交茶香月季。正是来自中国的月季品种,彻底改变了欧洲蔷薇的命运。在现代月季中拥有一个品种“和平”,她是有中国血统的杂交茶香月季。这个品种花朵硕大,花瓣40多瓣,黄色花瓣边稍泛出些红色,有香味且植株健壮。此花最初由法国育种专家弗朗西斯·梅昂1939年在法西斯的铁蹄下杂交育出的优秀品种(代号(3-35-40)。
这时正当二战爆发,梅昂竟冒险将为代号(3-35-40)这种月季的枝条寄往美国和意大利同行处繁育保存以防不测。从此,这代号(3-35-40)在美国迅速生产起来。1945年4月的一天,太平洋月季协会为代号(3-35-40)的月季举办展览会,历史上记载当天就是盟军攻克柏林。展会上在场人们一致同意,用全世界人民最强烈的愿望“和平”一词,给这个表现最优秀的月季品种命名。而美国月季协会将最高金奖授予“和平”月季的那一天,又恰为日本签字投降之日。当年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美国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第一届大会时,美国月季协会太平洋分会秘书向每一位与会代表赠送了“和平”月季,并附言“我们希望以此促进人们致力于维护持久的世界和平”。 “和平”月季的迅速走红,把月季由爱情幸福的标志跃升为和平的象征,成了代表和平友谊的名花。
中国月季花回归故土,让远嫁海外的月季回到娘家的功臣首先要归功于吴赉熙先生。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现代月季逐步回归中国。中国引进现代月季的代表人物首推新加坡爱国华侨吴赉熙(1881-1951),祖籍广东潮安,1881年生于新加坡,他17岁赴英国入读于剑桥大学,17年时间将所有学科几乎读遍,取得7个学位,最高为医学博士。辛亥革命前夕,吴赉熙旅游来京,原打算游历后返回新加坡,但看到祖国大好河山,于是决定定居北京(那时叫北平)。
二十世纪20年代吴赉熙在东城赵堂子胡同4号购得了这个四合院,出于对月季的热衷,将整个院落的三分之二,大约三亩半的面积改造成了西式风格的月季花园。在当时的京城知名度极高。二十世纪初,北京不过有着6、7个品种的古老月季品种,但都是盆载。但吴赉熙栽培种植的月季都是从欧洲和美国带回来的现代月季,是与欧洲的蔷薇杂交而培育完成的。相比花期更长、颜色更多。那时,北京地区栽培月季较少,更缺少现代月季品种。吴赉熙倾注平生精力,自海外搜求,到1948年为止,已引进国外200多个月季新品种,并扩大且繁衍到1000多株,许多国外较新的栽培技术也经由他传入北京。
1937年7月当抗日战争的爆发后,饱含爱国情怀的吴赉熙,将儿子吴炳琳也送上了前线,参加了抗战。1951年,吴赉熙病重。临终前,他提出要寻找接替他培育月季事业的人。但所幸,迟暮晚年之时,吴赉熙遇到了蒋恩钿这位知音。
在中国推广现代月季的事业没能落在吴赉熙后人身上。但正是蒋恩钿这位知音接过北京月季花这项事业的大旗,并将北京月季花的历史予以赓续。接续吴赉熙扛起北京月季花这杆大旗将北京月季花的历史予以赓续是蒋恩钿,蒋恩钿女士,1908年出生于江苏太仓,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与钱钟书、万家宝(曹禺)、于新轻、杨绛等为同窗好友。
蒋恩钿于1945年抗战结束后去美国留学深造。新中国建立后,留美深造的蒋氏夫妇携子女归国参加建设。1951年经林宗扬医生推荐,加上对月季早有的喜爱,蒋恩钿慷慨出资接过吴赉熙老先生所遗留的月季花及大批英文园艺书刊,从此,投身中国的月季推广事业。用吴赉熙的儿子吴炳琳的讲述,1950年的时候,蒋恩钿和爱人陈谦受从美国留学回国。由于陈谦受与吴赉熙有着经济往来,更因为蒋恩钿喜欢月季花,便成为了吴家府上的常客。蒋恩钿时常向吴赉熙请教月季品种的识别,陈蒋夫妇与吴赉熙交往密切。春去秋来,71岁高龄的吴赉熙在病痛的折磨下身体每况愈下,临终时决定将精心培育的月季,自然全部交由蒋恩钿照料。吴炳琳说:“是蒋女士把我父亲的月季事业传承了下去。”可见吴赉熙的后人对蒋恩钿女士也是无比的崇敬。蒋恩钿先是将吴赉熙遗留下来的200余种月季移至自己北京的家中精心培育。认真研究那些英文专业书籍。1953年,其丈夫调到天津工作,她便把这些月季移栽到天津睦南道家中。经过她的辛劳,她不仅精通了月季种植技艺,还对月季的发展史、栽培史、月季文化史有了更深的研究,并首次提出“月季是中国原产,中国是月季的故乡,是月季之母”的观点,并被世界接受。再后来她完成了周总理的在1959年十年大庆人民大会堂前建立月季园心愿。又在1963年5月,世界和中国唯一的北京天坛公园月季园开园了,一时轰动全球,到1966年时中国已有400多个月季品种,到后来发展到全国的许多公园这都是后话。1975年,67岁的蒋恩钿不幸病故在天津。遗体上被群众撒满月季花瓣,以表示对她为中国月季花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深深崇敬和爱戴之心。
记得2023年初,我采访了时任天坛公园的总工程师,天坛公园的园长徐志长老先生(以下简称徐老),采访徐老时,徐老拿出一本名为《天坛月季》的图书。他告诉我,这本书出版历经周折,由徐老编写、彩图均由摄影家鲍载禄拍摄,共印制了2万册,介绍了月季栽培史、栽培技艺的几百个月季品种的图文信息。虽然这本书的出版也饱受曲折,克服了诸多困难。但该书也相当于月季纸上的户口本。是中国第一部花卉的彩色图书。而这本书也意味着,吴赉熙、蒋恩钿以及天坛月季园的培育成果,第一次正式以书籍的形式向国内和世界推广。《天坛月季》一书是国内第一部涵盖200多种月季的专著。《天坛月季》这本书出版之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英国皇家月季协会专门派由海顿爵士带队的40人考察团来天坛公园考察,并表示希望收藏该书籍。另外还邀请蒋先生的一个徒弟,也就是后来著明的月季栽培师-刘好勤和徐志长成为该协会的荣誉会员。由于该书的发行,自上世纪80年代起,天坛公园派徐志长、刘好勤等人,将天坛月季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奔赴国内许多省市举办讲课、推广月季栽培技术。在国内有50多个城市,让月季走向全国,也告慰吴赉熙、蒋恩钿他们生前的愿望。
据徐老回忆说:我们把天坛公园月季园的月季花株曾送给各个地方省市,甚至还支援过月季给朝鲜。”天坛还派出过许多次的技术人员,去全国50对各省市教授月季的栽培技术。徐老还告诉我,尽管蒋恩钿1975年与世长辞,但她的研究成果却让现代月季在中国得到了十足的发展和推广。甚至到2016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的举办,都离不开吴赉熙、蒋恩钿、赵春如、郑枕秋、刘好勤、吴勤等人为此做出的贡献。如今月季栽培技术遍及全国,已有60多个城市把它选为市花。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八届夏季奥运会颁奖花束采用九朵月季花,就是由徐老建议的,被第二十八届夏季奥组委采用,北京的月季花作为当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花束。
在这之后,北京就栽种了多个月季园,小平同志曾三次观赏首钢月季园,在陶然亭、北京植物园,北京园博园等都建立了月季园。回顾历史长河,北京人们没有忘记,将现代月季引入中国的吴赉熙、蒋恩钿等一些有识之士对月季的研究培育,才成就了北京月季的花团锦簇。故事讲到这里,不禁有读者会问,在北京地区,为什么月季花能评选为首都北京的市花呢?用徐志长老先生的话说:“月季在五月中旬开花,一直能开到了。11月中旬。当北京都进入了该采暖的季节了,它才开始凋谢啊,花期较长。经控制都可在任何节日盛开。让首都春天常在,花儿常开!不像别的花卉只能在盆儿里生长,月季可以在院儿里头,在露天地生长,嫁接繁殖很容易,现代还可以越冬成活。
朋友,如今的月季花已经走出天坛、陶然亭、首钢等月季园。当你走在北京大运河旁的通州大街、小巷里,如今副中心的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月季大道、月季花墙、月季园,你会感到今天的副中心,运河两岸,大运河旁的森林公园里的月季园,遍地姹紫嫣红、满园春色,月季绽放。但你可曾知道这北京市花之一的月季花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吗?也要记住把中国月季花的带回祖国再发展的吴赉熙先生,记住吴先生后月季的第一代传承人蒋恩钿、第二代传承人刘好勤,第三代传承人李文凯,第四代传承人傅迎晖等人的名字,是他们让北京市花之一─月季花在京城大地、运河两岸开放的更加璀璨!
作者简介:李石、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曾当过知青,民革党员,黄埔二代。本人从上世纪80年代起热衷于老北京传统文化研习,主要研究传统节日文化为主,其撰写的文章曾多次刊登在各种媒体并多次获奖。现为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委员会委员、北京玩具协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西城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