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四万分之一相遇
作者 朱海燕
诗意满天,心情万里
我突然与四万分之一这个数字相遇
三十五年铁道兵,四十年铁建
谁能算清这支修路队伍有多少人
有人说,戴帽徽的军人约三百万
加上漏掉的毛秀璞
这支队伍站起了六十七位诗人
约占总数的四万分之一
真是值得骄傲啊!军级干部远高于这个比例
一首一首诗歌,让我们长成为以稀为贵
自豪地走进四万分之一
这就是一段历史的惊雷
我们没有升官发财
我们远离了又富又贵
但诗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
平分春色,各占二分之一
如果能够分功论赏,每个诗人双肩上
扛着几百里铁路生出的精神
一行诗,都是一段路的细节
一个词,都是隧道和桥梁的产品
因写诗,自己把自己写得纯粹清白
四万分之一的诗人
怎不生出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走遍祖国大地,诗覆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
踏遍千山万水,千山万水都是我的
立足天涯海角,天涯海角都是我的
有时,感觉自己比唐诗伟大
它只敢到阳关、玉关、青海湖
我敢越过昆仑,在世界额头上挥镐修路
诗像雪莲,义无反顾地绽开冲动
当我感到,自己是四万分之一的精英
万种夕阳风情,激活身体内远去的青春
好像又回到二十多岁
要把山上,水中,路上的诗,一一收割干净
我看到,成天跑医院的李武兵
一寸一寸修复要当大诗人的野心
我看到谢克強,重披战袍,要办《铁兵诗刊》
欲与众多诗刊,一决雌雄
四万分之一的诗人
四万分之一的我们
顶着一头银发,从暮年的无用,走向抒写长天的有用
火热的生活与历史的回忆
又一次向我们打开大门……
百度图片 在此致谢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铁道兵七师任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1983年调《铁道兵》报,1984年2月调《人民铁道》报,任记者、首席记者、主任记者。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2010年3月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级副主任,专司铁路建设报告文学的写作。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系中国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 李汪源
文字校对 张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