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多年前去过仓山。
仓山,除它山的苍翠,街市的亲切,民风的淳朴,山乡人们不屈不挠挺拔奋进的精神,坚韧跋涉的文学群体,那支在德阳南部偏远山乡勤奋耕耘,不为物惑不为风动的文学之旅,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文学和艺术,是一个地方文化素养,精神风貌的体现;它是一个城镇文化的标志,精神气质的外显,是一个地方的风度。仓山让我久久留恋和回味,应该说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此,我开始注意仓山。仓山,是古郪国、古飞乌县所在地,是鸡鸣五县,十水汇宗的地方,是一个充盈文化韵味的丘陵大镇。
这里山不高,仓山、火焰山,远近闻名;仓山河、郪江,水不宽阔,却源远流长;玉佛寺、朝龙寺不大,却佛烟萦绕,吸引着四方香客的朝拜。它不富庶,是古老的盐井之乡;它僻远,而粮棉丰茂;这里也曾是恐龙的故里。
我赞佩它的山川胜景,更让我动心的,是这里聚集的一群坚持写作的文学朋友,和热心文学的组织工作者。他们置身小镇,躬耕田野,年复一年,秉灯夜读,笔耕窗下,为文学而结社,为一篇得意之作而互相传诵;他们自筹经费创办刊物,为自己为家乡而创作,使这个层峦相拥的山镇,飘溢墨的芳淳,书的清香,诗的韵律,因此多了文化的气息,多了人们的牵念和向往。
我读过几期他们编办的《仓山文苑》,文苑弥漫泥土的芳香,或对古镇的追忆、赋文、咏怀,或对人生、世事的思考;或是对新诗的探索,古体诗词的创作,尽管有的还有些稚嫩,还需要一个高度,但生机蓬勃,质朴的乡村山野气息,奋发的精神,攀登的勇气,对家乡的挚爱,令人敬佩和赞叹。后来又读到仓山热心文学组织工作的作家邓天有的长篇《胖镇风雷》,爱乡之情弥漫,亦厚重和飘溢泥土芬芳!
与仓山朋友的交往中,自然谈到创作,期盼超越。超越是有个过程的,它需要炽爱和真心的投入。创作,除了反映生活和人性的本质,赋予作品闪光的思想、厚重的内容,鲜明的形象,激情,生动的情节,此外,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途径呢?
文学艺术是在突破中发展,在鲜明的个性中成长,靠艺术魅力的征服而存在。
仓山不仅经济发展良好,气势磅礴的仓山大乐亦发祥于此;
它是声名远扬的太婆龙灯队的故乡;
是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吟咏过的地方;
是著名乡土作家克非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省作协一级作家、四川省文学交流中心主仼赵智,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总经理、全国知名诗人曹丰,《小作家》知名编辑、诗人邱秋也出生在这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仓山已有了省市文艺家协会会员,这些会员,在省市国家级报刊发表着他们的作品。
仓山有着自己厚实的文化积淀和文学底蕴。
人们说:文学艺术在城镇文化中,是一个制高点,它体现和代表了这个群落的综合素质所达到的精神高度。
一个现代城镇,少了文学艺术的滋润,是一个缺少内涵,没有后劲品位的城镇。仓山是有幸的,有那么多热爱它的儿女,有那么多为文学而执着追求的人。这些人们,除了劳作,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小说、诗歌、散文、书法、音乐、戏剧,参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让自己的创作与庄稼一起生长。用自己构建的本土文化,让山镇多了儒雅,多了灵气,多了飘逸,多了靓丽。
仓山,因此让我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