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朽的军魂·现代诗歌卷》
作者 朱海燕
一部诗集,并非唐诗宋词
为什么牵出一串龙吟,海啸
作者不是艾青、郭小川、贺敬之
为什么惊醒秦岭叠雪的云涛
诗,在曾经丰饶,曾经贫瘠的单元里
经过火,像龙泉青瓷,终于出窑
它没有死,带着《诗经》《楚辞》的血色
带着唐诗、宋词的红艳,嵌进今天的裸体
七十八年渴望,众多诗人期盼的年轮
在长安暖暖的唐诗里,一笔勾销
沧桑或无奈构成的愁,被相遇的诗意覆盖
金秋复活的亮度,被李杜们深吻又深吻
诗,有时会被轻视与空话埋没
这不应成为认知与时间的常态
诗歌的那片风景,是文化的晴空
回望朝代,哪个能够与国风比重
哪位皇帝,能高过唐诗宋词的山峰
诗是文化的灵魂
谁无视诗的价值,谁收割的便是虚空
谁挽住诗的衣钵,谁就同历史一起颤动
发布会战友摄影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铁道兵七师任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1983年调《铁道兵》报,1984年2月调《人民铁道》报,任记者、首席记者、主任记者。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2010年3月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级副主任,专司铁路建设报告文学的写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中国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 李汪源
文字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