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初文祀牛排气管宫灯
王德埙
殷初文祀牛排气管宫灯规格:高51.5公分,宽14公分,长43公分,灯盖直径18公分;重8.6公斤。
时代定位:商初。文而化之,是祭祀的目的。
本器纹饰华丽,全世界仅日本泉屋博物馆有类似的一件,可惜没有铭文。史载五侯科技发达。新发现的本器五侯文祀牛排气管宫灯,时代早于日本藏品。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距今3350年,公元前1327年,商王朔盘庚时期器。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检测手段核实以后才能最终认定。




凤凰纹饰一大一小,顾盼生姿,表现母爱主题:

铭文考证
摹本如下:
编码如下:
排气管铭文A边
编码1为“丝”,有金文
等可参。
编码2为“后”。
编码3为“用”。
编码4为“保”,通“宝”。
东夷五侯尤之妻丝后用宝。
1、排气管铭文B边
排气管B边编码2同“隐”,隐藏。音yin。《说文》:“
,匿也。象
曲隐蔽形。读若隐。”
排气管B边编码4为“皿”,铜盘名。《说文》:“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与豆同意。凡皿之属皆从皿。读若猛。武永切。”
排气管B边编码6为“吋”,叱,音dou。《改倂四声篇海》引《川篇》:“吋,田丑切,叱。”
灯壁铭文A边
释文:唯五月辰日在“口亥”(地名。五侯尤之国都,地望不详。)帝后䍘庸文用丝匄(祈祷)。
编码1为“佳”,通“唯”,异体字金文有
等等。
编码2为“五”。
编码3为“月”。
编码4为“辰”,金文异体字有
等。
1. 编码5为“才(在)”。金文异体字有
等。十二地支之五。用以纪日;亦用以纪时,即午前七时至九时。
编码6为“口”。发问,询问。也作“
”。《公羊传.隐公四年》:“吾为子口隐也。”阮元校勘记:“即《说文》‘
’字之省。”按:这里为占卜发问。
编码7为“亥”的异体字,参考金文“亥”的他体:
等等。
按:这里意为占卜发问于五月某甲的亥时。
编码8为“帝”,音di。指天帝或世系中高于“祖”一辈的“帝”。
编码9为“后”。
帝后为天子或帝王之妃。
编码10为“䍘”,音mi。乃《说文》忽体中间的
笔画省减。《说文》:“䍘,周行也。”段注作“罟”,网义。
编码11为“庸”,《说文》 :“庸,用也。从用从庚。”金文用作“用”;奴仆;通“诵”,陈述。有金文异体字
等可以参考。
编码12为“文”。
庸文即用文。指于社会文而化之。
按:这里为发问的内容;帝后可周行文化社会否?
编码13为“用”。
编码14为“丝”,参金文
等等。
用丝,这里指发展蚕桑丝织业。可联系陕西省博物馆的金蚕文物为证。
灯前编码15为“匄”,“用匄”金文习惯用语,祈祷。“用丝匄”,为丝后领导的丝织业祈祷。
此为问卜结果。
2、B边铭文
编码1为“癸”,参考
和《中国篆刻大字典》。
编码5为“易”,通“赐”。
编码7为“㽛”,田间小路,音gou。《玉篇.田部》:“㽛,畦也。”《集韵》居侯切,平侯见。
编码8、9为“五侯”。
编码10为“尤”,侯之名。
“五侯”为商末、周初东夷的五个诸侯国。有丰伯、薄姑(不故)等。《汉书.地理志》:“殷末有薄姑氏,皆为诸侯,国此也。至周成王时,薄姑氏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师尚父。”
过去,只知道五个诸侯国中丰伯、薄姑(不故)两个国君的名字,现在知道其中第三位叫“尤”。其王妃丝后即为器主。其王妃丝后在国家施行教化,率民尽力蚕桑丝织,故名之曰“丝后”,是众望所归。
《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毛 传:“尚父,可尚可父”。 郑玄 笺:“尚父,吕望 也。尊称焉”。一说为吕望之字。 马瑞辰通释:“‘父’与‘甫’同。甫为男子美称, 尚父其字也,犹山甫、 孔父之属”。 《史记·周本纪》说:“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鲁周公世家》说:“管、蔡、武庚等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宁淮夷东土。”周公,成王东征虽涉及淮夷,而主要是在山东省境,此为东夷起源的地区,也是夏、商时东方诸夷的核心地区。金文为当时实录,西周早期以东夷概称东方诸夷部落与方国,淮夷包括即在其中。
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实 副词:确实;的确。
德埙按:东夷五侯是指五个部落。详后参考资料3。
齐桓公争霸,率诸侯之师进军楚国,楚成王派屈完质责,管仲曾引这句话作出师之借口,并向楚国问罪苞茅之贡和周王南征未归之事。
编码11为“易”,通“赐”。
编码12为“用”。
编码13为“作”。
编码14为“文”,参“文”的金文
等等。
编码15为“祀”,参“祀”的金文
等等。
本器自名为“文祀”。
“文祀”为多义词。
“文祀”一词,网络一说夏朝玉器上面就出现过。

本器既然自名为“文祀”,是否其功能并不是照明,而跟古代的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动有关系?参考以下资料,可知所谓“文祀”就是跟“武祀”对应的“文化之祀”。文而化之,是祭祀的目的。
1、山西省文水县民间文艺中有文水 鈲子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属于民间原生态打击乐,起源于祭祀文祀和农耕文化者,队伍庞大,道具服装种类特多,历史悠久,历史价值很高,是文水县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这里,“文祀”需要祭祀,似乎又是人名。是否即夏代曾经担任宰相的“文祀”?
2、在光山三台八景(文化)中,有诗赞曰:“戍楼凭雉列,文祀倚云开。赤帝时司令,南薰歌阜财。高流避暑会,绝胜曲江隈”
3、《万历野获编》云:其一请封建庶人之后为王, 以奉懿文祀。
4、文章题目:日本佛教文祀 渊源 考,这里的“文祀”为“文化”之异名。
5、祭祀,“文祀”的另外一面就是“武祀”。过去有云:恢复文祀之后,武祀自然不能缺位。
5、《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昔汤入夏,付国于 文祀 ; 西伯 之殷,委国于一老。” 这里的“文祀”为夏代名人曾经担任宰相。
本器的“用作文祀”,是否指五侯之“文祀”老祖?他作为夏代宰相曾经创制“文祀宫灯”?
姑录此备考。
参考资料
1、东夷是指中国先秦时期,尤其是商、周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从考古上说,东夷是指自后李文化始至岳石文化的承载者。东周时期,经齐、鲁等国在山东地区的多年经营,夷、夏逐渐融合。古时谓东夷有九种,《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疏:“东有九夷:一玄菟、二乐浪、三高骊、四满饰、五凫更、六索家、七东屠、八倭人、九天鄙。” 《后汉书·东夷传》云: “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东夷文化是中国先秦时期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东夷文明的许多方面都与中原文明不分伯仲。东夷人是中国最古老文字、弓箭、礼制和金属的发明和使用者。
参考资料:
2、东夷五侯:西周初期,周公率大军分三路东征,剿灭山东地区的“东夷五侯”,即:奄、徐、盈、熊、蒲姑不服周朝统治的部落时,进一步将道路拓宽、延伸,形成了关中地区至临淄的周道。
参考资料:
1926年秋,瑞典皇太子和皇妃来日本访问,第一目的有两处,一是参观正仓院,另一处是观赏住友家的古铜器。
2、西汉牛形灯,日本泉物博物馆国宝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