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崛起的产业生态村———浪柴河
文/秋谷
一个千年传承的民族部落,抬头看山,低头见河。沿着山脉万里松涛轻轻荡漾着山水欢乐的歌
打生态牌
开旅游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踏着这时代的主旋律,绝不在河中杀鸡取卵,是这个生态村百户人家发展产业的首选路径。于是,村委会把主意打在了千年欢腾着的一条富尔河。说干就甩开膀子加油干,紧锣密鼓,在村书记筹谋下,用极短的时间,在河岸灯火璀璨,在游艇十里漂泊,在放排网鱼快乐。袅袅炊烟,游人围绕大铁锅炖啊,小鱼鲜汤山珍野菜,还有小鸡炖蘑菇,谁不说俺家乡好耶,游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一波又一波。
发展产业
勇毅开拓
这个村过去靠山吃山,贫瘠的土地只能种植大豆玉米,而且产量极低,人均收入一年不到千元。于是新一代村领导,搞调研、集众智、及所长,把村经济发展敲在四大产业上。
一是大力发展木耳产业。利用山林开采费料变资源优势,七百多人口,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大力种植袋料木耳。每年全村六百多万袋仅此一项获纯收入百万元以上。
二是发展养牛产业,注入了经济活力。都说“家缠万贯有毛的不算”,可养牛绝对不然,它的患病低抗性强,易养活,根据这一特点,村领导发展走在前。目前,全村人均一头牛。发展养牛产业不胆肥了田,还给村民开通了一项致富路
三是发展松果与养蛙林下经济。全村紧紧围绕万顷森林,在村党支部书记张连祥亲自带动下,近几年发展大小河沟千顷水面养蛙25户,发展万顷红松果林,使村民两项收入三百万元以上。
四是把传统农业变生态绿色农业。在现有的260公顷耕种的土地面积上,全部选用国家农科院的优良品种,全部施用绿色猪马牛有机肥料,全部精耕细作不浪费费一分田,使全村人均收入超万元,而且全村的生态绿色农业像花朵一样簇簇绽放,像劲草一样在沃土生根给城乡飘来阵阵清香。
长治久安,唱文明歌
一条富尔河如似母系的黄河,长年龙舞着一个民族的自强不息,有说不完的故事,有唱不完的赞歌。让这个村上有大唐渤海高丽古城,下有人文四海深情。村书记带头诗歌散文。村民紧跟兴赋曲乐。村委会不但注重经济发展,还很抓治安文明。让这个村“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到目前没有一件治安犯罪发生,有很多很多知名人士,前来安营扎寨,体验生态旅游。吃的是绿色山珍野菜,住的农家热炕头,玩的是河中拉骨排,唱的是情爱的山歌………!
居山临水河,
游客往来多。
致富康庄路,
农家爱唱歌。
牛羊林木耳
鸡鸭舞婆娑。
走进勤劳户,
猜疑又奈何。
行来一路我醉了,我醉在了一代新人,那红船传承的巨火,壮丽了万里山河…………
202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