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我要回家》故事梗概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是世界上各主权国家的共识,也是台湾的主流民意。不管“台独分子”如何去中国化,如何搞分裂祖国的白色恐怖,都阻挡不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统一台湾的决心和意志,都不能阻挡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阻挡不了台湾人民回归祖国大家庭的恳切愿望。
1949年,国民党战败退守台湾,一个军官将妻儿托付给勤务员,随军赴台。后返回无望,又在台湾另组家庭。及至两岸解冻,才知道妻儿尚存。乃拼尽余力,尽量弥补对大陆妻儿的愧疚。终于积劳成疾,更兼郁郁寡欢,因癌症去世。台湾妻儿捐弃前嫌,继续与大陆大妈、哥哥通信。母亲故去后,兄妹俩回到大陆老家,祭拜祖先、大妈,看望父亲的勤务员。商量父亲遗骸回家安葬的问题。大陆兄弟也跨越海峡,到台湾眷村祭奠父亲,看望弟妹。台海两岸,骨肉相连,语言同音,文化同根,命运一体,自应捐弃前嫌,同舟共济,携手同心,反对“台独”,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我要回家(中篇小说)
博爱人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
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严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台湾》
接上期。
三十六
唐应该念念不忘大陆,念念不忘他的落血地头,念念不忘他的双亲,念念不忘他的结发妻子。特别是爸爸与妈妈因为和大陆通信闹别扭后,就没见过爸爸的笑脸。整日价去打工,赚钱寄回大陆。回到家里,就板起一副严峻的脸孔,好像家人欠着他一辈子债似的。
其实,欠他一辈子债的,是那个时代,是历史。如果不是国共两党发生内战,如果不是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搞一个偏安的伪朝廷,如果国民党也同共产党一样,捐弃前嫌,能来个国共第三次合作,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那就绝对没有夫妻离散骨肉分离的问题。
只有和自己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友聚会时,唐应该才露出一些笑颜。唐选强记得,爸爸被查出肝癌后,还参加了一次战友聚会,是他陪着爸爸去的。那是一个秋日的晚上,战友们一边喝着金门高粱酒,一边回忆过去残酷的战争,一边畅谈回乡的设想。那时候,当局已决定开放老兵返乡探亲。大家觉得,回乡指日可待,国共又将合作,两岸和平统一明天就会实现。
打日本鬼子的时候,国共曾经同仇敌忾,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唐应该的部队,在徐蚌大会战中,就曾经与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合作。那时候,台儿庄战役即将打响。为阻止日本鬼子从南京、上海方向北上增援南下的日本鬼子,国军和新四军在徐州以南外线阻击日本鬼子,采取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战术,沉重地打击了日本鬼子。日本鬼子不敢从南京、上海北上,支援从津浦线南下的板恒师团、矶谷师团。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围歼了日本鬼子,虽然中国军队伤亡近五万人,但也歼灭日本鬼子两万人,取得台儿庄大捷,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日本鬼子不可一世的神话。胜利了,他们与新四军热烈拥抱,又一起举着枪,抛起帽子。短暂的庆祝后,他们又投入更加紧张更加艰苦的战斗。
唐应该他们认为,国共将要开始第三次合作,国家就要统一,他们可以回家啦。
“为我们终于可以回家干杯!为两岸统一干杯!”老头子们欢呼。
唐应该不敢再喝酒,就以茶代酒。
“为祖国的万里江山干杯!我们将重回故土,大地生光辉!”唐应该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几个月后,唐应该却不治而亡。他重回故土的愿望变成遗愿。每每想到这些,唐选强就不胜唏嘘。现在,大陆的大哥跨过海峡,来祭拜爸爸,来看望家人。大哥比自己大八九岁,已经七十一岁。他说得有道理,人的一生,只有一个七十岁,这次来台湾,可能就是他唯一也是最后一次了。
然而,台湾海峡依旧分隔两岸,短时间看不到国家统一的希望。台湾省善良的老百姓总是猜不到那些所谓的政治家的心思,老百姓期盼祖国和平统一的良好愿望,只能是良好愿望。
“还是将爸爸的骨灰送回大陆安葬吧,”唐选强跟妹妹商量。“家乡一村子的人都姓唐,祖先也在那里,大哥和侄儿他们也好祭拜,况且,回家也是爸爸的临终遗愿。”
“可爸爸是说等两岸统一后再送他回家的,”妹妹说。
“还等什么等!我看两岸一时半会不能统一。你没听大哥说,他七十一岁了,这是他最后来台湾祭拜爸爸吗?送回家乡,他们时时陪伴着他。”
“那我们祭拜爸爸呢?”
“我们比大哥年轻,可以偶尔回去祭拜,就当我们是外出工作。再说了,爸爸陪我们大半辈子,却一天也没陪过大哥。”
“那妈妈呢?要让他们夫妻分开?”妹妹又提出一个新问题。
八年前,妈妈去世。临终前,唐选强兄妹俩问妈妈,她的骨灰要不要跟爸爸的放在一处?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妈妈忽而糊涂,忽而清醒,但还能做出一个中国人的回答。“我生是唐家的人,死是唐家的鬼,肯定要葬在一起。”
只是,唐选强他们在台湾没有自己的土地,不像大陆老家,有田有地有山有岭。所以,爸爸妈妈的骨灰,只能临时寄托在殡仪馆的灵骨塔,并排放在一起。
“不分开。我们再想办法,总会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的。”
三十七
实际上,两全其美的办法是大陆大哥想出来的。眼看春节就要过去,闲来无事,唐选强给大哥拜晚年。大年初一的早上,他已向大哥拜过年了。在台湾,在台北,他没有什么亲戚,只有岳母一家,所以不怎么走动。加上已退休,更加闲得无聊。他给大哥发微信。
“大哥,新年好!祝你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美满!”
“我也祝你和妹妹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大哥很快就回复。
“大哥,我想过年后回家乡看看。”
“好啊,随时欢迎!”大哥毕竟是大哥,很热情。
“我想回去看看,爸爸回家乡葬在什么地方好?”
唐选强本来不想这么早提出来的,他担心大哥责怪,大新年的,就说葬的话,不吉利。台湾这边同样不喜欢别人在春节说这种丧气话的。大哥肯定也不喜欢,要说也要等出了正月十五后说。但他忍不住,就像当年爸爸忍不住给大陆写信一样,他觉得性格上有爸爸的遗传。
“不用看啦!我们家族就有个墓园,就葬在墓园里好啦!”
大哥倒不忌讳!大哥直来直去,不懂得委婉表达,农民嘛。他喜欢大哥这样子的性格,看着手机微笑。大哥这是说不用看葬爸爸的地方,不是说拒绝他回家乡看看。
“可艳玲担心爸爸和妈妈分开,不怎么主张爸爸回去,说等两岸统一后爸爸再回去。”
“连细妈一起回来不好吗?”
“连妈妈一起回去?”
这倒是个办法!妈妈不是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吗?妈妈肯定也同意的。
“家里同意吗?这样行得通吗?”
他指的是家族同意吗?爸爸带台湾的老婆回来,家族里没有意见吗?
“怎么不同意?活人分居几年,都可以判离婚,可以再婚,也可以复婚,何况死人!我们永红镇另外一个村子,有个人,家里给他配了娃娃亲。他就离家出走闹革命,在外边又结婚,解放后给家里寄信,知道原来的老婆还在家侍奉公婆。你猜人家怎么说?人家说,我对不起你。但我死后会与你在一起。这人去世后,就回老家与前妻葬在一起。他后来娶的老婆死后也与他们葬在一座坟里。”
“艳玲还说,离开这么远,我们祭拜爸爸妈妈怎么办?”
“就当你们去广东打工,清明节回来祭拜不就行啦。腾村还有在黑龙江打工的呢,人家也是清明节回来。黑龙江比台湾远不知几倍。”
“那什么时间葬合适?越早越好,你找先生选个日子?”
“要不清明节前几天如何?又不用专门请先生看日子。”
“那我跟艳玲商量商量。”
于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就商定了。清明节前,唐选强和妹妹带爸爸妈妈的骨灰回家乡。
三十八
清明节前两天,是安葬唐应该的好日子。同时也要给李芬芳“起山”,把她的骨骸捡起来,与唐应该葬在一起。
兴旺县风俗,逢大节,就不用请先生看日子,对哪个人都合适,祖先都保佑他的后代。比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在节日的前两三天,都可以安葬。比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元旦等新节日,可以不必请先生算日子,就可以办理婚嫁喜事。这是全国人民的节日,皆大欢喜,大吉大利,对男女双方都有利。
家族中为了照顾唐选富他们安葬唐应该,提前两天进行清明节祭拜祖先。他们分成两拨队伍,一拨队伍是唐选富儿孙,只负责给李芬芳“起山”,给唐应该夫妇三人下葬;一拨队伍就是家族中其他兄弟子侄,负责给其他所有祖先扫墓、挂纸。
唐选富一早就带领子孙,挑着供品,到新塘岭社头报到、祭拜。新塘岭与腾村隔着几块稻田,是腾村人的自留地,种着各类蔬菜和果树。社头建在新塘岭西侧菜地边缘,是一间几平方米的红砖瓦盖房,腾村人叫它“娜皇社”。只有南北两面墙。东面是社主神位,西面敞开,人们就从西侧进入“娜皇社”。现在谁也说不清“娜皇社”的“娜皇”是什么意思。
唐选富指挥子孙把供品摆到拜台上。以前拜社头,都是他亲自动手,他现在要子孙们操作,要不然自己死了,他们就不懂。子孙们点燃蜡烛,点燃香火。酒、茶各斟三巡。
“社主老人,今天唐应该回来报到啦!”唐选富对着社主神位报告。“他离开腾村去台湾七十年,现在回来向你报到。你要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幸福,身体健康,不管是腾村子孙,还是台湾子孙,都要保佑。要保佑两岸统一,一个国家不能再分开,两岸子孙常来常往。”
清明节、重阳节给祖先祭拜扫墓,祭拜前,要先到社头祭拜。离开家乡太久的人回来,即使是骨灰回来,除了要报告祖先外,也要向社主老人报告。这就是“认祖归宗”吧。
“我们在台湾是拜妈祖,”唐选强说。
“那是因为才有爸爸一个人去台湾,不是一个村子的人去,如果是一个村子的人过去,肯定要立个社头呢。”唐选富说道。“一个村子,或者一个姓氏的人,就立一个社头。这个村子、这个姓氏的人就只拜这个社头,不能拜别人的社头。社主老人就会保佑整个村子、整个姓氏的人。你们在台湾没有社头,只能拜妈祖啦。”
“妈祖也是从福建省传过去的。”唐选富当公务员的孙子插话,“大陆的人在台湾省落地生根,祈求风调雨顺,出入平安,都要拜妈祖。”
“那妈祖是社主啰?”唐艳玲好奇地问。
“不是不是,妈祖是人变成神,社主本来就是神。”公务员又解析。
其实他也解析不清。只有民俗学家才能解析清楚这个问题,一般老百姓没有这么高深的学问。
“那我们在台湾立个社头行不行?”唐选强的儿子插话。
“哈哈!才一家姓唐的就想立社头?”腾村的兄弟们笑道。
“台湾也有其他人姓唐啊!”唐选强儿子说。
“不是一个村子的人不跟你同一个社头的,”唐选强解析。“台湾的人从全国各地迁去,五湖四海,不是一个村子的人!台湾姓唐的,只有爸爸是从腾村搬去,其他姓唐的都是各地去的,不能一起立社头。”
他也不大懂这些乡村风俗,只能这样说。他儿子似懂非懂。
这天还是阴雨天气,天空雾霭霭的,雨丝很细,几乎看不见,但飘在脸上,又分明感觉到风雨的冷。飘在衣服上,却不能马上就湿了衣服。腾村远山近岭,都笼罩在烟雨中。唐选富带着一帮子孙,到村东方向六裂口山坡上,给妈妈“起山”。六裂口是腾村人的埋臭地,全村故去的老人、成年人,都埋在这里,若干年后,再给死者“起山”,捡出骨骸,另寻好地安葬。“埋”的是死者遗体,是一次葬;“葬”的是死者的骨骸、魂魄,属于二次葬。
六裂口山坡上长着浓浓密密的松树,遮天蔽日,细雨落不到地面。只落在松针上,慢慢凝成水珠,一点一滴,顺着松针滴落地上。松林下长满杂草与灌木,行走十分困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农村人都还烧柴草,山上没有这么荒芜。以后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们的生活不断改善,他们再也不用烧柴草,而改用电饭煲煮饭,改用煤气炉炒菜,改用燃气或电热水器洗澡。山上就慢慢恢复它本来应有的面貌,开始绿起来了。
唐选富他们在李芬芳坟前,点上三支香。
“妈妈,儿子不孝,十几年了,才给你起山。”唐选富对坟墓里的李芬芳说,“今天,台湾的弟弟妹妹也来给你起山。他们带爸爸、细妈回家了,等一会与你合葬。你们分开了七十年,死后终于在一起啦。他们还带来金门高粱酒给你喝呢。”
唐选富的一席话,说得唐选强兄妹眼睛红红的,唐艳玲甚至低声哭了起来。
“不要难过,不必哭的,哭了老人家反而不高兴。”唐选富劝道。
然后唐选富对众人说,你们都给老人家斟酒、倒茶。
“大妈,你辛苦一辈子,我们晚辈给你老人家斟酒倒茶。”唐选强和妹妹上前,一个斟酒,一个倒茶。“爸爸丢下你几十年,你无怨无悔,还包容爸爸,包容我们。我们带爸爸妈妈回来,与你合葬。”
说罢,两人跪倒坟前,一拜再拜。子孙们也一齐跪拜。
“烧纸、点炮!”唐选富说。
唐选富儿子就拿出纸宝、纸衣,在坟前焚烧。孙子们就点燃一挂鞭炮,扔在不远处荒草丛中。霹雳叭啦的鞭炮声在山林里炸响,青紫色的烟雾在杂草丛中、在松树林间弥漫,久久不愿散去。
文/博爱人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博爱人,本名唐海干,男,生于1965年12月26日。广西兴业县人,大学毕业。熟悉热爱农村,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现供职于广西兴业县经贸科技局。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