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超“变形”记
文/云蒙山人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变来变去还是只毛猴;张锋超只有三变,每一变都脱胎换骨。
锋超一变:从爱好者到篆刻家
张锋超1981年出生于洛北石门镇东山村,父亲是他的书画启蒙老师。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为了替一些拿不来家长印章的同学“排忧解难”,他便大着胆子,在几分钱一块的橡皮上动起了手指头。凭削铅笔的小刀,他竟然刻出了像模像样的印章,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他的篆刻梦也许,不!一定是从那时候就种在了热爱艺术的心田。
如今,刚过不感之年的张锋超已是洛北小有名气的篆刻家,慕名求他刊、刻印章者不计其数,其中不乏社会名流。他刊、刻的印章,多为左手执刀,一刀一画,阳刊铁线篆硬骨铮铮,阴刻随形章妙趣浓浓,配以挥洒自如的右笔书法,俨然是左右开弓、天下无敌的大侠“燕双鹰”。
这不,浏览得超刚发的朋友圈,又一波作品新鲜出炉。咦?怎么还有我的!细看,“云蒙山人”喜出望外,“萧军之印”别样精彩,实在是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啊!
锋超二变:从习字者到书法家
家风传承,由来已久。张锋超的手机中至今保存着父亲在日记本上写给他的书信,蓝色钢笔字,飘逸俊秀;还有老家箱、柜上的花鸟画以及题、落款,潇洒自如。“我父亲虽不是科班出身的文化人,但他爱好书画,水平很高,我至今感恩他的启蒙和熏陶。”锋超这样怀念父亲。
2006年以后,锋超在石门街道敬老院路口开办了“峰超奇石馆”,靠诚信办店、守法经营,他不仅树起了好口碑,养活了一家几口,而且认识了秦岭千里马,洛州大能人,榜书艺术家马英武先生,并成为他的徒弟,也就是学生。在马英武那里,锋超领略了书法艺术的神奇魅力,也凭借勤奋和善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师法颜楷的基础上,他主攻“二王”,兼学孟頫,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先后有多幅作品参展、获奖,并光荣加入商洛市书法家协会。在刚刚结束的商洛市榜书协会首届会员大会暨书法作品展中,他光荣当选副主席,作品《盛世中华》在核心位置展出并得到广泛好评。
进入商洛榜书第一梯队,让锋超的书法具有了更高的知名度,也促使他以敬畏之心,更加勤奋地攀登书法艺术高峰,不断实现新超越。
锋超三变:从小学生到大先生
书法的魅力在弘扬,艺术的生命在传承,传承的关键在创新。近几年,一些中小学生和爱好书法的成人相继成为张锋超的“弟子”,他从当初战城兢兢的小学生变成了更加谨小慎微的大先生。
提起自己的书法教学,锋超绝对有说不完的话。“XX悟性高,只学习了52天,作品就入了市榜书展……”“XX写字潦草,就先从行书练起,贴近他的书法兴趣点……”“XX学楷体不会搭接转折,就让他从欧体中寻找突破……”一路听来,我算明白了他的教育理念:怎样有效怎样教,怎样高效怎样教,怎样快乐怎样教。这和我了解的另外一些书法教学班“只示范不讲解,只练习不指导,只批改不点评”的“趋利式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锋超的眼里首先看到的不是自己的“钱”途,而是学生的“前”途。如此师者仁心,已不多见,差不多是二十一世纪“最后一朵玫瑰”了。
有名人讲,好的大学,不光要有大楼、大师,还要有大爱。既不在大学,也不住大楼,更不是大师的张锋超,在这一点上却是名副其实的“大先生”,让人心服口服。
孙悟空七十二变,变的只是争强好胜;张锋超只有三变,却变出了兰风松骨。与这样的人初识,有乍见之悦;和这样的人久处,有相知之喜。我和锋超虽刚刚认识,却忍不住提笔撰文;明明从他那里才才回来,却由不得还想再去。
你们说,锋超是不是已经变成一瓶53°老酱香,悄悄潜入我的心底了?
(2024.10.20,于蒙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