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吴锡峰(河南)
溪亭柳岸菊花芳,忍看叶飘枯草黄。
远黛青山枫影动,疏烟绿水镜波光。
飞鸿辞别金丝雨,孤鹤放闲风月乡。
寒露莹清悬木上,鸦啼枝瘦映斜阳。
吴锡峰的这首《寒露》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特有的景致,通过对自然景观细腻入微的刻画,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季节变换的感慨。下面是对诗句的具体解析:
- **溪亭柳岸菊花芳**: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溪边的小亭旁、柳树下,菊花正盛开,散发着芬芳。这里“菊花”是秋季的象征之一,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 **忍看叶飘枯草黄**:接着表达了对于叶子飘落、草地变黄这一自然现象的情感反应。“忍看”两字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丝无奈与伤感。
- **远黛青山枫影动**:远处青黛色的山峦间,枫树的身影在风中摇曳。这句通过动态描写增强了画面感,同时也暗示着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 **疏烟绿水镜波光**:轻薄的雾气笼罩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使得水面仿佛一面镜子般反射着光芒。此处景色宁静而美丽,与前文形成对比。
- **飞鸿辞别金丝雨**:大雁南飞,似乎是在告别那细如金丝般的秋雨。这里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情感,表现了季节转换时生物界的活动规律。
- **孤鹤放闲风月乡**:孤单的白鹤在风清月朗的地方悠然自得地飞翔。"风月乡"指风景优美的地方,也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
- **寒露莹清悬木上**:到了夜晚,晶莹剔透的露珠挂在树枝之上,在寒冷中显得格外清晰明亮。
- **鸦啼枝瘦映斜阳**:最后,夕阳西下,乌鸦站在稀疏的枝条上鸣叫,整个场景被夕阳染成一片温暖而又略带凄凉的颜色。
整首诗通过丰富多样的意象组合,不仅展现了寒露节气特有的自然风光,还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是一篇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