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长乐宫玉璧
王德埙
摘要
汉高祖刘邦长乐宫玉璧规格:长乐宫璧通长33公分,直径21.5公分;重821克。出处:为著名收藏家王国石在抗战时期购得。公元前200年,辛丑,汉高祖七年,长乐宫历时三年而成,叔孙通定朝仪,无人敢失礼。此璧当系是时礼天重器之一。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公元前206年玉璧。玉璧廓外部分有左右对称的两条龙,龙开口若斧头形。斧头形龙口具有汉代龙图特征。汉高祖刘邦特别珍爱此玉璧之精美设计,日日把玩,爱不释手,以至于将“长乐”二字磨损。玉璧中央为一条巨龙,构图新颖大胆,象征着雄居长乐宫的一代帝王刘邦。这里以北斗七星立极。表示汉王朝乃天命所归,君权神授。皇帝就是真龙天子。释文:外圈:反故(反顾)之会而
之禾而因时戌问来得何之讨索向故闲知而是因也。用而得可问。内圈:皆时告所与问时吉先而狈未翄问工郤所之城数郤所之军凡死。评论:长乐宫璧铭文未见诸典籍记载,为汉初遗文。大致反映了古代天文学占星术或者黄老的思想。中国西汉历史的研究始终面临着学残文缺、文献不足的困难, 这使得直出刘邦之手的古文字材料无论对于考古资料的诠释,或者直接辅证历史, 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发挥着直接史料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汉代历史和文化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刘邦;长乐宫;玉璧;礼天;龙凤纹;遗文;直接史料
汉高祖刘邦长乐宫玉璧规格:长乐宫璧通长33公分,直径21.5公分;重821克。出处:为著名收藏家王国石在抗战时期购得。
公元前200年,辛丑,汉高祖七年,长乐宫历时三年而成,叔孙通定朝仪,无人敢失礼;拜叔孙通为太常。此璧当系是时礼天重器之一。
长乐宫原为秦朝兴乐宫。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公元前206年玉璧,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检测手段核实以后才能最终认定。


玉璧廓外部分有左右对称的两条龙,龙开口若斧头形。斧头形龙口具有汉代龙图特征:
汉高祖刘邦特别珍爱此玉璧之精美设计,日日把玩,爱不释手,以至于将“长乐”二字磨损。
玉璧中央为一条巨龙,仍然开口若斧头形,但其前后脚和龙尾已经跨进了次一圈的龙凤纹之中,构图新颖大胆,象征着雄居长乐宫的一代帝王刘邦。
左右凤凰表示长乐宫后宫嫔妃:
跟“五星聚井沛公灭秦礼天有德汉璧”的天象图类似,但这里是以北斗七星立极:


(图片取自网络)
如上图,北斗星正位于28宿之正中位置。
公元前200年,以北斗七星立极,表示汉王朝乃天命所归,君权神授。皇帝就是真龙天子。王朝的命运于是跟天命息息相关;“政失于此,则变见于彼”,“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海。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汉书.天文志第六》)。
如果“五星聚井沛公灭秦礼天有德汉璧”还有点“夹着尾巴做人”的味道,那么,现在已经是奉天承运的大皇帝了。凭是璧方可知刘邦当年何以谓“今乃知皇帝之贵!”
反面:
铭文考证
摹本编码如下:
释文
外圈:反故(反顾)之会而
之禾而因时戌问来得何之讨索向故闲知而是因也。用而得可问。
内圈:皆时告所与问时吉先而狈未翄问工郤所之城数郤所之军凡死。
评论:长乐宫璧铭文未见诸典籍记载,为汉初遗文。大致反映了古代天文学占星术或者黄老的思想。中国西汉历史的研究始终面临着学残文缺、文献不足的困难, 这使得直出刘邦之手的古文字材料无论对于考古资料的诠释,或者直接辅证历史, 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发挥着直接史料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两汉时期的名物制度与文治历史。在不同程度上填补了我国汉文化史上的残缺,并对我国汉代历史和文化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考证
廓外透雕铭;长:“
”的艺术字图案变化;乐:无需证明。
长乐:即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0年建立的长乐宫。
外圈铭编码1为“反”,返回;背叛;通“鈑”
编码2为“故”,
编码3为“之”,
编码5为“而”,第二人称代词,同“汝”;连词。
编码6为“
”。
编码8为“禾”,
编码10为“因”。
编码11为“告”,
编码12为“戍”,
编码13为“问”,
外圈编码13为“问”,《说文》:“问,讯也。从口门声。亡运切。”《仪礼》:“小聘曰问。”《周礼》:“时聘曰问。”诸侯之间每年相互派遣使者进行访问。
编码18为“讨”,《说文》:“討,治也。从言从寸。他皓切。”字参考“繹山碑”。
编码19为“索”,《说文》:“索,艸有莖葉,可作繩索。从�糸。杜林說:�亦朱木字。蘇各切。”字参见《索角》。
编码20为“向(嚮)”,《说文》:“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詩》曰:“塞向墐戶。”徐鍇曰:“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
内圈编码1为“皆”,《说文》:“皆,俱詞也。从比从白。古諧切。”
编码2、7为“时”,《说文》:“時,四時也。从日寺聲。旹,古文時从之日。市之切。”
编码5为“与”,《说文》:“与,賜予也。一勺爲与。此与與同。余呂切 文二,(與)黨與也。从舁从与。�,古文與。余呂切〖注〗�、�,亦古文與。”
编码8不识。从字形分析,有开门大吉之意,姑且定为“吉”。
编码9为“先”,《说文》:“先,前進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屬皆从先。穌前切〖注〗臣鉉等曰:之人上,是先也。”
编码12为“未”,《说文》:“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凡未之屬皆从未。無沸切文一。”地支之八。
编码11为“狈”, “狈,兽名,狼属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离则颠。” (《康熙字典》)。
编码13为“翄”,同“翼”,音同“翅”0。本字省了“支”旁“又”上的符号。《说文》:“翄,翼也。从羽支聲。�,翄或从氏。施智切。”
编码16、21为“郤”,音què。《说文》:“郤,晉大夫叔虎邑也。从邑谷聲。綺�切。”假借为“隙”,空隙。
编码19为“城”,字参《元年师兑簋》。《说文》:“城,以盛民也。从土从成,成亦聲。�,籒文城从�。氏征切。” 金文编码19左边的形旁,在汉字隶化过程中被以“土”取代。
编码20为“數”的异体字,《说文》:“數,計也。从攴婁聲。所矩切。”
编码24为“军”,《说文》:“軍,圜圍也。四千人爲軍。从車,从包省。軍(車),兵車也。舉云切。”
编码25为“凡”,《说文》:“凡,最括也。从二,二,偶也。从�,�,古文及。浮䒦切。”总共。通“风”,巡视。
编码26为“死”,《说文》:“澌也,人所離也。从歺从人。凡死之屬皆从死。�,古文死如此。息姊切。”通“尸”,主持。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