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喜盛
二0二二年十一月十二号由永济北站坐动车返回太原,连做了五天核酸检 测,时值中央联防联控办出台了“优化防控二十条”,省委疫情防控办小组立 马积极执行,今天又做了核酸。到家后给我明远叔打了个问候电话,得知迎泽 区又封了,我们东怡花苑也要封,这下就不能出门啦。在家动手给琐事琐记小 册子写个自序,在老家时就想动手写,总认为凡写序不是一般人都可以去写, 能写序者必须有名有望,或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来写。这我可就犯了难了。此 后,和别的同志商量,交换了看法,建议可以写个“自序”。
三年前,一直有个心事,想写出个琐事琐记,事关自己家事,随心所遇。 因我上半年在太原,下半年冬天又去海南三亚,但我独自一个人一直想把知道 的家事写出来,具体是家族史还是家谱,在我心中说什么也定不下来,因为一 但说是家谱,应该写家族的世袭传承及其兴衰荣辱,具体写到家事上,由于失 考过多,没有系统家事顺序,更没有天干、地支的年份,就连我老爷辈份、俩 伯叔兄弟的名讳都一字不知,但可断断续续按长辈的年龄推测,得知我老爷和 我四老爷(远远爷)是伯叔兄弟,是在一九00年二十世纪初分的家,又想到 在二十世纪壹佰年中或大或小也没出个名人、名家,所以喜欢想写未能动笔, 后来几经思来想去,思续中断不了,总认为想写,真是老虎吃天哩——没法下 爪,大凡人生在世,总有天顺、事顺、心顺的鸿运当头,果真,曾有一次,在 夜间梦中,似乎有几位慈祥可亲的老人,肃然启敬的长者指点说:你想写的点 滴小事,虽说不上家谱,也能说个琐事琐记,梦中的我恍然大悟,猛地坐床而 起,双手搡了搡眼睛,仿佛是天上一颗明星在迷芒的大海觉醒了我,无奈之下, 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真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定有在天之灵鞭策自己,要立马奋起直追,凭持之以恒的决心,以快马加鞭未下鞍的情怀之态,把琐事琐记的 小册子写出来,面世家人,让子孙后代得以自豪和启迪,承前启后,规范人生。
我六、七岁左右时,每年清明节、寒食节上坟时,手捧初出芽的柳枝,柳 枝上沾有黄白纸剪好的纸幡,一大伙人,老的老,小的小总有好几十人,看起 来浩浩荡荡的人群,首先到有立碑的坟茔祭奠,有的肩挑着扁担,一头挂的用 白面蒸好用来献供的糕馍,子柱上有盘好像玉带形的盘圈,玉带上有扎好的核 桃、红枣、上面正中放鸡蛋一枚,说起玉带上所扎的核桃,寓意生男孩,红枣 寓意生女孩,一枚鸡蛋家主吃。另一头挂上盛满水的茶壶,待纸烧完毕奠上三 圈水,有的扛上铣,培土整坟,过去受旧时封建残余影响,女人不上坟,凡只 要是男小孩,就抱上喜欢上坟,显耀后继有人,丁财两旺,又显得族人团结的 一大家气氛,烧纸祭献时,听老人们说:这碑是咱们先祖在河南功德大,此碑 是为纪念他的功、德而立的。此时,我们不懂事的孩子们,只知抢着剥蛋皮吃 鸡蛋,大人们给坟上培土整理完毕后,大伙分为西东两路,走西的是我作孝哥 那一枝,走东的是我们这一枝,就是二十一世纪(2006年)立先祖碑的坟地。
二十世纪中叶,公元一九五七年,我上西里完小五年级,每在学习之余时 间,特别是晚上,思想上肯闪念出我们先祖的功德有那么大,专给他老人家立 了个碑,当时因我小时候初春在地里挖地菜,冬天拾雁屎,记得全村地里残碑 有两叁处,一处在走孙吉斜半路的路北,一处是道南路东一处,新碑有三处, 一处是道北中信家的碑,另一处是道南和程村地相邻的万明家的碑,第三处就 是村南路南(克芳门前路南)我家族的碑。自古以来,立碑树传不是简单的事, 更不是谁想立就能立,必定有它的前提,那就是起码有两个条件,一是家里出 了有名有望的出格人材,在社会上有个身份,经济条件许可方能立碑。因此老 想星期天到家问问我伯父,村南家族碑的来龙去脉,本来有立的碑就喜欢,问 明白更喜欢。我的伯父(清刚)是我的生父,旧社会,凡生孩子晚的,一般都叫伯伯,我伯父是十八世纪末(一八九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出生的),生我是二 十世纪(一九四四年四月初四)时年我伯父都四十六岁啦,我伯父有点文化, 是在丁村他舅舅家上学的,虽比我清彦伯(满胜父)小两岁,但兄弟俩性格有 不同之处,我伯父肯说话,家族意识明显,那相对地亲情方面内外事情都活跃, 所以对家族的往事也知道的多些,说起家事亲情也相对的浓厚,说起亲情啦, 不由得我说一件亲情的事:上世纪一九八0年我丰盛哥到太原看守旭,当时守 旭和他岳父维严也在太原乌城卖饭,我和中盛在太原尖草坪也是卖饭,都是一 个行道,可乌城和尖草坪按太原市当时的地域情况一个是北边,另一个就是最 南边了,我丰盛哥因有亲情在心,再远也要找到我和中盛,晚上说起家事,可 有亲情兴趣,说起来有情有趣。先说他六七岁记得我们的大老爷,高寿八十多, 长着一把长胡须,寿终顶的是柏木棺材,厚葬盛行,门前有百尺高杆,接着又 喜欢地说:刚娃叔(清刚的小名)好,满盛哥(根耀父亲)小时身体不舒服, 他急得都咬满盛哥的脚指头,不妨说我伯父家外的事,我伯也喜欢结交朋友, 一生和本村后道李家阴阳先生李正荣(广准广珠父)字耀卿,每日形影相依, 是酒、肉、茶、走集上会、看戏游玩的老伙计,老朋友,曾记得喝茶时肯说词 文一类的文化方面的事,我清楚记得说过安昌坡上一车碾死一条狗,安昌村有 个文化名人,名叫梁宗耀,辩护是死狗,与车主无关,竟道出了四句诗文:“安 昌坡陡,车入雷吼,既然是活狗,为什么不走”?在一次学校先生写对联,我 伯父在旁评说:乐天的毛笔字也写的好。现在回忆起来,乐天可能是程村人, 再想弄清楚,就得打问,是可有可无的事,说来说去的往事,方可得知我伯父 (清刚)对外界事都那样记忆评述,那当然对自家的事更为清晰在心。话题就 返回到上世纪(一九五七年)我在西里完小就读时,夏季一个星期六的晚上, 我喜欢地问伯父:咱村南立碑的那位先祖功德有那么大,我很想知道,您给我 说说:这下,我伯父好似唱本戏一样从头到尾给我讲说了一遍,足足有两个钟头之多,那先祖名叫邦瑜,在外前后十三年的功德,离家时是芒种时候,见其 父在碾麦场上当牛作马,跺了一脚,下决心定要改变父亲这种苦难的处境,再 好好孝顺老人,至此壮志未酬的序幕拉开啦。前七年在河南开封李家管家事, 先整顿染房,效益倍增,又购置产业,买下百亩凹凸不平的磨子田,丰收了, 开办酒房,家业兴旺后,为李家五世其昌,从中管和不分家,山西老家父亲来 信命邦瑜儿回家接管程村一家杂货铺,因河南财主每年给的饷金不少,有了做 生意的本钱,先祖邦瑜以常人做不到的想法拒父之命,恭敬地给严父复信一封, 其意是开封李家有要事,非我不可,以五体投地之势向严父跪拜了之,诚心诚 意坚守二年之久,终于开封李家得以五世其昌挂牌,在挂牌仪式上对咱们祖先 给予一个好的评价,当场给以壹佰块大洋的奖金,聪明人碰上聪明人,开封李 家当家的聪明妇人严氏对其当家的枕头边上的一席话,我每日每夜都在你身边。 你有人身自由,山西老王哩?难道是傻瓜,他不生男长女,是没家没体的野汉 子?当时有这么个聪明人主事,聪明的晋人邦瑜一心操在豫人家里不回家,是 聪明的内心,两年后终于盼到五世其昌,而豫人李当家和妇人严氏见其邦瑜几 年不回家,借到山西看望邦瑜父母之际,给邦瑜妇人茹氏说:你到开封去一趟, 其妇人肯定不好意思答应,一计之下,说了一套善意的谎话,言说邦瑜管家在 开封断断续续身体不爽,有个小病,我们时时刻刻也在心照料,但时轻时重, 时有发作,还是你去照料,你静下心,想想再决定,这下邦瑜父听到意思啦, 明白了事因,便也劝其儿媳菇氏去开封一趟,这善意的谎言办了大事,好事多 多相继,小开章生到世,全家都喜欢,又得名开章杂货铺,中国有句俗话:“远 亲不如近邻”,那晋人邦瑜与豫人李应宗聪明往事得以“晋豫远邻成义里”挂 “五世其昌”牌当天酒席面前三位有文化的老人喜欢地说:此人诚心诚意先为 人的事迹常人是做不出的,真是北宋时期范仲淹在岳阳楼里写的“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到家乡,先做了父母的还历寿,置办了衣琴棺椁,孝事做尽,并在睡梦中常说出心里话:“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给亲人每 人拾块大洋,善事义举,为了确父亲心愿,报答家信一事,本村五社社家庙会, 解囊助兴,热闹非凡,家里办了学堂,资助乡邻右舍,家事好事办完后,又要 完成父亲第二个心愿,到陕西渭南经商,由于本性诚善,经商有方,得以好评, 其间,河南专程派人来陕看望,并面送开封李家李应宗家谱一本,把事迹载入 李家家谱,让世人皆知山西王邦瑜先人后己的光辉事迹。店铺门前有豫、晋、 陕三省知情的年长老乡,厚望晋人邦瑜,并有心在潼关三角处风陵渡为此人立 碑的意念,且常有说有笑地说:山西人好似鸡鸣一声闻三省,经商的几经发展 壮大,被誉为渭南商会会长,可喜的一事是先祖到了晚年,河南开封远程来晋 两匹大红马,专请先祖邦瑜二次到豫,为李家又理顺了家事,德高望重的先祖 邦瑜却有(一)本家后代子孙为他立碑为证;(二)豫马远程来晋的荣耀两事。 人常说:百闻不如一见,且看村南的祖碑高高耸立,豫马千里迢迢来到山西, 平阳府、宝井县、孙吉三区贾寺村,铁证如山,何而不乐。好好地写出先祖豫 晋陕光辉一生的足迹、形象。让后人非感自豪而敬佩。
以上我的伯父对先祖邦瑜的光辉动人的足迹非常感动和敬佩,又具有深厚 的亲情感,阐述的津津有味,事事有道。好似一篇大文章,主题明显,段落详 细,听起来仿佛真的经历了一趟豫、晋、陕似的,鼓舞了我下定决心要用毕生 精力层次分明,件件详实的写出来,让世人阅目后,在事实面前给个结论,评 价吧!方可体现出实践出真知,结论来源于实事。遗憾的是小时幼稚的我未曾 想到以后要写立碑一事,就应该再问问伯父立碑前后的家道事宜,可又伤心悲 痛的是伯父次年(一九五八年)正月初九去世了,悲喜交加。
二0一九年我在三亚开始着笔忆写,写前深有感触,上世纪中叶(一九 五七年)伯父给我讲说:十四岁的我只是喜欢地知道啦,今天动笔忆写,立时 感到怀念之情更加深啦,越写越有劲头,写完先祖邦瑜经历了豫、晋、陕辉煌足迹后,到现在已经三年了,咋看起来,好似捕风捉影,就连我执笔写出来的 都似乎是在捕风捉影,其实是旧貌换新颜,旧貌是十八至十九世纪的事,用二 十一世纪新颜的眼光去看待新旧事物,当然口味就不一样了,兴趣不大。辟如, 碾麦场上毛驴拉圆形石头碌碡,村里庄稼户叫碾麦玉柱。再者是狗头状大的小 瓦罐,现在解释那得上限于改革开放前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先说碾麦场,农民 们种的小麦成熟了,用镰刀一镰一镰割,放下一堆一堆的,牲口拉的大车,人 力用杈又一堆一堆地装到车上拉回,到场上碾打,旧时收碾小麦前后得月余天, 现在一小时用收割机就拉回粮食颗粒,先祖邦瑜父因毛驴力气小拉不动七、八 百斤重的石头碌碡,他配上毛驴一起拉,就是当牛作马,干的牲口出力的活, 何不撕心裂肺,叫人伤心。狗头状的瓦罐,形状像狗的头那么大小,那种形状 是旧时一种皿器,如瓦盆,瓦罐,面瓮等一类皿器,我们小时上学用来提水止 渴。这本小册子,起初我的思想境界只是个琐事琐记而已,在某一方面看起来 似乎鸡毛蒜皮之类的事情,虽是点滴小事,但还有点微不足道的诚孝含量,是 否是在家庭发展的羊肠小道上践行了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诚孝 传家”小模式。一次我和乡贤原省文联主席赵望进先生相互谈论忆念家事,赵 先生很怀念他的神医爷爷,说起他的爷爷,可是一位很出明的看小孩的乡医, 曾在解放前后,孙吉、北辛、临晋方园好几十里都慕名潘家庄老汉的针法,特 有效。今天在谈论中才知道潘家庄老汉的针法是赵先生望进的爷爷。谁料全国 著名书法家,原省文联主席、现在人们称他为赵主席,赵望进先生给这本小册 子题名书写“盛世喜録”出其意料是为有我的名字,真有些过讲、抬高,不敢 当,有些小题大作,原琐事琐记正适合一般家庭范围内的方语,当时我有些不 好意思的接纳赵老先生的题名,不愿意抬高我个人的名字。他看出我有些不好 意思推托,便和我有段对话:你的家庭历史发展,对影响后代在事业上进步, 成就我是略知一些,从现实中清楚可以看出,就单说你的大孩子东文是争气的。十五岁考上大学,而立之年,在国家医学领域里论文繁多,还有专利成果,使 山医大挂牌为“国家卫生部泌尿科研基地”。三十多岁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上世纪1990年左右成为国家政协副主席吴介平教授首届五位学生之一,教授学位, 博师生导师,任副院长职务,这与你的家庭影响和教育息息相关,你喜欢吗? 我都觉得有点骄傲,骄傲的是咱们这小小的乡土之上能出现这么个在国家医学 领域里既有小贡献,又在医学、学术、技能方面小有名气的人才。今天给你题 写的“盛世喜禄”是得身合体的,不是今天的盛世之际,你能喜欢地禄出吗? 再劝你好好完善地写一写,也算你今世微不足道的成功的一点,主要是对家人 后代定有莫大启迪。后继有人,也有益于党和国家和人民。
编辑都市头条: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