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庚之兄弟子初用鹳衔鱼青铜灯
王德埙
规格:高53公分,长32.5公分,厚15公分:重6.9公斤。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距今3655年,公元前1632年,商中期盘庚时代器。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检测手段核实以后才能最终认定。
铭文释文
唯五宫作,子,子弟初用。
本器为遵义收藏家王国石先生世传。
根据马承源的青铜器断代理论,鹳身体上的劵曲蟠龙纹是断为商代时期的依据(马承源《中国青铜器》页324)。
一、中国古人的鹳崇拜情节
中国古人的鹳崇拜情节起源于渔猎时代。鹳鸟捕鱼准确敏捷,人们对鹳鸟捕鱼的技巧非常佩服。鹳鸟形象开始进入艺术创作领域:
考古学家还在河南临汝县阎村遗址发现的一件“鹳衔鱼带柄斧”彩陶缸引人注目。该陶缸器表用黑、白两彩勾勒伫立的长腿鹳,鹳口衔一鱼。在鹳的前面竖一带柄石斧,石斧木柄上有四个圆孔,用以穿绳固定石斧。这一彩陶图案画面形象生动,并有深奥的寓意。学术界对之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有的认为这幅原始画是当时渔猎、农业生活的反映;有的认为是部落酋长生前所用实物的写照,这件彩陶缸是部落酋长的瓮棺,画面上竖立着的石斧不是普通劳动工具,而是同酋长身份相适应的,既可实用,又可以作为权力的标志物。
西周的这件鹳衔鱼带铭青铜灯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青铜艺术家选取了鹳鸟衔鱼昂首一甩的精彩瞬间,观察细致入微。

二、器形介绍
鹳衔鱼细部:


銎柄转灯状况:


锈色细部:
刻铭细部:

典型的红斑绿锈。
底部:

三、考证
按:子为盘庚之姓。子初是盘庚的兄弟,器主。
盘庚,甲骨文作般庚,生卒年不详,子姓,名旬 ,商王祖丁之子,阳甲之弟,商朝第十九位君主(不计太丁 )。
五宫作:为商王朝青铜器等帝室用品制造的官职。
编码1为“唯”,发端词。《说文》:“唯,諾也。从口隹聲。以水切”。
编码2为“五”。
编码3为“宫”。
五宫: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灵枢·九宫八风》:"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杵木,扬沙石。"商朝用作官名。
另外,据《尚书·洛诰》等文献记载,由周公主持营建的洛邑被称为“成周”或“新邑”等,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都城,城内的主要建筑有太庙、宗庙(文王庙)、考宫(武王庙)、路寝、明堂等“五宫”。或系继承了商代营造法式。
编码4为“乍(作)”,建造。《尔雅,释宫》:“作,造,为也。”《尚书·康诰》:“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
五宫作:为商王朝青铜器等帝室用品制造的官职
编码5为“子子”,重文符号。
子:子爵。
西周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根据《周礼》,天子之下为:公(六军统帅,马车125乘,视同周制侯爵马车125乘)、天子的上大夫卿(六军统帅,马车125乘,视同周制侯爵马车125乘、周制伯爵马车100乘)、天子的中大夫(师统帅,马车25乘,视同周制子爵马车50乘、周制男爵马车25乘)、天子的下大夫(旅统帅,马车5乘)、天子的上士(马车1乘,100人)、天子的中士(丘牛大车1乘,25人)、天子的下士(5人)。所以《礼记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对)侯(错),天子之(上大夫)卿视伯(对), 天子之(中)大夫视子男(对),天子之元士视附庸(错,元士的概念是商朝制度乱入。
第二个“子”:为商代贵族之姓。子姓(殷本读依燕颖声)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是从偰(契(xiè)本写偰)(商朝祖因生在殷水,因之为姓,后又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劳, 被舜帝封在商地,并赐姓子,所以商族是以殷和子为姓氏的)开始的。
据《古今姓氏书辩证》 和《通志 氏族略》:"商始祖偰,为舜之司徒,受封于商,赐姓子。"
编码6为“弟”。
编码7为“初”。
编码8为“用”,
子弟初:器主之名,西周子爵,殷商代贵族遗民,姓“子”;为西周的建筑大师,官至五宫作。
再回首,看看铭文: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