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民
来到运河,雨还没有停,天气是清凉的,空气是清新的,街上是清静的,人也显得清瘦,但不憔悴。
早就想看看运河,领略一下她的丰姿和韵味。晚上,我打起雨伞,在沙沙的雨韵中,来到了运河岸边。她没有那么宽博,没有浪花,也没有桨声,她像我家乡村周围疲倦的坑塘,好像也不激动。几艘货船停在那儿,借着灯光能看到有炊烟在飘绕。这分明是一卷快要到头的历史。对岸线杆上的灯火在河里闪烁,好像现实在历史的镜子里时大时小,捕捉不定。
“运河!运河!大运河”我连着喊了几声。不是出于寂寞,而是出于责任。船上的灯光一闪一闪的,像是对我的回应。但我看不到我的影子,更看不到我的神情。大概因为对于她,我是个陌生的人物吧。(第四自然段:)突然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不好把船弄上来,就让我下去聊聊吧。但又感到不妥,这运河在历史上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快要消失的痕迹。我若下去,怕自己也消失了呢。
呵,不运处,传来火车的笛声。
运河与船——
你静静地躺在历史和未来的断裂带上,没有歌声,也没有叹息,用民族的血和泪使一只只大大小小的、新新旧旧的船成为现实。不管这些船是否理解你,也不管它们如何把噪音和油污向你发泄,你都保持沉默。船与船的竞争,你给予均等的机会,船与船相撞,你给予缓解。啊!运河,你是出于感情的需要还是出于一种理智的责任?
作者简介:黄卫民,男,现居山东鄄城县,喜欢文学,有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发表在中外(纸媒)报刊、微信公众号平台,部分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市(地)级等(各类)文学征文大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