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海鸥
五月的台儿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俏丽地展示着她美丽的身影。早就听闻一战成名的台儿庄,今天有幸成行,来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古城。目睹一座座建筑、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仿佛开启一场穿越时光的旅行。
台儿庄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坐落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形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这儿是大运河文化古城,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也是国内面积最大的古城。这儿有发达的水系,城内水网密布,桥梁众多,有14华里的的水街水巷,被称为江北第一水城、“活着的运河”。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走水路必经台儿庄,并留下了“天下第一庄”的御笔。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恢宏庄严的建筑造型,让每一个前来的人有一种崇敬和沉重的感觉。聆听讲解员饱含激情的解说那场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我们的心也随着一阵阵收紧又一阵阵急促的跳动,仿佛置身于战场,仿佛听见历史的回声,激奋和自豪之情无以复加。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1938年春,日寇侵略者的铁蹄踏破了台儿庄这座美丽古城的祥和安静。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将士们前赴后继,几万中国军人血洒疆场留在了这片热土上,他们以击毙日寇1万多名的战绩,打的不可一世的日寇狼狈逃窜。屏幕上播放着当年一个个难忘的战争场面,将士们手持枪械,在残垣断壁中冒着滚滚浓烟前进。敢死队集结时,李宗仁要给他们发大洋来激励士兵,然而有些士兵拒绝接受,有的甚至将银元仍在地上,他们铮铮誓言:人都为国捐躯,还要银元干什么。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可歌可泣的壮举,极大地鼓舞了抗战军队的士气,增强了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战后,古城四处是散落的尸体,地上到处是木柄,大街上弹片足有10厘米厚。民国一名叫李同伟的县长组织民众清理战场时捡到的枪支弹药就装了十几马车,成为后来抗击侵略者的重要装备。事实再一次告诉人们: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尊严只在剑锋之上。让我们牢记那段血与火凝聚的历史,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古城大战遗址公园内那留有弹痕的墙。墙壁上至今弹孔密布,弹片犹存。站在弹痕墙前,抚摸着粗砺凹凸的墙,感到了历史的沧桑,惊心动魄的烽火岁月再次浮现在人们眼前。古色古香的运河小城,一夜间被战火笼罩,攻防战、争夺战,在枪炮的射击声和人员的厮杀声中化为灰烬,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那布满弹痕的城墙是一座座历史丰碑,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古城的沧桑。清真寺西子讲堂一块长条形大青砖,密密麻麻布满94个弹孔,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残酷,现已被军事博物馆收藏。在袁家巷留下的布满弹痕的墙,让人触目惊心,可以说是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每一个弹痕仿佛喷出一股股烽火狼烟,听到一场场鏖战厮杀。
尽管当年我军武器装备与日军无法相比,但中国军人的钢铁意志坚不可摧,用血肉之躯讴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年仅18岁的女医疗兵刘守玟在前线为抢救伤员不幸中弹牺牲,把人生最好的芳华献给了她热爱的祖国;更有7名从上将到少将军衔的军事主官,身先士卒,一线指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保卫正中门的186团3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他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祖国的疆土一寸不可丢。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已故烈士中有2万多名将士壮烈牺牲了竟然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他们的父母曾经盼白了头、又在期待中念念不舍得离开了人世,却不知他们的孩子早已长眠在这片土地上,又有多少小媳妇大闺女连梦里都在思念前线的爱郎,却久久等不来音信,他们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中华民族的脊梁。至今从弹痕墙前走过,我们仍能嗅到战争的悲壮气息。
弹痕墙是胜利之墙。抗战胜利后,著名词作家乔羽和曲作家吕启明合作推出了《台儿庄小唱》,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参战老兵、爱国将领覃异之重游台儿庄时为清真寺留诗:“垂老再来旧战场,弹孔布满寺门墙;昔日炮火纷飞地,今日新楼玉米乡。”说起这场战争,他们说没有一场战役这样惨烈,没有一场战役敌我军备如此悬殊,没有一场战役这样可歌可泣。
硝烟虽已远去,台儿庄大战和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淞沪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会战、湘西会战等彪炳史册的重大战役一样已成为了历史。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因为亡我之心者仍大有人在。2000年1月19日《中国青年报》上有删节的刊登一个日本青年在互联网上发的帖子:“支那人是世界上最低劣的民族,我们日本人愿意称你们国家为支那,不能称它为中国,但我们称宋代以前为中国。”民粹主义的嘴脸此时暴露无遗,也再次提醒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就会被人瞧不起。今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任何敌对势力在她面前必将碰得粉身碎骨。那无声的弹痕墙和祖国各地的烈士纪念碑就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八十载岁月沧桑,八十载砥砺奋进。这片土地曾经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现如今的台儿庄,河水清澈,房屋青砖黛瓦,岁月静好,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成为人们寻梦的“运河明珠”。
最美人间五月天。当夜幕降临,天空星光璀璨,古城内灯火通明,水乡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美丽的建筑、迷人的夜景以及战争历史的印记而刻在人们心中。当我们乘坐画舫游船穿梭在古城的河道中,欣赏古城夜景,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时,感受到了水乡的灵动和古城的韵味,更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有人说:“周庄是怀旧,平遥是疗伤,丽江是艳遇,台儿庄是梦乡。”的确如此,台儿庄古城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于一体,融“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为一域,充满了历史的气息,令人沉醉。
呵,美丽的台儿庄,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作者简介:张崇光(笔名:海鸥),男,1953年1月出生,山东省青岛市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在《青岛文学》《黄河文学》《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家》《三角洲》《大武汉》《青海湖》《山东工人报》《青岛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